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 外貿企業恢復“元氣”

  本報記者 杜雨萌

  隨着一系列有利於防控疫情、穩外貿的措施落地,外貿企業的經營壓力得以部分緩解。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同比下降0.5%。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蔓延影響,當前全球商品貿易正處於兩位數以上的負增長狀態。在此背景下,我國出口不降反升,遠超市場普遍預期,與國內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密切相關。尤其是從拉動出口的主要動力來看,8月份,以口罩為代表的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和塑料製品出口額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速達到58.5%。

  “可以看到,2月份包括減税降費、金融扶持、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在內的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對各類外貿出口企業較快復產復工、爭取海外訂單起到了定向支持作用。而隨着國內疫情防控逐步取得階段性勝利,這類企業的產能開始轉向海外,成為最近一段時期拉動我國出口的主力軍。”王青認為,在今年全球出口貿易大幅下滑背景下,這些政策舉措有效增強了我國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崑崙資產管理中心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疫情的突發對我國跨國產業鏈帶來負面影響,這也就使得我國今年穩外貿任務會更繁重。不過,年內出台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無疑在我國逆週期調節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不僅着重解決了企業資金、資質問題,同時着眼於降低成本、疏通物流渠道,起到了幫助外貿企業“恢復元氣”的作用。當然,企業如果僅靠政策的幫扶就想渡過“難關”是不現實的,只有其進一步創新發展方式,才能與政策形成有效合力。

  目前,中國股市總市值70萬億元,約佔國內GDP的70%。某種程度來説,上市公司的經營運行情況,似乎也能代表相關行業領域的運行軌跡。

  以商業貿易類上市公司——弘業股份為例。據公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營業收入約5.8億元,同比下降27.26%;淨利潤約100.42萬元;而從其中報數據來看,今年前6個月,該公司營業收入約15.24億元,雖同比仍下降4.94%,但降幅已有明顯收窄,同時該公司上半年淨利潤達到約0.23億元,較第一季度有明顯放大。

  該公司坦言,今年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貿易摩擦疊加疫情帶來的影響下,受市場需求鋭減、客户訂單被取消或延期交付等影響,公司進出口業務承受了較大的壓力。不過,隨着公司進一步強化線上線下協同,通過科學調整市場和產品結構,緊抓疫情防控物資出口機遇,上半年不僅資產質量、抗風險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同期淨利潤更是實現扭虧為盈。

  事實上,不只是弘業股份,從包括小商品城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亦可以看出,得益於穩外貿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上市公司除了穩定外貿企業訂單,還進一步開拓內貿市場、推動線上線下銷售加速融合。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整體上看,我國出口結構調整趨勢向好的勢頭沒有改變,外貿發展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未來外貿企業應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大力推進產品結構升級以及貿易結構升級。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2 字。

轉載請註明: 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 外貿企業恢復“元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