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車企芯片供應有所改善 汽車產銷回暖
12月28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數據顯示,1-11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88.8萬億元,同比增長9.7%。物流需求延續前期的中高速增長,行業景氣指數維持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11月,汽車上游製造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8%,汽車類供給物流需求增加,汽車產銷均呈回升態勢。
財聯社汽車:種種跡象表明,芯片短缺正在改善,汽車業最壞時期已過。
1-11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共銷售562.8萬輛
12月28日,中汽協統計分析1-11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共銷售562.8萬輛,佔轎車銷售總量的63.9%。
財聯社汽車:受芯片供應影響,南北大眾降幅較為明顯。
崔東樹:今年進口車市場受低基數和市場需求回暖刺激走強
12月28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其公眾號發文表示,雖然國內豪華車市場持續走強,但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以來走勢持續10%左右下行,2021年的進口車市場受到低基數和市場需求回暖刺激而走強。1-11月,進口量79萬輛,同比增長12%。
崔東樹:考慮疫情和芯片短缺導致的國際供給改善,進口車12月增量推動全年正增長的機會較大。
與華為合作造車?江淮汽車:目前沒有,未來不排除更多可能性
12月28日,針對江淮汽車將與華為合作造車的消息,江淮汽車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沒有,華為目前是江淮的技術供應商,江淮的產品搭載了華為的一些技術,之前一直就有合作。而對於未來合作造車的可能性,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不排除。”
財聯社汽車:似乎業績難有起色的車企都想與華為牽扯上關係。
現代中國:Genesis氫能項目暫停的消息不完全屬實
12月28日,針對外媒有關因研發進度難以實現目標而暫停Genesis氫能項目的消息,現代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消息並不完全屬實。
財聞社汽車: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做出一番成就是現代汽車的夙願。
長安汽車與縱目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12月28日,長安汽車與縱目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圍繞智能駕駛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和規劃智能駕駛新技術、新產品在泊車和行車多場景中的集成應用,加速實現高級別智能駕駛落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基於代客泊車、圖像識別、點雲毫米波雷達、移動應用、雲平台服務等系統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以及整車應用領域展開全面深度合作。
財聯社汽車:智能駕駛邁入“量產時代”,車企與科技企業的結合愈發緊密。
售價14.78萬-27.66萬元 2022款上汽大通MAXUS V90上市
12月28日,2022款上汽大通MAXUS V90通過線上發佈會方式正式上市,官方售價14.78萬-27.66萬元。2022款上汽大通MAXUS EV90同步上市,售價21.90萬元起。此外,V90瑪特版和V90機車版同步發佈,售價分別為18.88萬元、21.78萬元起。
財聯社汽車:在B2C領域,上汽大通已得心應手。
2022款零跑T03上市 搭載自研集成式電驅總成
12月28日,2022款零跑T03正式上市。新車共計發佈5個版本車型,售價區間6.89萬-8.49萬元。新車搭載自研集成式電驅總成,採用永磁同步電機,前置前驅佈局,可以實現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58N·m,0-50km/h加速時間僅需4秒;採用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NEDC綜合續航403km。零跑T03可實現ACC自適應巡航、人臉識別啓動、自動泊車等10項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財聯社汽車:零跑T03作為一款A00級小車,在同級別中的配置可謂碾壓。
沃爾沃首度委託三星SDI生產電池模組
12月28日,據韓媒報道,三星SDI將向瑞典沃爾沃集團提供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組,這是沃爾沃首次委託其合作伙伴生產電池。
財聯社汽車:確保電池供應不間斷,沃爾沃需要開發新的電池供應商。
鈴木汽車將削減15%明年1月日本本土產量
12月28日外媒報道,鈴木汽車將其明年1月在日本的產量從7.5萬輛削減至6.4萬輛。鈴木汽車表示,在全球半導體短缺和新冠疫情爆發的情況下,公司從東南亞採購零部件存在困難。受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影響,6月上旬鈴木暫時停止了相良、湖西、磐田等工廠運轉。
財聯社汽車:半導體短正嚴重影響着日本的多家汽車製造商。
韓國2021年汽車產量預計348萬輛 為17年來新低
12月28日,韓國汽車工業協會(KAMA)預測,由於全球半導體短缺導致汽車生產放緩,2021年韓國汽車產量可能降至348萬輛,同比下降0.85%,創下自2004年(347萬輛)以來的最低值,且連續第三年未能達到400萬輛這一門檻。銷量方面,今年韓國國內汽車銷量(含進口車)預計173萬輛,同比下滑9%。同時,KAMA還預測,2022年韓國汽車產量將同比增長3.4%,至360萬輛,不過仍低於2019年疫情前的395萬輛。
財聯社汽車:一些行業觀察人士警告稱,如果產量持續低於標準水平,韓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一些汽車製造商可能被迫關閉部分業務,或進行大幅重組。
(財聯社記者 劉陽整理/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