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A股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及2021年一季報披露臨近收官,《證券日報》研究部今起對近三年歸母淨利潤增長率、股息率、現金流、研發費用、淨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等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榜單情況進行剖析,推出2020A股財報榜單透視系列報道。今日推出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前50名公司的榜單分析。
價值投資漸成市場主流。儘管今年以來,“抱團股”鬆動和“殺白馬”案例似乎衝擊了市場神經,但背後的邏輯也僅是大漲之後的價值迴歸。
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淨利潤增長,是否超預期對相關個股的市場表現尤為重要。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7日,滬深兩市共有31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其中1994家公司2020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63.38%。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採訪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我國經濟出現穩步復甦,上市公司盈利也出現了普遍增長,這對市場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投資方面,可關注年報業績超預期的板塊和個股,特別是盈利增長穩定的消費類白馬股,長期來看投資價值很高。
七公司去年淨利同比增超5倍
從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指標來看,有可比數據的2982家公司中(剔除基年數據為負公司,下同),1897家公司實現增長,佔比63.62%,其中有92家公司近三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
而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TOP50公司複合增長率則均在1.3倍以上。其中,海象新材(536.29%)、協鑫能科(375.03%)、天下秀(353.46%)、中船防務(320.80%)、晶澳科技(308.09%)、紫天科技(305.53%)、華東科技(300.08%)等7家公司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在300%以上。
在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TOP50的公司中,有多達21家公司歸母淨利潤2020年同比增長超過100%。其中英科醫療(3829.56%)、達安基因(2556.80%)、之江生物(1708.96%)、碩世生物(878.52%)、奧泰生物(766.73%)、中船防務(567.92%)、陽普醫療(524.48%)等7家公司實現2020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在5倍以上。
如果把時間放長到5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1倍的公司明顯增多。統計顯示,在有可比數據的2629家公司中,近5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在100%以上的公司多達1131家,其中增長率超高10倍的公司有165家。而三一重工(3109.56倍)、滬電股份(241.47倍)、八億時空(181.92倍)、中際旭創(153.72倍)、路德環境(132.82倍)、寧波東力(129.96倍)、英科醫療(108.11倍)等7家公司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更是超過100倍。
從市盈率來看,上述TOP50公司處於相對合理位置,截至4月27日收盤,上述50家公司整體法計算的動態市盈率(TTM)為20.09倍,算術平均動態市盈率(TTM)為31.69倍,相較目前A股整體法的動態市盈率(TTM)為20.50倍,算術平均動態市盈率(TTM)為46.25倍,更為均衡。
高增長公司扎堆三大行業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近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TOP50的個股中,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等三大行業涉及個股數相對較多,分別有10只、9只、6只,合計佔比50%。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看好醫藥生物行業,尤其是創新藥產品線和在研藥比較豐富的上市公司。生物製藥屬於朝陽行業,而且這部分要看創新能力,特別是每年都有自研新藥上市的公司,這樣的醫藥公司才有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靠運氣或其他因素帶來的增長。簡單複製和生產已經失去專利保護藥的企業不包括在內。
成恩資本董事長王璇也表示看好醫藥細分行業龍頭標的。王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增長進入常態化,但是新技術的應用帶動細分領域的產品滲透率提升,需求升級也促進了產品的精細化變革,所以部分行業仍保持了高速增長。生物醫藥中創新藥在政策支持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居民收入提升帶動高價治療性藥物的普及。
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也同樣看好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王春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深化醫療改革以來,鼓勵創新成為改革重要方向,加速創新藥審評審批、推進臨牀結果國際互認、推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醫保目錄談判和動態調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讓中國的創新藥迎來了黃金時代。我們看好A+H兩地上市的創新藥以及CXO龍頭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
對於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兩類行業,鄭磊表達了相對謹慎的觀點,認為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要關注高端製造設備和先進製造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雖然其中一些比較傳統的企業符合經濟復甦的概念,但是由於經濟復甦過程可能較漫長,相關公司的業績也會有較大波動。
王春秀則看好國產替代背景下高端裝備和工業4.0時代智能裝備龍頭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以及光伏、風電和新能源汽車等電氣設備的三個細分領域的爆發式增長,這些都是導致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的領域,都有着遠大的發展前途。
逾九成TOP50公司獲機構青睞
在國際疫情衝擊、世界經濟不確定性背景下,利潤增長成為投資市場中可以把握的重要確定性,持倉成長股成為機構共識。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近三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TOP50公司中,有46家被機構持倉,佔比達92%。從機構持倉佔流通股比例來看,機構持倉在10%以上的公司達38家,其中,中信特鋼(88.74%)、中國聯通(76.85%)、贛能股份(73.80%)、寶鈦股份(70.18%)、晶澳科技(70.14%)、中船防務(64.41%)、中微公司(60.26%)、雅戈爾(60.04%)、星徽股份(57.25%)、力合科創(57.22%)、東方電纜(52.63%)等10家公司機構持倉佔比超過50%。
值得關注的是,以價值投資見長的社保基金在去年底也現身7家上述TOP50公司中,分別為:晶澳科技(4.41%)、中信特鋼(3.37%)、寶鈦股份(2.02%)、傑瑞股份(1.49%)、建設機械(1.25%)、東方電纜(0.82%)、迪威爾(0.48%)。
儘管目前一季報披露數量少於年報,但已披露一季報的23家TOP50公司中,22家公司在一季度末被機構持股,持倉比例在10%以上的公司達到20家。其中,贛能股份(73.57%)、中國聯通(72.98%)、特寶生物(65.37%)、力合科創(55.69%)、星徽股份(51.20%)等5家公司機構持倉佔比超50%。
在已公佈一季報的23家TOP50公司中,QFII也現身其中3家公司,分別為:愛旭股份(5.16%)、海象新材(1.16%)、贛能股份(0.13%)。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