5月12日A股先抑後揚。得益於半導體板塊助力,創業板指實現V型反轉,但消費白馬股獨木難支,滬指未能走出低迷狀態。公募投研人士認為,短期看,板塊輪動的市場特徵仍將持續,但如果接下來海外疫情拐點“靴子”落地,股指將有望實現向上突破,科技成長股或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
從盤面上看,12日三大股指早盤一路下探,盤中各行業板塊普遍低迷。午後,隨着科技題材股的發力拉昇,創業板指逆勢走高帶動市場人氣回升,最終走出明顯的V型反轉圖形。板塊方面,12日消費藍籌股表現亮眼,得益於芯片在內的科技股和生物疫苗等題材的持續表現,創業板指實現翻紅。數據顯示,12日兩市成交5989.26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入17.5億元,本週以來累計淨流入逾40億元。而從單週區間來看,自3月23日以來,市場經過第一輪疫情衝擊之後,北向資金已是連續8周維持淨流入狀態。
招商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姚爽指出,近期海外市場情緒好轉,帶來了以陸股通為首的外資回補,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受益資金淨流入的跡象明顯。當前極為充裕的流動性仍將對市場形成明顯支撐,後續行情將繼續以自下而上的行業和個股邏輯展開。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當前,海外市場對疫情的控制和次生影響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較差的經濟數據也相當一部分反映在市場預期中。不過,後續市場的回暖,尚依賴經濟按預期緩慢恢復。
“蹺蹺板”現象明顯
從近期一段時間來看,市場雖在震盪整理,但兩條輪換主線也較為明顯,一是以必選消費為主的白馬藍籌股,二是包含半導體在內的科技成長題材股。
對此,華南某權益基金經理李曉(化名)分析説,當前宏觀經濟尚面臨不確定性,市場風險偏好並不高。因此,部分資金對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板塊進行配置,同時對高風險偏好的成長類標的給予迴避,但也有一部分資金在進行相反的策略操作。因此會看到,在指數震盪整理的背景下,消費藍籌和科技成長股輪番表現,構成了明顯的板塊“蹺蹺板”現象。
李曉指出,股指要實現新一輪突破,需要等待海外疫情拐點的到來。在“靴子”尚未落地之前,資金分歧之下,可對市場展望做出兩個假設:一是疫情拐點順利到來,經濟基本面逐步恢復,市場風險偏好全面提升後;二是外圍疫情出現二次爆發,在經濟活動受到二次衝擊之下,股指還需在下行趨勢中持續走低。
A股方面,魏鳳春認為,目前政策環境相對友好,海外需求復甦預期抬升和風險偏好出現逐步修復的情況。短期隨着市場活躍度的提升,市場風險偏好的好轉或將持續。
姚爽也表示,疫情導致經濟基本面不確定性持續存在,預計存量博弈和板塊輪動的市場特徵仍將持續,風險點主要在於歐美復工之後疫情數據的反覆。“從中期來看,利率下行之後大類資產配置繼續利好權益,同時考慮到當前權重板塊的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域,預計指數整體的估值中樞有望震盪上行。”
聚焦業績確定性
李曉表示,隨着時間推進,市場有望在5月中下旬或6月初迎來“靴子”落地。無論如何,從產業發展趨勢看,始於2019年、因疫情影響中斷於2020年初的科技成長股行情遠沒有結束。“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是長期趨勢,並且科技股的成色已通過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得以驗證,市場給予高估值是合理的。疫情之下,5G換機潮需求或會延遲,但不會消失。”
姚爽指出,板塊上會繼續重點關注受益於逆週期政策加碼的內需主導板塊,如必選消費、建材和醫藥等。對於此前補漲不充分,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的金融地產板塊,在海外復工逐漸提速的情況下,預計仍有一定的修復空間,也可積極關注。
展望未來兩個月,前海聯合基金認為,隨着國內內需恢復和新老基建加碼,預計經濟復甦進程仍將持續。從中長期角度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傾斜將給新基建方向帶來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而這會給優質資產帶來中期佈局的時機。
國壽安保基金指出,中期角度上,依然以業績確定性較強的行業作為配置核心,聚焦內需板塊,關注科技股的反彈。考慮到必選消費板塊的估值分位數已經處於相對較高的狀態,後續可以逐漸佈局一些近期滯漲的科技和可選消費板塊的機會,尤其是電子、通信、電新、工程機械、建築建材、汽車、家電等細分領域。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