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投什麼最賺錢?最全解讀:八大明星基金經理發聲!

  距離2021年全年股市行情“收官”只不到兩週時間,公募基金即將開啓征戰2022年的序幕。

  年底A股市場震盪起伏,市場出現了明顯風格切換,如何看待市場的這種變化?在投資上該如何調倉換股?2022市場會如何演繹?後市A股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和需要關注的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基金君採訪了:

  廣發高端製造基金經理鄭澄然

  長城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楊建華

  銀華基金董事總經理、銀華心怡基金經理李曉星

  平安基金經理神愛前

  大成基金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大成新鋭產業基金經理韓創

  匯豐晉信研究總監、匯豐晉信研究精選擬任基金經理陸彬

  金鷹基金權益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基金經理韓廣哲

  恆越基金投資副總監、權益投資總監 高楠

  這8位績優基金經理,共同把脈股市後市走向和結構性投資機會。

  基金君整理了他們的金句如下:

  鄭澄然: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明年,在今年熱門板塊已經有較大漲幅的情況下,預計明年的結構性行情可能會演繹得更加極致,今年是行業和行業之間的結構性差異,明年這種漲幅差異可能會細化到行業內部,甚至是同一方向的不同細分板塊之間都會出現很大差異。

  楊建華: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明年,經過一年的修正,市場整體上回到了一個相對均衡的位置,明年會是偏震盪整理的格局,需要自上而下挖掘一些相對於今年有顯著改善的、估值合理的個股。

  李曉星:成長股投資就是投變化,投資變化最受益的方向。不是壁壘,而是壁壘形成的過程。從整體的產業變化來看,正在發生三大變化:能源結構的變化、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反壟斷的背景下,互聯網產業也會發生新的變化。

  神愛前:對明年的總體思考是,結構性行情,分化收斂。總體的調倉方向是,持倉更加偏均衡化,對於電子、半導體等TMT板塊、消費板塊持倉有所增加,在電子、半導體、光伏、電池、消費、汽車零部件等方向偏均衡佈局。

  韓創:明年風格會更均衡,不會像去年或今年這麼極端。若明年要出現比較明顯的風格切換,則需要有比較大的政策背景,比如地產相關政策出現明顯變化或者為了穩經濟出台一些強有力政策,有可能會促成風格轉換。

  陸彬:明年投資主題是價值迴歸、優質成長。價值迴歸裏,以房地產龍頭公司為代表的價值股,明年可能會有估值提升的機會。優質成長會在新能源、醫藥、TMT裏面去找基本面和估值更匹配的行業。

  韓廣哲:展望明年,核心還是在於找到在自己投資框架之內,行業增速較快、個股市佔率領先的中大市值公司,爭取能夠取得持續的增長。這樣的機會也是長期值得佈局的,不會依據過於短期的情況影響到自己的組合。

  高楠:未來一個季度,宏觀政策環境預計是“寬貨幣、結構性寬信用、寬財政”,期間宏觀流動性充裕、經濟預期企穩,A股整體估值提升概率較大。風格上,寬貨幣利好成長股、寬信用利好價值股,預計是成長與價值的平衡。

  2021年演繹“分化”行情

  中國基金報記者: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大盤兩度突破3700點後回落。站在年末,你如何評價今年的市場行情?

  鄭澄然:“碳中和”是今年市場當之無愧的主線,不管是做加法的新能源,還是做減法的週期行業,都有較好的表現。如果把所有這些行業特別是中游比作一根彈簧,彈簧的下端連接的是這個行業的需求,上端連接的就是它的原材料成本,今年市場反映的現象是上游成本端越來越重,在這個擠壓過程中可以看到有些彈簧出現問題,像地產鏈相關的行業、工程機械、家電等等,要麼是需求萎縮,要麼是盈利水平出現下滑。而經受住這種擠壓、表現出很強韌性的行業像新能源、軍工等等,則屬於需求比較景氣、盈利能力還不錯的板塊,所以走出獨立的結構化行情。

  楊建華:今年是一個行情極端分化的年份,分化嚴重程度超過了過往任何一年。這主要體現在,一是不同行業間的分化明顯。一方面,景氣度比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現突出,偏上游的強週期個股全年走勢比較強;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過去兩年漲幅較大、估值較高的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今年以來的調整時間和調整幅度較大。

  二是表現在大小盤風格的切換上。今年以來,小市值個股整體表現明顯優於大盤藍籌股。經歷了過去兩年的接連上漲,所謂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偏高,雖然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不錯,但股價走勢遠遠超過了業績增長水平。在景氣度切換、疫情因素影響、宏觀經濟層面擾動及外圍市場干擾下,大小市值個股出現出現了高低互換。

