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近日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下文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我國數字經濟在多個領域內名列世界前茅,技術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佔GDP比重近四成,數字經濟為啥能成“頂樑柱”?
《報告》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增至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3.6%,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32.9%提升至39.8%,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設計:王遠希
“對於我國經濟來説,數字經濟既能優化存量,也能提供增量。”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數字經濟同步於互聯網的發展,龐大的互聯網需求進一步催生了數字經濟的增長,數字產業化邁上了新台階。與此同時,產業數字化成為了重要的發展趨勢,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實現提質增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締造新的優勢。
盤和林進一步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源自於需求的增長。例如,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日益從線下轉為線上,從而推動了電商產業的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網上商品零售額較上年增長14.8%,佔全社會同期零售24.9%。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7年的2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2萬億元。
如何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穩妥健康發展,激發活力?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面的支持。”盤和林表示,國務院2022年年初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部署了“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等八項重點任務,並圍繞其開展十一個專項工程。
另外,盤和林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核心在於數字技術不斷的創新進步。當前,我國芯片自主研發能力穩步提升,國產操作系統性能大幅提升。接下來,我國應繼續補齊產業鏈核心短板,針對核心配件攻堅克難,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
數據產量和規模五年翻倍,數據產業發展為何又快又好?
《報告》提出,我國數據產量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全球佔比9.9%。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從2017年的470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3萬億元。
隨着數字時代的不斷深入,數據本身也獲得了資源化、資產化發展,數據要素的價值得到不斷的開發和拓展,5年間,我國數據產量、大數據產業規模均翻了兩倍有餘。
“數據規模的擴張是大勢所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首先,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底子”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142.5萬個5G基站,總量佔全球60%以上,行政村、脱貧村通寬帶率達100%;2017年到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從7.72億增長至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73%。其次,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正在為傳統實體工業發展賦能。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隨着轉型的產業、企業越來越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之一的數據,也在不斷地被創造、積累。
發展快,同時也要發展好。近些年,我國數據安全工作是怎樣做的?
“數據安全不僅是單一產業的安全問題,我們正在構造一個多維度的安全體系。”朱巍表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產業快速發展帶來一些“副作用”,但這也倒逼了我國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近年來,我國推行了一系列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推進數據安全保護體系的完善。
電子政務指數全球排位第九,數字政府建設如何助推治理現代化?
《報告》顯示,我國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超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數字抗疫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體而言,數字政府建設能為政府治理能力帶來哪些提升,又能為老百姓帶來多少便利?
“過去,很多信息掌握在基層手中,信息向上傳遞的效率低。如今,上級政府可以對信息進行垂直管理,能夠獲取第一手資料,信息充分的前提下,政策制定效率大幅度提高。”盤和林表示,通過數字政府建設,既能提高政府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管理能力。政府也能通過對新應用,新產品的先行先試,起到帶頭創新的示範作用。同時,數字政府能夠提高政府效能,使公民在辦理行政事務時更加便捷。
朱巍介紹,生活中,不難發現數字政府建設帶來便利。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APP,可以看到各部門、各地方很多的政務服務被收錄其中,在專欄專區,還設置了“跨省通辦服務專區”“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專欄”“老年人辦事服務專區”等垂直化服務專區,進一步方便了這些人羣上網辦事。
與此同時,《報告》介紹,在數字服務社會方面,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設,我國所有中小學(含教學點)全部實現聯網。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建成,實現跨省異地就醫自助備案和住院直接結算。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行動深入開展。網絡扶貧和數字鄉村建設接續推進,城鄉居民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