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2022年政策重心重回穩增長,“適度超前”提法下,基建投資寄予較高期待。資金方面,我們預計明年財政支出約40萬億,其中投入基建約3.5萬億,疊加融資條件改善,可實現5%以上的基建投資增速;節奏方面,今年專項債後置發行,實物工作量或集中在明年初兑現,與明年提前批專項債形成疊加效應,基建投資有望在明年一季度顯著提速;項目方面,新基建、城市更新、綠色基建、農村基建等可能是明年重點投資領域。我們測算明年5~10%的基建增速可拉動實際GDP約0.4~0.7個百分點。
基建發力的必要條件:訴求+資金+項目
訴求角度,基建投資作為逆週期政策抓手,用於對沖週期性需求收縮,特別針對出口和地產下行壓力。訴求強弱可通過高層會議表述揣摩,判斷重心在穩增長、防風險與調結構的排序;資金角度,需要考慮預算內財政資金鬆緊、財政資金對基建的分配比例與廣義財政融資鬆緊;項目角度,主要是融資成本與基建項目收益之間平衡的問題,2021年基建乏力,一是GDP目標設定保守且外需保持韌性,穩增長壓力相對小,二是財政支出增速低且向民生傾斜,城投融資監管收緊也導致預算外融資不暢;三是專項債強化資金績效管理,加大項目挖掘難度,醫院學校等投資高增長但不在基建統計範疇。
2022年重心重回穩增長,超前基建是首選,投資或迎開門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重心回到穩增長,政策排序中,“房住不炒”和“隱性債務”底線未動搖,但基建提法是“適度超前”、地產提法是“良性循環”,即地產僅平滑風險、基建是對沖選項。如何理解“適度超前”。一種是技術含量超前、新基建加快佈局。另一種是投資進度與規模要超前。當前語境下,超前投資主要為了起到穩增長效果,傳統市政基建體量大,也在超前範疇,例如“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明確列入適度超前投資的任務清單。節奏上,今年專項債後置發行,實物工作量或集中在明年初兑現,與明年提前批專項債形成疊加效應,基建投資有望在明年一季度顯著提速。
2022年結轉結餘有空間,財政支出有望提速,融資條件或可改善
第一,財政結餘有多少?當年使用結餘規模與上年結餘多寡關係不大,而與當年實際的預算平衡壓力有關。預計明年安排約2.2萬億、與2019年相當;第二,赤字可能定多少?3%或3.2%仍有博弈空間,但主要是信號意義,預計預算赤字規模在3.7~4萬億之間。第三,專項債要給多少?專項債額度提升面臨缺少高收益項目與土地收入下滑兩大瓶頸,預計在3.5~3.8萬億之間。另預測明年財政收入30.3萬億,綜合預計明年財政支出約40萬億,其中投入基建約3.5萬億。第四,嚴控隱性債務會否成為約束?貨幣信貸條件寬鬆且監管加碼風險下降,明年基建融資應有所改善,5%以上基建增速可實現。
2022年項目重點是新基建+城市更新+綠色基建+農村基建
根據十四五規劃方向指引,新基建、城市更新、綠色基建、農村基建等可能是明年重點投資領域。新基建包括信息類、融合類與創新類,涵蓋行業廣,估測十四五時期新基建年投資規模可達約5萬億;城市更新聚焦市政基建,舊改與棚改均內含於此,但目前缺乏統一定義,住建部已啓動第一批試點,其中舊改年投資規模估測可接近1萬億;綠色基建頂層設計是《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一方面是綠色電源相關基建,電源電網年投資規模約1萬億,另一方面是市政基建的綠色化改造;農村基建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工程,估測十四五時期農村年投資規模約5萬億以上。
風險提示:財政支出安排低於預期、城投融資條件弱於預期。
(文章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