  三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化。上游大宗原材料類個股今年表現較好,而偏下游的消費類個股表現較差,這主要跟經濟的基本面、國家出台的雙碳政策和疫情有關。

  李曉星:回顧我們年初提出的今年的市場觀點,“聚焦比較優勢,迴避犀牛風險。”比較優勢指的是科技和消費裏面的優質公司,犀牛風險指的是地產鏈條相關的風險。

  我們應該説可以看對了一句半,科技漲幅居前,地產鏈跌幅居前,消費也有過高光時刻,但是全年維度看,消費表現總體並不出彩。今年的市場和2015年特別像,宏觀經濟壓力較大,主要壓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地產的壓力,二是基建投資不及預期,三是疫情的反覆。在此背景下,流動性相比去年更為寬鬆。宏觀經濟下行疊加流動性寬鬆的組合,天然更適合小市值股票,此外,小市值股票還有“專精特新”的加持。這就像2015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助推下,疊加流動性寬鬆,小市值股票漲幅非常大。

  和2015年一樣,今年市場是科技股比較好做的一年。科技股估值彈性大,格局不太穩定,但大家對短期景氣度更推崇,與宏觀經濟相關性弱。在流動性推升的市場裏,中小市值的科技股往往表現更為亮眼。對消費股來講,和居民收入、一些行業政策都密切相關,面臨的挑戰也更多,總體表現一般般。

  陸彬:其實今年整體比我想的預期要好。

  第一,新能源行業的基本面其實是超預期的,包括碳中和、美國政策的各種加強;

  第二,週期也比較超預期。我們本來也看到了今年週期的大機會,也有佈局。今年是在碳中和方向下影響的週期行情,烈度和彈性也比預期的要大;

  第三,中小盤今年整體表現業比較超預期。年初的時候茅指數情緒比較高,我們就説今年可能是比較困難的,要翻石頭,要賺辛苦錢,要注意風險。

  今年好在我們抓住了幾次大的機會,雖然説沒有那麼極致。不過我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同時考慮風險和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在今年這種環境下,肯定需要考慮風險。因此哪怕讓我重新再做一次也是,不可能不顧風險在一個方向上做得非常極致。

  韓廣哲:2021年的市場是沿着各個行業景氣度的情況發展的,只要這個行業需求好,價格有上漲,包括一些供給相對緊缺的環節,比如説煤炭、有色,或者新能源汽車裏面的一些材料等,這些行業的表現都是非常好的。

  而那些相對估值經過去年的上漲後,比較高的一些方向,比如説消費,或者是受到成本上漲,受到衝擊的一些消費品種表現是一般的。

  整個從全年來看的話,延續着需求向好,景氣度比較有保障的行業,表現是比較突出的。

  神愛前: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分化較大,但實際上2017年同樣分化很大,都屬於市場風格再平衡的過程。2017年修正的是2012-2015年過於偏TMT成長的風格,今年修正的是2016-2020年過於偏消費醫藥的風格。今年在機構主流股票中,業績增長因子起的作用最大,流動性對估值的擴張作用在弱化,是典型的一種業績驅動股價上漲的市場階段。

  高楠:近幾年儘管信用並未有明顯擴張,但因為流動性的持續流入,A股市場延續了賺錢效應,但資金的流入方向也是結構性的,所以今年的行情結構分化特別明顯,板塊輪動節奏較快,疊加各類產業政策影響,有鼓勵也有限制,一些高景氣度的賽道脱穎而出,成長風格相對佔優但也有回撤分歧,部分核心資產受基本面壓制仍未顯反轉。相比指數的點位變化,我們的投資策略始終堅持自下而上精選確定性最高的優質成長股,所以更關注產業前景和具體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

  動態調整最具性價比標的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期市場出現了明顯風格切換,如何看待市場的這種變化?今年最後十幾天,是否會進行調倉?調倉方向大概是什麼?

