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才7天,51只公募產品“換帥”,這家公司一口氣換掉12只

A股連續單日成交額破萬億持續刷新公募權益投資熱潮,不過記者注意到,部分基金公司也順勢對基金經理做出調整。2021以來,截至1月7日已有51只產品變更基金經理,上投摩根基金涉及最多。從接任的隊伍來看“新人”居多,但多數已有跳槽業績背書。

值得關注的是,新任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多偏向固收及量化策略,與當前權益投資熱潮相左。有分析指出,對基金公司而言,調換基金經理可以培育新人、豐富產品線、提升管理效益,但最後還是要落實到業績本身。

上投摩根施虓文旗下12只產品“換帥”

與往年基金公司調整人事安排相仿,2021年開局的基金經理調換頻率不可謂低——每天均有十餘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出現。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月7日,已有51只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具體來看,其中有4只分級基金轉型後分別為上證50LOF、證券LOF、國企改革LOF和軍工LOF,除因分級基金轉型及清退導致基金經理更換外,仍有47只產品“換帥”。在這47只產品中,上投摩根基金涉及最多,共計12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而此前已離任多隻產品的施虓文再次成為焦點。

開年才7天,51只公募產品“換帥”,這家公司一口氣換掉12只

上投摩根旗下更換基金經理的12只產品

1月8日,上頭摩根基金連發12條公告説明基金經理變更事宜,其中均與施虓文有關,稱因個人原因,不再繼續任職,接替班組包括胡迪、張淑婉和張軍。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施虓文已經離職。在外界看來,上投摩根此次產品換帥沒有再走“一拖多”的老路,而是進一步減輕管理人負擔。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研究人士告訴每經記者,基金經理變動雖與業績相關度不大,但業績好的產品其基金經理變動概率很小。再加上很多大基金公司的產品數量都超過100只,市場新發基金數量越來越多,“這會使得基金經理變動的絕對數也越來越大”。

在他看來,產品業績的參差不齊,使得投資人的投資策略繼續關注業績好的產品,勢必會對基金經理的績效考核和公司收益造成影響。Wind統計顯示,施虓文任職期間,上投摩根中證消費任職回報最高為54.04%,在同類型800只基金中排名第183;而上投摩根港股低波紅利A、C任職回報分別為-22.04%、-23.05%,同類基金排名靠後。

據瞭解,施虓文2012年7月加入上投摩根基金,曾在研究部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主要承擔量化支持方面的工作,2017年陸續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其“一拖多”的管理曾飽受外界爭議,從去年5月開始其陸續卸任部分產品的基金經理。

而在近日接任的3位基金經理中,張軍和張淑婉已在上投摩根任職多年,亦管理多隻產品;胡迪則是去年5月剛進入公司的“新人”,但此前已在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亦為投資界“老兵”。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胡迪此前的管理風格偏量化和固收,擔綱新產品經理後,投資類型普遍集中在被動指數型產品。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上投摩根的產品設計中往往嚴格執行監管規定,投資範圍不會偏離特定範疇太多,但這樣也給量化選股及通過“固收+”實現絕對收益造成限制。

接任基金經理頻現“新人”

胡迪偏固收投資的風格雖然與當前的權益投資熱潮不太協調,但有分析指出,2021年有望打破“股牛債熊”格局,理財替代需求強烈。作為絕對收益產品的代表,“固收+”有望在股債兼容之年搭乘價值迴歸列車。

但目前來看,債市起暖的市場信號依然沒有出現,而在近期大賣的基金當中,亦少見債券基金出現爆款。需要指出的是,長安基金在1月8日公告,長安泓匯多利3個月滾動持有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成為2021年首個發行失敗的基金。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不排除後續債市回暖的可能,但就當前基金公司的主要任務還是專注權益價值較為穩妥。記者也從更換基金經理的產品過往收益中發現,主動權益類產品(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及靈活配置型)有24只,2020年累計單位淨值的平均增長率僅為21.87%,與去年總體平均在40%左右的收益水平有不小差距。

雖然從離職原因來看,個人原因及內部工作調整是主因,但從減輕基金經理負擔、提升管理效益而言,外界普遍認為基金公司也在順勢而為。儘管產品收益的絕對值對基民的投資參考意義有限,但這要取決於基金公司整體策略調整的成功概率有多大。

前述研究人士表示,很多基金公司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數量較多、投資主線豐富,因此在不改變投資方向時,很多產品會在結構性行情中錯失機遇,甚至全年黯淡無光。而如果在新年踏準趨勢,亦有機會絕地反擊成為“黑馬”。不過在股債切換上相對慎重,即便債市走牛,總體收益依然不會太高。

可見,對於基金經理更換這件事,市場人士認為屬於行業的正常現象,但專業人才的缺失也在倒逼基金公司培育新人、開闢新的產品、豐富多樣化投資策略。比如創金合信鑫收益A類份額和C類份額、平安消費精選A類份額和C類份額等產品新上任的基金經理都是在2020年新入職的人選。

滬上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每經記者,新基金經理多數此前做過投資,往期業績肯定符合新公司的考核要求。隨着未來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基金公司的多策略、多產品本身就為投資者創造了先發機遇,但最後還是要落實到業績本身。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1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年才7天,51只公募產品“換帥”,這家公司一口氣換掉12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