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訊,腫瘤早篩是一片藍海市場,但企業想走出一條“不僅賺了吆喝還能賺錢”的大道卻不容易。
對於首家以腫瘤早篩業務作為核心收入來源的諾輝健康(06606.HK)來説,公司在一波“破發潮”中,雖然上市首日股價罕見暴漲超200%,市值一舉突破300億港元,但此後便一路走低,市值迄今也已縮水三分之二。
股價疲軟背後是公司腸癌早篩明星產品“常衞清”商業化進展緩慢、放量不及預期的現實。在為諾輝健康帶來“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的盛名之後,“常衞清”的銷售卻在臨牀和非臨牀兩個市場雙雙遇阻,處境尷尬。
而未來諾輝健康能否憑藉另外兩款消費級產品—“噗噗管“和“幽幽管”實現逆襲,目前仍是未知數。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
諾輝健康成立於2015年11月,並於2021年2月18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主要聚焦癌症早篩產品的研發。
腫瘤早篩是指用快速、簡便的方法,從大量看起來健康、尚未出現症狀的目標人羣中篩選出極少數腫瘤高危羣體,以儘早發現腫瘤、降低發病風險,尤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發展週期長的癌種,比如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
以腸癌為例,從早期腺瘤發展至腸癌,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而接近90%的早期患者經過有效治療都能夠治癒。因此,腫瘤早篩早診從臨牀獲益和衞生經濟學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截至目前諾輝健康已實現商業化銷售的產品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噗噗管”及“常衞清”。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常衞清和噗噗管合計實現收入4380萬元,為諾輝健康貢獻了99%以上的營業收入。
“噗噗管”和“常衞清”都是用於結直腸癌的篩查。據公開資料,腸癌的檢查手段主要包括腸鏡檢查、便隱血檢測、CT造影、直腸指檢、基因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測)等。
其中,腸鏡檢查和便隱血檢測被認為是腸癌篩查的兩項常規手段。腸鏡是腸癌檢查的“金標準”,在我國發布的腸癌篩查指南和專家共識中,均被作為初篩陽性者的後續確診檢查。不過,腸鏡檢查雖然準確率高,但檢查過程相對繁瑣且痛苦。
便隱血檢測(也就是糞便潛血檢測,FIT)則具有無創、非侵入的優點,但靈敏度較低。
此外,與便隱血檢測相比,由於基因檢測兼顧了檢測的敏感度和便利性,因此在近些年開始受到重視,並逐漸被納入指南和專家共識之中。腸癌基因檢測主要有糞便DNA檢測(糞便基因檢測)和血液DNA檢測(血液基因檢測)兩種。
諾輝健康噗噗管於2018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二類醫療器械),這是一種居家自檢便隱血(FIT)測試;常衞清於2020年11月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證,屬於基因檢測產品,採用的是多靶點FIT-DNA聯合檢測技術,簡單來説就是將基因檢測(癌細胞基因會產生特定的突變或者修飾)同便隱血聯合檢測。
諾輝健康第三款產品也已經啓動商業化銷售。公司基於糞便的自檢胃癌篩查測試產品“幽幽管”在2022年1月6日獲批上市,這是國內獲批上市的首個適用於消費者居家自測的幽門螺桿菌檢測產品。
在諾輝健康的產品管線中,還有一款非侵入性尿液宮頸癌家用篩查產品“宮證清”,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啓動為期3年甚至更久的大規模前瞻性註冊臨牀試驗。
圖|諾輝健康產品管線;來源:公司招股説明書中國版“Cologuard”為何沒有Cologuard式成功
作為“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市場常常將常衞清對標腸癌早篩鼻祖美國精密科學(Exact Sciences)的Cologuard,並對其上市後的表現寄予了厚望。
從產品設計看,常衞清和Cologuard如出一轍。Cologuard主要檢測KRAS的7個基因突變、NDRG4和BMP3基因的甲基化,而常衞清同樣也是覆蓋以上檢測基因。
Cologuard於2014年獲得美國FDA早篩註冊證,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腸癌早篩產品。它的上市為Exact Sciences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後者股價由此創出10年40倍的神話。
然而,儘管常衞清希望可以複製Cologuard的成功之路,但現實卻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從2021年上半年的情況看,雖然常衞清作為基因檢測產品定位更加高端,但與用於便隱血檢測的老產品噗噗管相比,不管是銷售收入規模還是增速都明顯落了下風。
2021年上半年,常衞清實現銷售收入1420萬元,同比增長149%,毛利率從上一年同期的33.9%增至56.6%;同期,噗噗管銷售收入為2960萬元,同比增長623.7%,毛利率則從上一年同期的26.4%上升到59%。
事實上,如果瞭解Cologuard獲得成功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常衞清所面臨的商業化困境。
有分析認為,Cologuard大獲成功的核心驅動因素大致包括:產品價格可及、檢測性能優異、腸癌篩查指南的推薦、獲醫保覆蓋因此用户無需自費買單等。