  鄭澄然:今年市場風格來回切換,對大基金的管理增加了難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投資者的分歧比較大,大家對某些影響因素持截然不同的看法,並在市場上有比較極致的體現。我對目前組合的持倉結構還是比較滿意,比較有信心應對明年的市場。

  楊建華:市場總願意去尋找那些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機會,等某個板塊漲到一定程度,吸引力不足時,市場就會去尋找新的機會,下一個新的機會很可能就會重新輪轉回來。今年年初低估值的板塊,現在已經基本上漲到位,明年的預期應該不會太高。而年初高估值的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現在基本調整到位,目前市場的估值差已經收斂到較窄位置,市場對疫情防控的悲觀預期也反映在股價中,風格面臨再度切換的狀態,未來相當於重新開始。

  李曉星:我們不太會關注市場的風格飄向哪裏,最核心的還是行業景氣度、公司業績增速、公司質地和估值的匹配度,因為最終還是要靠業績增長來賺錢的。我們會是根據性價比來進行一些調倉,但是不會因為年度的變化而調倉。相比於往年,我們今年消費的配置偏低,明年我們會比今年更均衡一些。

  神愛前:市場本身運行有着自己的一些波動規律,在年末年初市場出現一些風格博弈、市場波動,十分正常。但短期的風格博弈,並無太多中長期的意義。真正的中長期趨勢,一定是由業績週期、產業趨勢、業績估值性價比決定的,所以對於短期的風格博弈,我一直是淡化處理。我管理基金的調倉,不會站在最後十幾天才考慮明年的佈局,我一般在9-10月就會思考並佈局明年。

  陸彬:我們會不斷去動態衡量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估值,選擇出最具性價比或風險溢價較高的投資機會,並以此為依據結合市場情緒、基本面變化、風險情況等等因素進行調倉。年末與否不是我們考慮的因素,我們會保持既有的投資節奏。

  韓廣哲:對這種風格的變化,比如説大小盤或者行業的變化,我覺得市場從來都是這樣的,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對於我在年末的投資方面,還是會沿着景氣度比較好的方向去精選行業,精選個股。在年底的這段時間裏,針對明年的行業做一些佈局和調整。

  淡化短期排名

  注重長週期考核

  中國基金報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年底的基金排名戰似乎不是很激烈,對此您怎麼看?您自身是否有排名壓力?

  鄭澄然:今年市場結構性演繹比較極致,到現在接近年末,市場反倒回到了一個平淡的狀態,各個板塊都以震盪為主,所以相對排名基本進入穩定狀態。我不太在意短期的漲跌,也沒有短期排名的壓力,公司更加註重的是長週期的考核。

  楊建華:這是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過於關注短期排名並不利於行業發展。我個人不太關注排名,更多思考的是市場機會、個股機會地挖掘和投資者的長期體驗。

  李曉星:我們的資本市場逐漸成熟,更多的基金公司已經變成了業績的長期導向,相比於之前的只看1年的排名,轉而看3-7年的業績表現,基金是否給持有人賺到了錢,是絕大多數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更為追求的事情。對於我個人來講,畢竟管理的年限也不短了,短期排名壓力並不是很大的,而對於長期,更多追求的是給持有人賺到更多的錢。

  韓廣哲:從我自身而言,並不太會去關注排名。主要還是以中長期的視角去管好組合,做好收益,給持有人帶來收益才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

  神愛前:我這幾年越來越淡化排名的考量。持有人利益是第一位的,合理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持續為持有人賺取超額回報、優秀回報,是我最主要的追求,排名、規模只是業績的附加物。

  高楠:基金經理還是把關注點放在研究和投資管理上,排名是水到渠成的過程,短期排名就更不可控了,我們追求可複製的中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評價導向也更傾向於三年乃至更長週期。

  2022年風格或更均衡

  宏觀政策、流動性、中美關係等成關注度

  中國基金報記者:展望明年,您對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有何看法?結構性行情是否會延續?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有哪些?主要風險有哪些?

  鄭澄然:前段時間大家談論“滯脹”比較多,最近談論比較多的是明年流動性相對寬鬆。大家對宏觀的預期會隨着政策的出台而不斷動態調整。我個人對明年市場環境仍然比較樂觀,主要是基於流動性寬鬆以及部分行業企業盈利的良好預期。

  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明年,在今年熱門板塊已經有較大漲幅的情況下,預計明年的結構性行情可能會演繹得更加極致,今年是行業和行業之間的結構性差異,明年這種漲幅差異可能會細化到行業內部,甚至是同一方向的不同細分板塊之間都會出現很大差異。明年市場的主要風險可能還是來自美國加息政策對國內宏觀環境的影響。

  楊建華:明年應該是機會、風險和挑戰都存在的一年,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措辭和表述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蠻大的,穩增長的力度也比較大。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看,新能源通稿中的措辭非常具體和到位,對於明年的經濟增速應該有一定的期待,所以明年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綜合考慮當前各個板塊之間估值水平的差別、行業景氣度的差別、大小盤個股估值結構上的差別,以及宏觀經濟的形勢,我們初步判斷明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速不會太高,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高,但是流動性非常寬裕,所以明年整體來講機會比較多。

