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現在好像沒有多少人關心瑞幸咖啡了。

數月之前,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丟了中概股的臉,狼狽退市。

與此同時,有意思的是,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資本市場上,瑞幸爆雷了,被萬人唾棄,慘遭退市,如今苟延殘喘;

線下門店裏,瑞幸也爆了,被排隊等待,逐漸盈利,似乎起死回生。

兩個極度割裂的商業世界,出現在同一家公司身上。

所有人都在好奇——

風暴平息之後,瑞幸能否東山再起?

1

12億買個和解?

8個月的風雨飄搖之後,瑞幸咖啡傳來了新消息。

12月17日,瑞幸咖啡通過微博發佈聲明,稱其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根據公告,瑞幸咖啡已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5億元)的罰款,以了結SEC的這一指控。

近12億元的罰款,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按照瑞幸咖啡APP上“拿鐵”13.75元/杯的折扣價計算,瑞幸咖啡要賣出超過8545萬杯拿鐵才能“掙回”這筆罰款。

這則公告出來後,很多人卻感到奇怪——

財務造假醜聞後,瑞幸早在今年6月就已正式退市,但為何還要12億元與SEC和解?

自2020年4月2日自曝財務造假後,瑞幸接連經歷了公開道歉、退市停牌、高管換血、集體訴訟等事件,數月以來,可謂風雨滿城。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如今,退市後還與SEC和解,難道是良心不安?

當然不是,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破財免災。看看當年轟動一時的安然造假案,公司最後繳納了上億美元的罰款,直接當事人也被判24年監禁。而且,安然的證券投資人還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

相比於這樣的鉅額賠償,和解顯然是更加划算的選擇。

而另一個可能,是瑞幸想要重回美股上市。想要重回美股,除了獲得SEC的諒解之外,還要獲得市場,也就是投資人的諒解。

從這個角度來説,儘管與SEC達成了和解,瑞幸依然沒有完全擺脱噩夢,投資者的集體訴訟是另一個隨時會引爆的大雷。

畢竟,如果美國股民是出嫁的女兒,SEC就是丈母孃。你瑞幸“出軌”了,丈母孃是收了錢原諒你了,但女兒還在氣頭上呢。女兒沒哄好,也別想再進這個家門。

瑞幸當下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

2

瑞幸復活了?

瑞幸退市後,在一片罵聲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瑞幸完了。在人們的想象中,瑞幸的門店,會一家一家關閉消失。

但實際上,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哪怕是被資本市場千夫所指的時候,瑞幸的線下門店都異常平靜。

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我還去瑞幸的門店買過飲品,問起這事件,店員似乎絲毫不關心,彷彿是別的公司發生了醜聞。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這點確實讓我感到很意外。根據瑞幸自己公佈的信息,從2019年4月起到2019年末,瑞幸咖啡通過虛構商品券業務增加交易額22.46億元,虛增收入21.19億元(佔對外披露收入51.5億元的41.16%),虛增成本費用12.11億元,虛增利潤9.08億元。

簡單來説,欺騙資本,沒有盈利,還在造假。

在注重誠信的資本市場上,尤其是在美股,這是一個極為惡劣的事件。一個“中國星巴克”的增長奇蹟就此截然而止,幻化成一個巨大的彩色泡沫。

但反常的點就出現這裏。造假醜聞的8個月後,在資本市場上,瑞幸依然前途未卜;但在線下實體,瑞幸卻似乎已經走出陰霾,顯露出復甦的跡象。

當我再次來到瑞幸的門店,我發現排隊等待的人數似乎比醜聞曝出之前更多,而且還有很多是線上下單的客户。

這樣一種反常的現象,引起了我的好奇。帶着這個問題查找資料並實地調研後,我發現了瑞幸的幾個動作:

其一,發力私域營銷。

自曝出財務造假以來,瑞幸逐漸把營銷重心轉向留存用户和私域社羣。為激活現有沉澱流量黏性,提高復購率,7月起,瑞幸還玩起了社羣營銷。

在我調研期間,多家瑞幸門店口,“加入‘福利羣’立領4.8折券”的招牌赫然在列,掃碼加入該門店微信羣后,會有羣主“首席福利官lucky”發放首次入羣優惠券。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不得不説,這樣的操作確實能提升老用户的粘性和復購率。