例如,美國腸鏡的平均客單價在3000美金左右,而Cologuard獲批上市後的價格約為600美金,其價格只有腸鏡的五分之一左右。
同時,與糞便潛血(FIT)相比,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Cologuard的敏感度又高了不少,進而形成對FIT的取代。
但在國內,常衞清定價較高,上市之初的市場售價就達到了1996元/盒,與“金標準”腸鏡並不能形成明顯的價格差異。據某三甲醫院普外科的醫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在其所在醫院,普通腸鏡只要300元-400元,無痛腸鏡價格則在1000元左右(包括麻醉、監測等費用)。
“常衞清定價高,並且如果檢測陽性,還需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認,因此較腸鏡的優勢不明顯。而與噗噗管等市場接受度已經很高的老產品相比,常衞清同樣會因價格昂貴削弱競爭力。”有分析人士指出。
除此之外,Cologuard上市之後還很好地解決了支付難題,但常衞清仍然缺少醫保支付的支持。
據相關報道,Cologuard獲批後,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允許Cologuard在全國範圍內覆蓋,並由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承保。在醫保“買單”下,超過90%的使用者無需自費,這大大加速了Cologuard的放量,使得其銷售額從2015年的0.39億美金一舉增至2019年的8.1億美金。
前景仍不明朗的醫院市場
然而,中國版“Cologuard”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尷尬還不止於此。
從公開信息看,常衞清的應用場景大致可分為非醫療市場和醫療市場這兩種。目前,其銷售主要集中在非臨牀渠道(也可理解為消費級應用場景),即體檢中心、線上DTC、捆綁商業保險等,而臨牀渠道的應用(醫療應用場景)還有限。
但醫院渠道的價值就在於,只有得到醫院和醫生的背書,獲得醫院准入,常衞清才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
也因此,諾輝健康亦在加大醫院市場的佈局,包括在2021年3月與阿斯利康達成合作,希望藉助後者消化團隊的力量,實現常衞清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覆蓋。
不過,醫院渠道的開拓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完成。有業內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入院准入的流程會很複雜,除了申請物價編碼等常規工作以外,還要完成醫院要求的預試驗,以驗證產品性能,只有通過了才能進入到各個科室,完成整個過程一般要花費1-2年,而且這還只是一家醫院。”
另外,即便順利入院,常衞清在臨牀上的應用還可能因醫生對腸癌基因檢測產品缺乏足夠信任而受限。
“在結直腸癌的早篩早診上,腸鏡檢查依然是金標準,地位不可替代。如果患者被認定是高危人羣,一般我們會首推做腸鏡檢查。對於不適合做腸鏡檢查的部分人羣,比如腸道狹窄者以及腸梗阻、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等,我們才會推薦他們做基因檢測。”前述某三甲醫院的普外科醫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據其稱,另外還有一些對腸鏡檢查比較抗拒的病人,也會優先選擇無痛無創的基因檢測。
“但不管是血液基因檢測還是基因糞便檢測,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還有一定的誤診漏診率。作為醫生,我最怕出現的情況就是,檢測結果為陰性,但實際上是陽性。”對方同時表示。
對腫瘤早篩技術仍存疑慮的不止是臨牀醫生,還有投資人。
“總的來説,我並不看好目前癌症早篩產品的PPV水平。”有私募醫藥研究員曾這樣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據瞭解,PPV(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陽性預測值)指的是在被檢測報告為罹患腫瘤的用户中,真正為陽性患者的比例,這被認為是評價一款腫瘤早篩產品性能好壞與否的最有價值的關鍵指標。
“常衞清的PPV值雖然較國內外其他同類產品已經很高,但依然不到50%,也就是説測出來的2個陽性患者,只有1個是真陽性。PPV值越低,假陽性越高,意味着用户接受檢測後被‘不必要驚嚇’和‘過度診療’的風險也就越大。腫瘤早篩產品的PPV值需要做到60%-80%以上,這樣才更具臨牀價值。”上述研究員表示。
據公開資料,諾輝健康常衞清NPV陰性預測值是99.6%,表明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則有99.6%的概率未患病,因此無需再進行腸鏡檢查;PPV陽性預測值是46.2%,意味着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檢測者有46.2%的概率患有結直腸癌或腺瘤。
狂奔在消費級場景的路上
除了常衞清以外,目前國內還有多個腸癌篩查產品已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不過,不同於常衞清可“用於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羣的篩查”,這些產品獲批的預期用途均是“輔助診斷”。
這也是常衞清被冠以“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之名的原因。
“輔助診斷”與“篩查”的區別是什麼?