  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明年,經過一年的修正,市場整體上回到了一個相對均衡的位置,明年會是偏震盪整理的格局,一些主題板塊也會有一定熱度,會吸引很多資金的關注,但個股上的機會應該更多,需要自上而下挖掘一些相對於今年有顯著改善的、估值合理的個股。

  李曉星:展望明年的話,我們對於經濟比今年更為樂觀一些。今年因為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消費的低迷以及疫情的反覆,疊加去年的基數效應,整體走勢是前高後低,這個對於順週期標的的投資是非常不利的。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高層提出六穩六保,各個行業的穩增長措施在相繼出台,我們相信在明年會逐步發揮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高層對於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是最為明顯的,中小微企業解決了90%以上的就業。市場往往認為上市公司裏面的中小企業就是中小微企業的代表,其實這個是錯誤的,能夠上市的企業基本都不在中小微企業的範疇。那中小微企業對應的投資標的是什麼呢?我們認為是消費相關,今年整體消費不好的原因就是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我們相信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改善會帶動就業和大眾的收入,從而提升大眾消費的能力,最終帶動經濟進入到良性發展過程中。我們對於消費比市場多一份信心。

  今年的大小盤股票表現差異很大,今年跟2015年的市場很像,不乏優質的中小市值公司通過自己的努力經營使得業績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上漲只是靠一些邏輯和預期。這樣的市場走勢,後面的背景是異常寬鬆的流動性、龍頭反壟斷和經濟調結構。

  我們認為看兩年維度,經濟一定會向上走,流動性也會逐步迴歸正常。核心資產裏面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而各個行業的龍頭跟經濟的相關性是更大的。在經濟上行流動性下行的大背景下,核心資產的超額往往是更大的。我們近期行業調研的結論是,龍頭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領先優勢並沒有減小,在很多行業反而是加大的,然後有很多公司的估值反而在行業內變得是便宜的。優質公司的表現時間遲早會來臨,就像2015年之後,流動性潮水退去的時候,就是優質公司表現的甜蜜時光了。

  陸彬:明年市場我覺得相對於今年來看,對於投資來説可能會更加“友好”。

  首先是宏觀層面。由於明年的經濟增長壓力可能會變大,高層會議釋放出來的信號至少都是以穩為主。明年又有二十大,非常重要的一年。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其實宏觀環境對股市應該是會比較友好的,有宏觀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託底。明年經濟有一定壓力,PPI大概率下來了,就像豬價也在歷史低位。明年大家對於流動性其實是不擔心的。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可能不是大牛市的環境,但對股票應該是比較温暖友好的。除非明年我們看到海外出現大的金融危機或者大的風險,但這個誰都不好預測。

  其次,從中觀來看,A股市場的許多白馬行業,比如醫藥、消費,由於估值和基本面等因素,今年以來表現是偏弱的。但現在業績增長或者股價下跌基本消化了大部分的估值風險。而且在風險釋放過程中,也沒有看到特別明顯的反身性。所以我們認為,明年市場的結構會更友好的。

  韓廣哲:展望明年,核心還是在於找到在自己投資框架之內,行業增速較快、個股市佔率領先的中大市值公司,爭取能夠取得持續的增長。這樣的機會也是長期值得佈局的,不會依據過於短期的情況影響到自己的組合。

  2022年結構性行情或將延續,預計景氣度較好的行業與今年相比會有所減少。例如煤炭、有色、化工等行業在今年的表現比較出色。但明年來看,上述行業的表現可能會相對弱於今年。在景氣度較好行業或將減少的大環境下,明年的結構性行情可能會更加明顯。

  明年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還是要看經濟上的政策安排,包括財政、貨幣、降準、降息等。

  主要的風險比如,超預期的外部事件、我國經濟進一步下滑等。

  神愛前:我覺得目前宏觀經濟壓力比較大,流動性適度寬鬆,但對流動性也不宜過度預期,當前PPI、CPI處於偏高位置、海外流動逐步收緊。但目前我沒看到系統風險,很可能會維持結構性行情。市場的核心因素還是看盈利。如果説風險,可能需要關注海外流動性收緊的節奏,但大概率也是一種波動風險。

