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公募瑞達基金:半年營收162萬,虧了472萬,高管密集變更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寧鵬

一家基金公司能“省錢”到什麼程度?

中小基金公司發展艱難,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但一家基金公司的營收細節依然讓人覺得震撼。8月26日,瑞達期貨(002961.SZ)披露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瑞達基金實現營收162萬元,淨利潤虧損達472萬元。

這是一家次新基金公司的真實賬本。很難想象,一個看似金光閃閃的行業,背後卻有着如此慘烈一面。

“一家公司的全部支出,甚至不如一個頭部基金經理的薪酬。”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中層李博(化名)如是感嘆。

開啓求生模式

公募基金行業,起點高。早年,基金公司股東們出於對行業前景看好,普遍願意高投入。

一些基金公司在籌備期便花錢如流水。以某家在籌備期多次更換股東的基金公司為例,在漫長的籌備期中,光是籌備組長一人的薪酬開支便已經高達8位數。

這並不是孤例。早年金融街某基金公司,在三年的籌備期花費過億,以至於這家公司剛成立便遭遇資金困局,股東只好增資1.2億元“江湖救急”。

新基金公司的支出,並不摳摳搜搜。十年前,行業曾有新基金公司營收僅554萬元,當年虧損卻高達6384萬元。當時,該基金公司總經理曾經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也有股東曾詬病其花錢如流水,事實上物有所值。

“散裝”公募瑞達基金:半年營收162萬,虧了472萬,高管密集變更

耐人尋味的是,一年花掉近7千萬元的新基金公司總經理,在股東的考核中被打了滿分。事實證明,這家基金公司在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最早突圍,成功變身為股東的“現金牛”。

瑞達基金成立以後的賬本,則演示瞭如何低成本運營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瑞達期貨2021年年年報顯示,2021年,瑞達基金實現營業收入約554萬元,虧損約987萬元。換言之,當年瑞達基金的支出約為1500萬元左右。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據,我還以為是一傢俬募基金的年度運營成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中層李博(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一家建制齊全的基金公司,最低程度的人員配備也要40-50人。除人力成本,支出還包括系統、房租、辦公設備、營銷費用等。

瑞達基金堪稱“低配版”公募。據瞭解,瑞達基金成立初期尚有30名左右員工,目前已不到20人,包括基金經理在內的投研團隊僅3人。

更讓人拍案驚奇的是,4月8日,瑞達基金髮布公告稱,夏萌於3月30日離任總經理之後繼續代任督察長,並在4月23日正式離任。夏萌對此的解釋是“短期招不到人”。

瑞達基金的“省錢模式”讓業界震驚。一家“私轉公”的基金公司中層何軍(化名)表示,“我們在剛轉型公募業務的時候,僅恆生12套系統一項,就支出了2000多萬。”

根據上半年的營收利潤數據推算,瑞達基金半年的支出僅634萬元。“剔除系統房租等其他成本,也能看出公募高薪神話的幻滅。”李博表示,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頭部基金公司,這些小型公司的“艱難時世”,同樣是現實的一部分。

原總經理舉報現任董事長違規

發展不振的瑞達基金,又遇上人事爭鬥風波。

近日,瑞達基金原總經理夏萌在抖音平台上現身説法,曝出現董事長李湧存在違規行為。

“3月份疫情嚴重,當時公司交易的主管,因為疫情原因來不了公司。照監管部門相關的意見,如果需要在家用外網來登錄公司的網進行基金管理、進行交易的話,要向當地監管部門進行報備。如果不報備,這就叫重大違規。”夏萌指出,當時公司的董事長,現在的總經理李湧認為沒必要報備,到時候向監管解釋就可以。

