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邏 漢傑(實習生)
2020年11月30日,美團三季報正式披露。
報告中顯示,2020Q3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4.01億元,同比上漲28.8%,淨利潤63.21億元,同比增加374.1%,公司的盈利能力獲得大幅提升。
同時,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12個月交易用户數476.5百萬,同比+9.4%;活躍商家數6.5百萬,同比+9.5%;每位用户年交易筆數26.8筆,同比+0.9%。可以看出,用户活躍度穩定增長,美團經營狀況基本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甚至還有所超越。
目前,從業務細分來看,美團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外賣業務、到店酒旅業務和新業務。
外賣業務體量最大,但利潤率低,未來很難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真正盈利能力強的部分在到店酒旅板塊。從第三季度業務數據看,外賣業務營業收入206.9億元,佔總營收58.44%,但利潤率只有3.7%;到店酒旅業務營收64.8億元,佔比18.3%,利潤率為43%。在酒旅服務中,與公司合作的高星級酒店數量同比增加20%多,未來在高端酒店領域與攜程的競爭能力提高。
另外,新業務中營業收入82.3億元,同比增長43.5%,虧損率24.7%,環比有所下降。其中,作為萬物到家戰略的一部分,鮮花與藥品類GTV增長迅猛,同比分別增長230%、160%。
總的來説,美團各個板塊起到不同的作用。外賣板塊用來強化用户使用習慣,到店酒旅等盈利能力強,而新業務板塊中單車、送菜等品類用來引流。有業內人士表示,“ 美團的商業模式是通過某一業務做大流量,然後去延展業務邊界試點,如達到業務預期便去找具有規模的城市驗證然後複製推廣,從而將原有業務優勢轉移至新業務。所以美團的業務邏輯是圍繞核心優勢業務做釋能,然後做推到業務。”
然而,三季報一出,資本市場表現堪憂。11月30日股價暴跌7.05%,隨後三個交易日繼續下跌,至12月4日已累計下跌11.6%。
是什麼讓投資者如此擔憂呢?
據瞭解,疫情期間許多媒體紛紛爆料美團搞壟斷,逼迫商家在美團與餓了麼之間二選一。今年七月份,餓了麼進行品牌升級、邀請王一博作品牌代言人抓住年輕消費羣體,還推出了“百萬補貼”,這一系列操作在十月份見效,餓了麼的月活用户已經超越美團。在市場份額的擠佔下,美團在外賣業務上似乎有些焦慮。
此外,更重要的是,2020年七月份美團幹了一件大事---美團優選上線,重點下沉市場,旨在迎合社區團購浪潮。美團管理層對此表示,社區團購業務滲透率明顯上升,公司將採取多種商業模式並存的形式打開市場。
美團相應的三種商業模式分別為:美團優選、美團閃購、自營模式。美團優選主打價格,針對價格敏感用户和地區偏遠用户,因此做到次日送達並不容易,而且單品類型是有限的;美團閃購是在高線和低線城市同時推出,品類繁多,提供在線及時配送服務;自營模式主要強調供應鏈能力,提供30分鐘內送達服務。
那麼,美團在新業務上的跑馬圈地,是否預示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將再次下降?
事實上,圍繞社區團購的業務展開,不論是怎樣的形式,重點依然聚焦在供應鏈上。而美團的供應鏈基本聚焦在一線大城市,要想加快發展,需要下沉到三四線的城市,人力財務耗費巨大。
而且,當前社區團購業務的競爭激烈。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等龍頭只關注是否搶佔到市場份額,而盈利能力十分堪憂。以拼多多為例,高價進貨低價賣出的情況司空見慣,每賣一單都是增大虧損。而且,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多買菜和橙心優選起初的打法十分激進,拼命補貼菜品,做爆款,客單價經常維持在10元上下,甚至更低。”
可見,許多龍頭企業均處在跑馬圈地階段,當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對於美團來説,目前新業務品類主要用於引流和培養用户習慣,如果能夠做到不虧錢,便是相當大的進步。
除此之外,美團新業務還包括共享單車、網約車、新零售以及to B的商户管理系統,種類繁多。公司對此表示,“關於這些業務,公司還會關注消費者體驗、品牌辨識度、市場佔有率等方面。消費者要一些時間來習慣公司的交叉銷售戰略,從而消費者在平台上可以購買更多的品類,給平台帶來更多的價值。公司會持續發揮在餐飲配送上的優勢,而在一些新業務的投入上會較為謹慎。”
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美團對於新業務的開展是相對保守的,因此在社區團購領域的開展有些晚,目前也在加快進度。社區團購未來是一塊大蛋糕,當前價格戰下,承壓能力弱的企業被迫退出,但行業的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則仍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