  韓創:第一預計明年風格會更均衡,不會像去年或今年這麼極端。一方面,諸如消費之類的行業估值回調了不少;另一方面,明年大市場背景以及政策環境,相對比較有利。若明年要出現比較明顯的風格切換,則需要有比較大的政策背景,比如地產相關政策出現明顯變化或者為了穩經濟出台一些強有力政策,有可能會促成風格轉換。

  至於明年風險方面,一是地產政策的調整,如果調整不及時,或力度不夠,有可能地產在明年出現明顯下滑,導致整體宏觀經濟壓力較大。二是中美關係或出現波動。

  高楠:近期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先後召開,明確2022年宏觀政策基調和線索,會議重提“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增長訴求較強,預計2022年財政會加快落地、節奏前置,結構性寬信用也將隨之啓動。寬財政仍面臨“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硬約束,主要投向可能是以“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農村安居等”、保障房為代表的民生領域,以及“減污、降碳、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寬信用預計在邊際放鬆優質頭部房企融資、支持剛需之外,將主要投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領域。

  市場對“寬貨幣”會否進一步加碼存在分歧,部分觀點認為明年存在1季度降準、上半年降息可能。市場預期明年經濟增速經濟目標會定在5%-5.5%左右,政策會發力確保經濟不低於5%,節奏是前低後高。中觀層面最重要的信息是雙碳目標達成路徑的重新部署,強調當下雙碳重點是做加法(加快發展新能源)而不是做減法(過快拋棄破除傳統能源),要統籌發展不可偏廢。

  未來一個季度,宏觀政策環境預計是“寬貨幣、結構性寬信用、寬財政”,期間宏觀流動性充裕、經濟預期企穩,A股整體估值提升概率較大。風格上,寬貨幣利好成長股、寬信用利好價值股,預計是成長與價值的平衡。進入二季度,若經濟反彈力度較小、穩增長政策力度邊際收斂,成長主線可能仍將單邊佔優,尤其是結構性寬信用政策投向的行業。

  主要風險方面,仍需跟蹤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對產業鏈供需的影響以及對國內內需消費修復的影響,同時也需關注海內外貨幣政策節奏的變化、國內宏觀經濟下行是否超預期等。

  聚焦消費升級和製造業升級

  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主題被看好

  中國基金報記者:當前是否已經開始規劃明年的佈局?更看好哪些產業領域及賽道的投資機會?

  鄭澄然: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思考下一階段的佈局和方向,我沒有以年為單位去做這樣的劃斷。下一階段我關注的方向集中在今年表現出很強韌性的高端製造領域。

  楊建華:就我個人而言,明年的佈局仍然會沿着消費升級和製造業升級兩大主線展開。明年消費整體上應該比今年機會更多。首先,壓制消費的宏觀因素明年會出現好轉,相信明年的疫情防控不會比今年更嚴格,對於散點爆發的控制力和對經濟的影響都會比今年更小。其次,今年的消費基數比較低,明年應該是恢復性增長,明年消費類公司的盈利會比今年有所好轉。再次,消費板塊經過今年近一年的調整,短期來看估值已經調整到比較有吸引力的位置,當前已迎來介入時機。

  製造業升級方面,中下游製造業發展形勢在明年可能會變好,因為明年製造業的成本等因素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會有所減少。此外,在汽車智能化趨勢下,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產業鏈安全也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李曉星:成長股投資就是投變化,投資變化最受益的方向。不是壁壘,而是壁壘形成的過程。從整體的產業變化來看,正在發生三大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能源結構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發電端(包括光伏、風)電,以及用電端(新能源車相關)是變化最劇烈的兩個方向。從發電端來看,今年出了很多政策,但政策都有周期性,明年大家對於新能源發電端的預期是否有變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從用電端來看,汽車消費結構的變化就是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加速,這個方向我們認為沒有問題。第二個變化是地緣政治的變化。未來,包括芯片、軍工等產業我們都要拿到自己手中,這是硬科技方面的變化。第三個變化是在反壟斷的背景下,互聯網產業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在科技方面,明年新能源、半導體還是最主要的投資方向,我們也認可軍工股的投資邏輯,但買入的前提是我們能把公司研究清楚。

  如果説科技投資的是變化,那消費給我們提供的就是確定性和穩定性。整體來看,明年消費投資是需要在不同品種間切換的市場,而不是同一品種從年初拿到年尾就可以躺贏的市場。從收入端和利潤端來看,消費品公司明年業績將回歸正常經營狀態,同時也出現了估值切換的空間。因此,對整個消費品行業明年收益率較為樂觀。具體到細分板塊,我們更為看好高端消費和可選消費。今年業績承壓的大眾消費品、大眾食品,預計從明年二季度開始,盈利的拐點就會出現。