對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柳青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篩查”往往面向較大規模的人羣,藥監部門在批准這類產品前,會要求廠商開展大樣本的臨牀試驗。如果某一篩查產品在短期內暫時無法取得大樣本試驗結果,則可以先作為輔助診斷產品上市,待得到更多檢測數據後,再進一步用於大規模人羣篩查。
從商業化路徑看,拿到了“篩查”證的常衞清是選擇了和很多其他產品不同的發力方向,目前在非臨牀市場的銷售佔比更大。
比較臨牀市場與非臨牀市場,兩者其實各有利弊。臨牀市場因為有醫生的背書,產品更易推廣;非臨牀市場雖然消費者教育更難,但勝在市場空間也大。
或許,正因如此,目前諾輝健康幾乎所有已上市產品均是主打非臨牀的消費級市場。除了噗噗管和常衞清以外,公司最新獲批的幽幽管亦最先選擇在京東、愛康、美團買藥、天貓、平安健康、樂薦等幾大電商平台上線發售。價格上,幽幽管採取了和噗噗管一樣的“平價”策略,市場零售指導價為149元(噗噗管在90-100元左右)。
不過,考慮到拿下醫院市場還面臨不小難度,因此常衞清目前將重心落在非醫院市場或也是因為無奈。並且,從《科創板日報》記者調研的情況看,常衞清在非臨牀市場的銷售表現不及噗噗管並非沒有原因。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近期在走訪滬上幾家愛康體檢中心後瞭解,在體檢市場上,類似於常衞清這樣的腸癌篩查產品並不少,而常衞清價格相對偏高,加上沒有專業人士做消費者教育,因此競爭優勢不突出;同時,相比常衞清這種糞便基因檢測,很多消費者似乎也更加青睞血液基因檢測。
比如有一家愛康體檢中心就在很顯眼的位置推薦了一款名為“衞長衞”的早期胃腸腫瘤篩查產品。公開資料顯示,“衞長衞”是一種CST4檢測項目,CST4(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在胃腸癌組織中異常高表達,而在胃腸道正常組織中低表達。因此,定量檢測患者血清中的CST4濃度可作為胃腸腫瘤標誌物。
“衞長衞價格更低,不到500元,並且是血液檢測,抽血方便,因此更受顧客歡迎。”該體檢中心工作人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大眾青睞血液檢測項目很顯而易見,因為在不到半個小時內,記者便在該體檢中心目睹多位消費者放棄了體檢套餐中的糞檢項目。
也或許是迫於競爭激烈、優勢不夠突出,因此雖然官方建議零售價2000元,但多位愛康體檢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常衞清的時候,均表示其實際銷售價在千元左右,有的體檢中心甚至還給出了700-800元的新年特惠價。
“目前常衞清在體檢端的確存在被嚴重壓價的情況,所以這款產品需要在臨牀市場和互聯網端起量。”有IVD上市公司的投資總監這樣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常衞清銷售能否放量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利潤率水平。因為和噗噗管不同,常衞清是中央試驗室的分子檢測,採用的是中央實驗室檢測方式,因此其主要成本為固定成本,產品利潤率取決於實驗室利用率和銷售量。而一旦放量,產品的利潤率也會得到提升。
上市已過一年,常衞清仍難當大任,而“平價”的噗噗管和幽幽管反而風頭十足。未來,常衞清還能成為諾輝健康的“Cologuard”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