其二,加快產品開發進度。

我挺喜歡喝瑞幸的瑞納冰,隔一段時間會去門店轉轉。最近我發現,瑞幸的產品明顯豐富了很多,什麼新款、小隕石、芋泥等系列花樣繁多。

顯而易見,瑞幸在嘗試推出有標識度的“出圈”新品,保持消費者的新鮮感。

其三,小幅度漲價,暫停無人零售。

這點我自己深有感觸。以前幾乎是不用花什麼錢,現在一杯瑞納冰打完折也還要接近20元,部分新品甚至還漲上了34元,配送費也從過去的滿55元免運費調整為減3元。

漲價之外,瑞幸還砍掉了無人零售,讓快取店成為中心,將成本向性價比最高的門店傾斜。毫無疑問,這樣能省下一大筆成本。

在這樣“三板斧”的作用下,就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在疫情和資本市場的雙重不利因素下,瑞幸在2020年開出了2000餘家新門店。

據IT時報統計,當前瑞幸全國門店總數為6948家。這個速度,與過去兩年基本持平。

從這個角度來説,瑞幸確實“活”過來了。

這,的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3

神話的破滅

瑞幸曾經是一個神話。

當初在納斯達克上市之時,瑞幸創造了全國,甚至是全球最快IPO記錄。從2018年5月8日瑞幸正式營業到上市,不到12個月;從2018年1月1日北京上海試營業到上市,不到17個月;從2017年6月公司註冊到上市,不到24個月。

而且,不止上市快,瑞幸開店也快。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於北京、上海兩地開始試運營;同年5月8日,就在全國13個城市完成525家門店的佈局;8月,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100家;12月,門店數量直逼2073家,覆蓋北上廣深等全國22座城市。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這樣的“矇眼狂奔”,為瑞幸贏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到最後,錢燒光了,為了繼續把這個美好故事講下去,只能走上財務造假之路了。

其實,關於瑞幸的商業模式爭議很早就有了。早在2018年12月28日,我們就曾撰文討論過這個問題(詳見《瑞幸遊戲的死亡倒計時》),當時我們就認為,瑞幸的商業模式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故事講不下去的那一刻,就是瑞幸的山窮水盡之時。

因為做生意一定要回歸常識,實體店要想掙錢必須符合三個要素:

成本、效益、口碑。

要麼你成本比別人低,要麼你利潤比別人高,要麼你雖然虧損但你打出了真正的口碑,新增用户帶來的營收能夠持續性改變你的利潤結構,讓你未來成為一個真正掙錢的店。

滿足不了這些,什麼天花亂墜的模式都是空中樓閣。

而當時的瑞幸,正是面臨這樣一個問題——

盈利的不可持續性。

換句話説,如果你有100家店,哪怕其中有80家都賺錢,那麼另外虧損的20家也會拉平你的利潤,最終導致虧損。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盈利是有周期的,尤其是在餐飲業,快速擴張的前提是大部分門店都能盈利。不盈利的店,開得越多,虧得越多。

這樣就進入了一個無底洞,錢遲早有燒完的一天。

4

迴歸商業常識

瑞幸爆雷的時候,我們同樣寫了一篇文章(《這一次,瑞幸真的崩了》)。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們曾提到:

瑞幸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彈,卻讓所有中概股一起陪葬。

那瑞幸從此將一蹶不振、就此沉淪嗎?

也未必。但前提是:迴歸生意的本質。砍掉不賺錢的業務和無關緊要的費用,先關掉上千家不掙錢或者看不到掙錢希望的店,剩下的店好好搞搞產品再繼續你的互聯網+説不定瑞幸的成本、效益、口碑能找到一個新的良性平衡,這樣瑞幸也就生存下來了。當然那時候的營收估值估計都是浮雲,只有一家家店不輸血也能活下來瑞幸才真正算挺過鬼門關。

果不其然,回看瑞幸這半年來的動作——

修復供應鏈、瘦身降速、砍掉不掙錢的無人零售、發力私域營銷。

一切,都在圍繞三個方面走:

成本、效益、口碑。

迴歸了商業的本質,這才是瑞幸“復活”的真正原因!

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公司,當它的帶路人(管理層)走了歪路,把公司帶到溝裏去了,我們是否還能相信它的商業模式、它的產品?

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有一個前提——

它是真的悔悟了,迴歸了商業的本質與常識,並且做出了切實的行動。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瑞幸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而那些不誠信的帶路人,將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在警示着所有後來者——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8 字。

轉載請註明: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