  從明年全年看,消費品都有機會,但不同板塊會在不同階段表現出輪動效應。對於醫藥行業,我們也不悲觀,當政策的密集期過去之後,明年上半年醫藥依然會迎來不錯的投資機會。往未來看,醫藥這個大板塊中有很多細分子行業,要更多地自下而上去尋找個股機會,選擇一些更有成長性標的來抵禦政策帶來的壓力。

  陸彬:我們看明年的機會主要是兩個詞——價值迴歸和優質成長。新能源行業肯定是優質成長裏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價值迴歸我們可能會去看兩個行業:保險和房地產。

  保險行業,我們做了PB-ROE測算,給了非常中性和保守的假設, PB的水平我們參考海外市場保險龍頭公司,同時給一個比較保守的新業務價值的增速水平,目前來看行業還在一個基本面偏左側的階段,但從估值和長期隱含的複合回報角度來看,目前已經是比較有吸引力了。

  房地產行業,未來一兩個季度,可能會迎來一次政策的積極變化。從行業的格局來看,尤其是過去半年供給的快速出清,還有行業基本面右側的變化,比如拿地、溢價率等,從常識角度判斷,如果政策沒有太大的變化,明年的經濟壓力會非常大。這很類似2019年四季度我們投新能源行業時的情況。

  即便沒有政策變化,龍頭公司未來3~5年的隱含回報率也是非常高的。現在行業大概是20萬億的產值,我們給一個跟市場一致的悲觀預期,假設以後行業需求下滑到10萬億,同時調整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再推演出龍頭公司未來的價值和利潤的體量。行業在競爭格局改變以後,可能會從以前的房地產行業、轉變成競爭格局集中的公用事業行業,所以説不管是盈利還是和估值的中樞,可能都會在2022年迎來重構。

  在優質成長行業裏,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機會。計算機行業裏不少公司的PE和PS都在歷史非常低的位置。不少To B和To G業務的計算機公司對應2022年的PE是在20倍附近,很多產品驅動的計算機公司的PS也是歷史比較低的位置。以計算機為代表的TMT行業,可能在明年宏觀經濟的背景下,也會有比較明顯的機會。

  最後是關於週期的觀點。今年我們是超配週期,從PPI的趨勢和歷史的經驗,如果我們假設,明年經濟比較弱的話,週期股的機會已經接近尾聲。

  我們會密切關注跟豬相關的週期供應鏈的變化,因為豬週期會有明顯的規律,在明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的時候,豬價可能會有較大的拐點,資本市場肯定會提前反應,所以我們會更多關注買點。

  總結下來,我們的主題是價值迴歸、優質成長。價值迴歸裏面,以房地產龍頭公司為代表的價值股,明年可能會有估值提升的機會。優質成長我們會在新能源、醫藥、TMT裏面去找基本面和估值更匹配的行業,這是我們明年的投資策略。

  韓廣哲:我認為投資是一個連續的事情,與年底年初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只是説會按照季度、年度的連續時間維度,不斷地去做組合的調整和優化。更好的行業、更好的公司會不斷地納入組合,同時剔除掉那些性價比已經沒有那麼好的行業和公司。

  相對來説,明年在產業領域或者賽道的選擇上,需要做進一步的聚焦。比如景氣度好的,像新能源汽車、光伏,還是比較看好的方向。其他的細分行業中,可能整個行業都非常好的並不多,還是要區分來看。如果疫情得到較好改善,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消費、免税、出行、航空等領域,我認為可能都會有機會。

  再拉長一點時間來看,我們對製造業也是非常重視的。從供應鏈安全、產業不斷升級的角度來説,製造業對未來中國整體競爭力來説是重要的。更細分的製造業賽道,或細分行業裏的投資機會還是會有一些的。

  韓創:明年看好三個方向,第一是製造業,這一行業比較優勢最為明顯,會持續挖掘這一塊的機會。第二是“雙碳”方向,目前正在演繹的電網投資方向以及一些高耗能行業等都值得關注,尤其是一些高耗能行業經過一輪的回調,很多個股隱含預期較低,只要明年價格中樞不下降,孕育不少機會。第三是財富管理方向,這是大勢所趨。此外,也會關注金融行業投資機遇。

