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發表2022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總的來看,疫情影響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從大趨勢看,感染人數的高峯期似乎已經過去,明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進入後疫情時期。在2021年增長低位反彈之後,2022年全球繼續復甦的風險因素增加;相對於“過熱”而言,明年全球經濟“類滯脹”的特徵更為明顯,即既要擔心通脹壓力升高,又要擔心增長放慢。從全球的角度看,通脹(包括資產價格通脹)是倒逼寬鬆政策退出的最後力量,而政策退出及轉型將推動全球資產重新估值。他預計,未來部分與中國出口、房地產關聯度較高的資產很可能成為減值資產(distressed assets),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和債務違約的風險增加。市場錯誤定價的資產(mispriced assets)、通脹和加息友好資產(大消費、金融、能源和部分房地產)、有創新賦能的資產,以及新興行業如碳中和及新能源相關行業等,有機會成為增值資產。
其主要觀點如下:
2022年全球經濟“類滯脹”風險大於“過熱”風險。
彭博一致預期認為,2022年全球GDP增速將達4.4%,遠勝疫情前2019年的2.8%,同時預測CPI為3.5%。沈明高認為,市場預測偏樂觀,復甦或臨逆風,使得明年全球年度增速很難持續超過疫情前水平,為下調增速預期埋下伏筆。相對於“過熱”而言,明年全球經濟“類滯脹”的特徵更為明顯,即既要擔心通脹壓力升高,又要擔心增長放慢。
疫情推遲了各國轉型的步伐,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更大挑戰。
疫情肆虐沒有改變全球發達國家消費帶動貿易的增長模式,但發達國家消費拉動的疲態已現。G20中,發達國家的GDP份額已從2000年的85.4%,下降至2020年的66.4%,20年間下降了19個百分點。此外,刺激對消費增長的邊際影響力明顯下降。
過去經驗表明,增長衰退之後,緊接着的通常是增長效率的下降。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經濟深度衰退之後的3-5年,全要素生產率(TFP)將下降3-4%;效率損失主要來自跨行業的資源配置不當,危機的結果使得資源從更多高TFP行業向低TFP行業再配置。
通脹的粘性可能被低估。
美國通脹是明年全球持續復甦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之一。目前美國存在從商品價格通脹向工資通脹傳導的風險,加上貨幣政策滯後,使得美國通脹的粘性高於預期。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石油危機以來,全球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接近“滯脹”。
美聯儲政策退出和中國房地產轉型,全球面臨緊信用風險。
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央行去化流動性,通常會帶來本國乃至全球的信用緊縮,這是通脹倒逼的結果。中國面臨的緊信用則是結構性的,根源在於房地產政策轉型。受房地產產業鏈調整、境外美元債違約的影響,中國的緊信用或獨立於貨幣政策。
未來全球資產價值重估幅度或大於過去經驗。
中國房地產政策轉型,將逐漸增加金融資產在配置中的重要性。美聯儲政策退出,支持美元升值,新興市場股市面臨調整壓力。未來部分與中國出口、房地產關聯度較高的資產很可能成為減值資產,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和債務違約的風險增加。市場錯誤定價的資產、通脹和加息友好資產(大消費、金融、能源和部分房地產)、有創新賦能的資產,以及新興行業如碳中和及新能源相關行業等,有機會成為增值資產。
本文編選自微信公眾號“GFS產品研究所”,作者為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智通財經編輯: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