“他強令交易的主管在家用外網來進行交易。”在夏萌的講述中,透露自己當天就已“裸辭”,並向監管部門提交報告,體現了一個基金從業者對於職業道德底線的堅守。

值得一提的是,夏萌向股東方上報李湧違規操作後,股東方堅持認為這是人事鬥爭,並沒有介入處理。

“我離開已有三個月有餘,看報道才知道瑞達目前的現狀,如同自己建的房子被人拆成廢墟,我感到難過且痛心。”夏萌還表示,瑞達基金首年無論從規模還是經營業績,都非常不錯,這是同事們敬業、專業的結晶,希望業內的領導們能看到他們的價值。

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覆盤瑞達基金的發展歷程,所謂“不錯”其實見仁見智。對於新基金公司而言,除了少數坐擁頭部IP的機構以外,基金成立以後都會有一個規模縮水的過程。而瑞達基金的規模巔峯,也不到5億元。

何軍表示,新基金公司的艱難求生已經成為常態,其所在機構經過幾年努力,才剛剛跨越盈虧平衡線。

伴隨着不斷有新軍加入,公募基金的牌照一直在擴容,小型機構的生存難題越加凸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二季末,有22家公募基金或擁有公募業務資格的券商資管,管理規模在10億元下方。

“公募基金並非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人事困局待解

瑞達基金是第二家“期貨系”公募基金公司,瑞達期貨全資控股。2019年10月18日,瑞達基金拿到成立批文,並於2020年2月正式成立。

瑞達期貨實控人是期貨行業知名人物林志斌。林志斌1991年進入期貨市場,完成了從“打工人”到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華麗轉身。瑞達期貨是深交所第一家上市的期貨公司,除了將公募基金牌照收入囊中外,還曾參與角逐網信證券牌照。

從現實來説,相比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公募基金股東,“期貨系”少了很多“拼爹”的資本。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三季末,中國資管業務的存量規模為66.03萬億元,其中期貨及其資管子公司的業務規模僅為2174.53億元,規模佔比不到百分之一。

瑞達基金成立後,首隻基金瑞達行業輪動成立於2021年6月9日,目前擁有三隻基金,袁忠偉為三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時代週報記者發現,袁忠偉是金融股的擁躉。以瑞達行業輪動為例,截至2022年二季末,前十大重倉股中9只金融股,其中5只為銀行股。事實上,自基金成立以來,前十大重倉股中始終有8只以上的金融股。

袁忠偉的持倉風格,顯然與市場頗不適應。三隻產品成立以來的業績,既未跑贏同行,也未跑贏上證指數。而在入職瑞達基金之前,袁忠偉在前東家英大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雖然不大,多數還是跑贏了同行以及上證指數。

缺少過硬業績加持的同時,高管的變動如走馬燈。成立至今,瑞達基金已經有兩任總經理和督察長先後出走。

2020年12月30日,瑞達基金原總經理徐劍鈞因個人原因離任。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徐劍鈞離職的原因,竟是股東方無法接受他不打卡。徐劍鈞離職後,常務副總經理夏萌接任總經理。

2021年7月,原督察長張恩源因個人原因離任,楊鍇成為新任督察長。同年10月,瑞達基金董事長劉世鵬因身體原因離任,李湧接手,成為新任董事長。11月,擔任督察長不久的楊鍇就以個人原因為由離職。

2022年4月8日,夏萌離職,董事長李湧代任總經理。此後,瑞達基金還在7月更換了上海分公司負責人。“一個早就聲名掃地的人完全不值得我去‘手撕’。”夏萌在抖音平台提及現任董事長李湧時如是表示。

李湧是匯添富基金的“老人”,也是鑫元基金的首任總經理。離開鑫元基金後,他曾在多家中小基金公司中輾轉,但任職時間都不長。自2019年10月起,李湧在上銀基金任副總經理4個月,而在弘毅遠方擔任總經理僅2個月,便遭董事會免職。

“李湧或許因其強勢的行事作風,成為了近期事件的焦點。”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客觀來説,目前中小基金公司都面臨類似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3 字。

轉載請註明: “散裝”公募瑞達基金:半年營收162萬,虧了472萬,高管密集變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