  總體來説,持倉都是從中微觀角度做了深入研究之後去配置,而非基於宏觀去做的配置。

  神愛前:我一般在9-10月份就開始規劃明年的佈局,對明年的總體思考是,結構性行情,分化收斂。總體的調倉方向是,持倉更加偏均衡化,對於電子、半導體等TMT板塊、消費板塊持倉有所增加,在電子、半導體、光伏、電池、消費、汽車零部件等方向偏均衡佈局。

  高楠:明年的市場很可能不會像2020年核心資產佔優、2021年成長風格佔優這麼極致,同一領域裏不同公司的質地也千差萬別。

  我並不會侷限在哪幾個賽道或行業板塊,而是更關注篩選哪一類公司,看它的商業模式、它的管理層、護城河等。我覺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公司才可能成為優質的成長股,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產品需求特別好,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帶來的成本增加可以容易地轉嫁給下游客户;品牌特別強,徵收消費税也可以轉嫁給消費者;可以忽略外生變量的公司。我更傾向於尋找這一類高確定性、盈利可以維持三年快速增長的公司。在具體賽道上會相對均衡佈局。

  明年新能源領域出現分化

  光伏、儲能受重視

  中國基金報記者:新能源板塊今年表現突出,您如何看待該板塊目前的估值與未來的上漲空間?

  鄭澄然:今年的新能源板塊是普漲行情,估值在系統性提升。展望明年,風電、光伏、新能源車、儲能可能都會面臨一個分化的局面,在一個更高估值起點上,有些業績能超預期、基本面比較好的公司,通過業績消化估值後,有望打開新的空間。有些缺乏紮實的基本面作為支撐的公司,也許會出現股價下跌來消化高估值。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光伏和儲能。

  陸彬:新能源行業,過去兩三年的漲幅也都非常大。站在當前看明年的估值,我覺得過去兩三年的漲幅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的基本面。過去三年行業的變化翻天覆地,滲透率從個位數上升到現在接近20%,因此我們認為行業的估值和未來的成長空間和增速是非常匹配的。尤其是新能源車行業,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會迎來一次系統性的估值中樞上移的投資機會。

  整個行業的投資背景是由產品驅動的,持續時間會非常長,能看到未來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和政策匹配度。我們也做了行業的需求預測,發現這是非常難得的,至少可以看到2025年到2030年的複合增速非常快的行業。

  現在有很多觀點,企圖用一個非常低的估值去買入,我覺得也不是特別現實,因為明確的看到了未來5~10年的行業的確定性增長。在市場預期比較一致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很難看到整個新能源行業的估值出現特別大的回調。

  未來我們會發揮主動研究的能力,去優選行業裏面各個環節,結合需求和供給的情況,找到它裏面業績彈性最大的、估值最匹配的環節,做結構性的分佈和配置。

  韓廣哲:估值以板塊來看,可能會掩蓋其中的一些個別估值比較高的情況。我認為,去看細分子行業,或者每個不同環節的龍頭公司估值,代表性可能會更高一些。目前各個細分子行業龍頭公司的估值,相對還是在合理的中樞範圍之內,並沒有特別誇張,還是可以接受的。

  同時,如果按照2022年的動態估值來看,有些公司是在合理的位置上,未來的上漲空間,至少有盈利增速的保障,至少可以賺到盈利增長帶來的收益。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比如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光伏裝機較為快速的增長,相關這些行業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估值可能還會再向上一些。所以未來,新能源板塊的上漲空間還是保持着不錯的吸引力的。

  韓創:新能源行業是長期方向。不過現在這個“超強賽道”也積聚了較多投資者,交易比較擁擠,明年選擇個股的重要性提升。這一板塊今年持續上漲可能是因為新能源是高景氣度板塊,受到了市場追逐,不過,我認為追逐景氣度前提是要求行業景氣度不斷加速,比如説今年行業增長10%,明年增長20%,後年增長30%,新能源能不能如此增長還是需要觀察的。而且我們要看到,部分公司股價沒有調整,如果不匹配良好的競爭格局,恐難以持續。但新能源行業是長期發展方向,如果明年有調整或帶來較好佈局機遇。

  神愛前:新能源從滲透率等角度看大趨勢沒問題,依然是未來幾年十分重要的產業方向。但短時間,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有部分環節,可能商業模式、競爭格局不太好,供需格局會逐步惡化,這部分環節和公司,在明年有可能會有風險釋放。二是,部分長期競爭力、盈利能力維持比較好的環節和公司,估值對明年的反應比較充分,如果短時間再大幅上漲,可能需要切換到後年的業績估值了,節奏有點太快,可能需要適當時間消化一下。但從2-3年的維度,我們認為新能源仍是可以挖掘超額收益的重要方向,但分化會加大,節奏和波動也會增加難度。

