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萬!銀保監會首開罰單,銀行理財子迎破淨潮,如何追趕公募基金?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蘭爍

1290萬!銀保監會首開罰單,銀行理財子迎破淨潮,如何追趕公募基金?

(來源:圖蟲創意)

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結束,當銀行理財子從母行業務中獨立出來,其發展情況亦備受市場關注。

不過,今年一季度,在市場股債雙熊的背景之下,銀行理財子也“不香”了。據西部證券統計,截至2022年5月末,21家理財公司發行的共2531款產品今年以來總回報均為負。

時代財經注意到,截至6月14日,工銀理財旗下三隻產品回報率以跌超50%位居今年跌幅榜前列,中信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寧銀理財旗下多隻產品回報率亦跌超10%。

據相關媒體報道,銀行理財公司或將迎來銀保監會現場檢查。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經結束,對於監管部門檢查今年年初已有預期,預計內控合規是檢查重點。目前已有銀行理財公司開始自查。今年4月,銀保監會就《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後,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曾召集各家銀行理財公司開會。

6月2日,因理財業務存在多項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對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做出處罰,合計罰沒1290萬元。這是自理財公司開業以來,監管部門首次對理財公司開出的罰單。

理財公司作為大資管行業的“新秀”,目前呈現什麼樣的發展特點?又如何在新一輪財富管理浪潮中,做到與公募基金差異化發展?

理財公司首吃罰單

時代財經注意到,6月2日,銀保監會網站披露,因理財業務存在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對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做出處罰,合計罰沒1290萬元。

這是自理財公司開業以來,監管部門首次對理財公司開出的罰單。

處罰信息顯示,上述理財公司共同存在的問題在於,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淨資產的10%;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證券的市值超過該證券市值的30%。此外,中銀理財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槓桿水平超標等問題也在處罰事由中。

中銀理財是2018年首家獲批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次年以註冊資本100億元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東海。

根據中國理財網信息,中銀理財目前存續理財產品共有786只,其中封閉性淨值型產品佔比68%,開放性淨值型產品佔比32%左右。按募集方式看,其公募產品佔比達到97.5%以上,以固收類投資為主,業績比較基準最高可達到5.5%。

6月14日上午,時代財經就處罰相關事宜分別致電上述理財公司,截至發稿未獲得相關回復。

Wind數據顯示,目前全理財市場以非保本型產品(淨值型)為主,佔比達98.83%。時代財經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梳理,頭部理財公司如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又以封閉性淨值型產品為主,在其存續產品中佔比分別達73%、68%和88%。

不過交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等以開放性淨值產品較多,佔比分別為75%、66%、67%、66%。兩種產品的主要區別在於資金流動性,後者可以選擇提前贖回。

破淨潮再起,銀行理財如何突圍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行產品數量較多的有信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興銀理財和招銀理財,分別為465只、354只、351只、348只和301只,市場佔比分別為4.66%、3.55%、3.52%、3.49%和3.02%。

而除了理財公司外,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依然為理財產品銷售主渠道,在258家機構中佔比超90%。

不過,在收益方面,銀行理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

截至5月31日,21家理財公司發行的共2531款產品今年以來總回報均為負。其中,工銀理財數量最多,為766款;中銀理財、交銀理財次之,分別為347款和296款。

受到權益與債券市場波動影響,年初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破淨數量明顯上升。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31日,銀行理財存續產品共33499只,披露淨值的產品有21253只,其中1323只累計淨值小於1,破淨比例達6.23%。不過最近呈下降趨勢,截至6月10日,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淨值為1.0355,破淨數量1141只,佔比為4.52%。

6月14日,西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易斌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分析稱,“理財子公司受影響較大。整體來看,風險事件衝擊與市場波動引發的贖回是正常現象,同時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結構以固收為主,投資者風險偏好相對偏低,疊加銀行理財剛從剛兑時代步入全面淨值化轉型,不少投資者對產品淨值回撤承受能力不高。”

大額贖回或與投資者性質相關。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仍佔絕對主力,數量佔比高達99.23%。

以工銀理財為例,時代財經梳理其2021年下半年報告發現,報告期內該公司共發行理財產品465只,其中公募產品431只,佔比達到93%;私募理財產品34只,佔比7.3%左右。

截至6月14日,工銀理財1209只產品中有三隻回報率跌超過50%,其中“2019年工銀理財鑫得利全球輪動(QQLD1901)”、“工銀理財鑫得利全球輪動收益延續型1+4年(QQLD1902)”兩隻產品今年以來回報率分別為-75.19%、-74.07%,位居跌幅榜首;中信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寧銀理財旗下多款產品回報率亦跌超10%。

淨值化轉型之前,銀行理財以“保本收益”吸引了大批低風險偏好投資者,與此相對應的是,產品中非標資產、債權類佔比較大,因而帶來較穩健的收益。轉型過程中,壓降非標資產成了關鍵指標。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佈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26.96萬億元,佔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佈前增加23.89萬億元。

易斌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對銀行理財而言,非標投資是銀行理財的傳統優勢,過去非標資產是理財產品穩健收益的重要來源之一。而非標投資面臨約束之後,疊加利率長期下降趨勢,銀行理財或多多少少面臨高收益資產荒的問題。”

易斌表示,從產品及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當前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完成淨值化轉型後規模依然穩中有增,投資結構上依然以固收類產品為主,未來產品的收益可以通過增配標類債券以及權益類資產實現增厚,整體銀行理財產品對穩健收益的追求並未改變。

根據中國理財網信息,截至2021年底,理財產品投資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分別為21.33萬億元、2.62萬億元,分別佔總投資資產的68.39%、8.40%。2022年5月,債券類理財產品發行量為765款,佔比為34.41%,佔比雖環比下行10.31%,但仍為最主要的基礎資產。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319家銀行機構和21家理財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

報告中還提到,截至2021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佔全市場的比例近六成,已發展成為理財市場重要的機構類型。按此計算,截至目前24家獲批開業的理財公司存續規模應在17.4萬億元左右。

而中基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公募基金數量約173家,公募基金產品規模為25.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

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可謂大資管時代的兩大佼佼者,二者雖然在產品期限結構、代銷主體方面有着顯著區別,不過當保本收益的“光環”不再,新入局的理財公司也必須將“搶奪市場”納入考慮範圍,如何與公募基金比拼增速、實現突圍,是理財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

“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由於發行與代銷主體的不同,導致其產品在產品結構、產品運作、投資範圍至公司治理、產品銷售渠道與客户服務都存在差異”,易斌指出,“整體而言,公募基金的內部投研與激勵體系比較完善,產品相對更為市場化,而銀行理財市場仍然處於轉型期,從資產配置、內部治理、銷售渠道等維度看都更為保守。”

不過同時,其認為銀行理財可以借力發揮的優勢主要在於幾個方面,一是客户基礎與渠道方面,銀行可以依託自身的資源稟賦,背靠母行的理財公司同樣具備獨特的賬户和分銷優勢,品牌效應仍有發揮的空間;二是產品設計與管理上,銀行理財在固收產品與穩健型產品上具有傳統優勢,同時也能配置信託、資管計劃、私募債、公募基金等資產,可以與公募基金實現錯位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9 字。

轉載請註明: 1290萬!銀保監會首開罰單,銀行理財子迎破淨潮,如何追趕公募基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