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4月底的臨近,各大車企也開始陸續公佈2022年第一季度的財報,而受到缺芯、零部件短缺以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不少車企在今年第一季度遭遇了不小的壓力,不過有些車企依然能夠頂住壓力,通過前瞻的佈局和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在第一季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比亞迪和長安就迎來淨利潤的大漲。下面就來看看已經發布第一季度財報的幾家車企的具體表現如何。
比亞迪汽車
日前,比亞迪汽車公佈了一季度財報,據悉,比亞迪在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68.3億元,同比增長63.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240.59%;扣非淨利潤5.14億元,同比增長729.44%。
而之所以比亞迪能取得如此大的利潤增幅,主要得益於新能源產品的銷量暴漲。根據數據顯示,一季度比亞迪累計汽車銷量29.14萬輛,同比增長179.7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28.47萬輛,同比增長433.42%。隨着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多款搭載超級混動車型的到來,比亞迪汽車的銷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現象,而據比亞迪官方透露,目前比亞迪累計未交付訂單量達到了40萬輛,並且呈現逐月增加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3月份比亞迪已經停止燃油汽車的生產,未來將專注於純電和混動汽車業務。同時除了比亞迪海豹、護衞艦07等多款新車之外,比亞迪還將進一步拓寬高端市場,推出高端品牌。另外,比亞迪保守預計2022年銷量為150萬輛;若供應鏈向好,則將衝擊200萬輛的銷售目標。
長安汽車
日前,長安汽車披露了業績報告,據悉2022年第一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收約345.76億元,同比增長7.96%;實現歸母淨利潤45.36億元,同比增長431.45%。扣非淨利潤為22.7億元,同比增長215.24%。
而根據此前長安汽車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長安汽車一季度整體銷量65萬輛,同比增長1.6%;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一季度銷量52.9萬輛,同比增長1.3%;中國品牌乘用車一季度銷量為37.5萬輛。雖然説長安汽車在第一季度的銷量增幅並不明顯,不過淨利潤卻實現了大幅增長。而這主要得益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大幅增加,據悉長安汽車一季度通過子公司阿維塔引入投資方進行增資的股權收益達21.3億元。但即便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長安汽車一季度的毛利率依然增幅明顯。
而這主要是由於在面對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所造成的壓力時,公司持續推進全域降本增效工作,同時加強各環節資源配置優化,並積極協調緊缺芯片供應。
值得關注的是,在4月份長安深藍品牌發佈,再加上此前已經亮相的阿維塔,而UNI產品序列也有獨立的打算。在多款新車的加持下,未來長安汽車的表現也值得期待。
長城汽車
根據長城汽車公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長城汽車實現營收336.19億元,同比增長8.04%;淨利潤16.34億元,同比下降0.34%,扣非淨利潤13.03億元,同比下滑2.41%。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長城汽車繼去年第三、四季度後,連續3個季度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而從銷量表現來看,長城汽車在今年一季度累計銷量為28.35萬輛,同比下降16.32%。其中,哈弗品牌銷量為16.68萬輛,同比下降25.13%;長城皮卡銷量為4.3萬輛,同比下降27.68%。而歐拉、坦克以及WEY品牌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不錯的增長。
儘管長城汽車的淨利潤出現下滑,但是其品牌溢價能力卻在逐步提升。據悉,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單車均價為11.9萬元,同比增長29.12%;其單車平均利潤為0.46萬元,同比增長16.62%。
據悉在2022年一季度,長城汽車基於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打造的車型佔比已達70.4%。接下來,長城汽車將繼續在高端車型和新能源產品上發力,包括魏牌圓夢、歐拉芭蕾貓、歐拉閃電貓、坦克700等在內的多款新車也將在今年陸續推出。
北汽藍谷
根據北汽藍谷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7.31億元,同比增長108.4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為9.57億元,同比下降12.08%。而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北汽藍谷的業績表現一直不佳,2020年-2021年歸母淨虧損分別為64.76億、52.44億元。
而根據此前北汽藍谷發佈的產銷快報顯示,一季度累計銷量為9120輛,同比增長189.6%。雖然説增幅不小,但是整體基數並不大。要知道,北汽藍谷目前擁有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三家工廠,合計總產能達到了52萬輛,由此來看,北汽新能源的產能利用率依然相當低。
而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此前曾對外表示,北汽藍谷旗下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量目標為10萬輛,含極狐4萬輛,未來爭取衝擊30萬輛。不過目前來看,要想完成這個銷量目標依然存在不小的難度。極狐品牌目前有阿爾法T和阿爾法S兩款車型,其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依然較大。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