  高楠:今年新能源板塊的投資主要借鑑了消費股的投資方法,我會重點觀察產品渠道、消費者反饋,去理解為什麼新能源車在今年爆發以及未來延續性強不強。除此以外,也會從週期視角出發去把握投資機會,今年新能源很多環節都是缺產能的,往後看不少環節盈利是很難維持這樣的水平,還是要從格局和週期視角判斷哪些環節的景氣度會維持,在蛋糕擴大的過程中,哪些公司可吃到更大份額。從能源革命更高的視角出發,能耗指標、未來5年裝機的規劃等意味着新能源的生命週期還沒有走完,還具有發展空間。估值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新能源領域優質的成長股可以快速消化估值,公司的成長性和市場空間最重要。

  明年有一條線索可能有持續性,即市值中小但新業務拓展到了新能源領域的公司。新能源本質上來講屬於製造業,行業體量巨大,但壁壘沒那麼高。公司有產能、通過了認證就可以參與,且參與了就能獲得業績,所以可能有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其原來的業務不是做新能源,但現在借這個機會拓展了相關業務,疊加小市值因素,其整體的業績彈性可能可以維持明年和後年兩年的增長。

  經過估值消化

  消費領域或投資機遇

  中國基金報記者:消費、醫藥等白馬藍籌板塊2021年表現欠佳,明年一季度是否會迎來春天?

  鄭澄然:消費、醫藥等白馬板塊的龍頭公司在業務層面並沒有顯著低於大家的預期,只是大家在產業政策上有一些擔憂。我個人認為核心因素是這幾個板塊經歷過去幾年的估值提升後沒有進一步超預期的基本面或事件刺激的背景下,相關標的需要有個估值消化的過程。

  楊建華:短期來看,今年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疫情在7、8月份旺季時出現,對消費的壓制作用比較明顯,再加上過去兩年消費被過度看好,估值有一定透支。經過最近接近一年左右的消化,它們的業績也在增長,從當前時點來看,估值水平已到非常合理的區間。

  從我們調研的上市公司來看,這些公司明年年初的經營數據都值得期待,如果市場不發生其他系統性風險的話,明年取得開門紅的概率比較大。

  從未來一兩年甚至更長的維度來看,消費應該都有非常大的機會。從歷史覆盤來看,消費股中出的大牛股是最多的,這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大家要開放地看消費這個事情,不管是搞基建、做投資還是做研發、做創新,本質上是為了滿足消費的需求。所以只要國內消費升級沒有達到終點,大家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消費機會就在進行當中。

  韓廣哲:我認為還是要區分來看,很難從板塊角度上下定論。而是要從板塊中的細分子行業、子領域的公司具體情況來分析。比如消費中的一些大眾消費品和科學消費品,其實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在今年,消費和醫藥相對面臨了一些壓力。明年來看,經過今年一年對估值、成本上漲等情況的消化,明年有些公司的盈利增速和估值還是相匹配的。從中長期配置的角度來説,消費、醫藥板塊中,有些公司還是值得去配置的。

  神愛前:消費板塊總體估值已經不是太貴,估值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主要是現在需求比較差,業績比較疲軟,但結構性機會我認為仍值得挖掘和重視。但我們在關注一些變量,比如説疫情明年會不會出現一些變化,明年下半年經濟會不會出現回升等,如果出現一些變量,消費明年的表現可能會更好一些。醫藥對比下來,主流醫藥公司現在估值還是處於一個偏貴的狀態,仍有消化估值的壓力,我認為投資時點可能需要再等待等待比較好。

  高楠:醫藥板塊目前相當大一部分資金集中在少部分標的上,導致出現一定程度的高估,未來醫藥整個行業分化格局會加劇,更考驗精選個股的能力。以前中國的藥企的創新動力不足,這幾年藥物從小分子創新走到大分子創新,研究模式發生改變,需要看醫藥公司遠期的價值。

  消費行業明年大概率有所恢復,消費建材類公司業績和估值雙升的概率較大。白酒板塊有的公司是處於區域品牌向全國擴展的階段,處於渠道擴展以及提價的過程中,未來幾年的成長性還會比較好;但是有的白酒行業的公司已經完成全國化,隨着競品增加,公司增長穩健,但是增長就比較慢,需要衡量市值和成長性。我會優先去買未來增長性較強的公司。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86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投什麼最賺錢?最全解讀:八大明星基金經理發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