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記者,沈述紅 韓理)訊,今年的港股有點慘。
12月6日,恆指弱勢震盪收跌1.76%,恆生科技指數跌3.34%盤中創新低。如果將時間拉長,今年年初至今,恆生指數跌幅已達到了14.25%;更為嚴重的是恆生科技指數,其年內跌幅達32.03%;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跌幅也達到了26.14%。
港股的大跌,也使得不少重倉港股的公募基金受到拖累,相關產品發行甚至出現了因“投資者不買賬”而延募的事情。不過,或許是因為港股市場逐漸走向底部,翻轉的力量也在集聚。數據顯示,聰明的資金已然開始行動,截至12月6日,南向資金已連續第九日淨買入。
諸多不利因素疊加下,港股目前投資機會幾何?是否已經進入佈局區域?財聯社就此採訪了多位基金經理,他們多認為港股市場政策底、基本面的預期底、估值底都進一步明朗,並不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某些公司對應明年的估值已經處於極低的水平,價值被嚴重低估,可以考慮分階段佈局。
跌跌不休的港股&越跌越買的資金
近來,“港股還能再跌多少?”這句話,已成為諸多持有港股及相關基金投資者之間的無奈調侃。
截至12月6日收盤,港股再度收跌。其中,恆指弱勢震盪收跌1.76%,恆生科技指數跌3.34%,盤中創下新低。板塊方面,醫藥、科技、汽車、教育板塊跌幅居前,恆生醫療保健業指數下挫近6%,藥明生物領跌藍籌。
“打到香江去,奪取定價權”言猶在耳,港股在年初的的上漲行情卻至今一去不復返。今年年初以來,港股無疑已成為全球股市中表現最差的市場。
就全球重要指數漲跌來看,恆生指數“妥妥”墊底,以14.25%的跌幅在一眾重要指數中“躺平”。
全球重要指數年內漲跌情況(截至12月6日)表現更為糟糕的是恆生科技指數,其年內跌幅達32.03%;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跌幅也達到了26.14%。
不過,整體看,港股的“熊”,仍然是結構性“熊”。年初至今,和科技、互聯網、醫藥等板塊相比,港股公用事業板塊、能源板塊等少數板塊呈現出相對較好的態勢,相關指數有7.52%至17.79%不等的漲幅。
由於港股市場波動引發投資者擔憂,南向資金在七八月份開始明顯流出。隨後數月裏,南向資金都保持着一定水平的淨流入。
11月下旬以來,南向資金連續迴流勢頭漸起。僅12月6日一天,南下資金全天淨買入港股便達37.16億港元,為連續第九日淨買入。其中,滬港通淨買入15.11億港元,深港通淨買入22.04億港元。同日,北向資金僅流入3.9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年初流入積累的流入規模依然顯著,年初至今南向累計流入港股仍有3465.73億元,但這一規模相較北向資金流入的3588.15億元,仍有逾100億元的差距。
拖累相關基金
隨着港股的持續下跌,也使得不少重倉港股的公募基金受到拖累,相關產品發行甚至出現了因“投資者不買賬”而延募的事情。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一大批重倉港股的基金年內淨值跌幅超過了10%,科技、互聯網、醫藥、消費等方向的基金淨值跌幅普遍達到10%-20%。
其中,張韡和陳健瑋共同管理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今年以來淨值跌幅達到25.55%,胡堯盛旗下的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年內跌幅為20.48%,王麗軍和趙隆隆共同管理的上投摩根香港精選港股通、王士聰和熊瀟雅共同管理的和南方香港成長年內跌幅均達到了19.47%,劉偉執掌的泰康中證港股通地產年內跌幅為17.56%,晏青管理的永嬴港股通品質生活惠選年內跌幅也有16.28%。
鑑於恆指、恆生科技等指數“跌跌不休”,部分主投相關板塊的新基金髮行也不明朗。僅12月3日一天,便有鵬華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和平安中證港股通醫藥衞生綜合ETF兩隻基金宣佈延募。
此前的11月8日至11月9日間,國泰中證港股通科技ETF、浦銀安盛中證滬港深遊戲及文化傳媒ETF、易方達中證港股通醫藥衞生綜合ETF,三隻產品也先後宣佈延長募集期限。
更早些時候,華夏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平安中證滬港深線上消費主題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富國中證滬港深500ETF、華安中證滬港深科技100ETF等多隻產品也曾公告延募。
基金公司逆勢佈局
逆市佈局的不只是投資者,還有基金公司。
從今年年初,華創證券某研報喊出了“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之後,市場就掀起了“港股熱”。公募基金也在這股大浪潮中,不斷佈局投資港股的基金。
財聯社根據Chocie數據統計,今年前6個月,在恆生指數還走向漫漫下跌之路之前,今年成立的名稱中包含“港”、“恆生”的各類新基金共有45只。
自7月起,一直被認為“估值窪地”的港股持續下跌,但從下半年來新成立的基金數量來看,公募機構並未減少對相關主題基金的佈局。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下半年以來成立的名稱中包含“港”“恆生”的各類新基金共有49只。
部分基金公司持續佈局投資港股的基金。比如廣發基金,在今年5-6月連續成立了廣發滬港深科技龍頭ETF、廣發滬港深價值精選和廣發滬港深價值成長3只基金,8月和11月又先後成立了廣發滬港深科技龍頭ETF聯接基金和廣發滬港深精選混合基金。
天弘基金則在今年下半年先後成立天弘恆生滬港深創新藥精選50ETF、天弘滬港深物聯網主題ETF、天弘滬港深科技龍頭指數和天弘滬港深線上消費主題等4只基金。
萬家基金則是在萬家滬港深藍籌混合基金首募當天以自有資金認購該基金1000萬元。據悉大手筆自購是萬家基金看好旗下港股基金中長期投資價值。
此外,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在不斷將港股納入到投資範圍。今年9月份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更名為“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將港股市場掛牌交易的企業納入投資範圍;10月,擅長低估值策略的基金經理丘棟榮明確表示看好港股中的價值股,中庚價值領航近期將召開持有人大會,在基金投資範圍中增加港股通標的。
大跌後迎來佈局時機?
對於短期港股大跌的原因,海富通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經理江勇表示,近期港股調整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近期在南非檢測出名為Omicron的變異毒株,短期引發了全球風險偏好下降,資金流出對港股市場造成擾動;其次,近期互聯網平台金融支付、廣告等領域的管理規則變化,對於港股資訊科技板塊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壓力;第三,關於美聯儲TAPER甚至加息的預期,對發達市場股票和債券的影響均偏負面。
創金合信港股互聯網3個月持有期基金經理胡堯盛表示,近期在新病毒、美聯儲偏鷹派表態的影響下,全球市場共同波動,美股短期下跌幅度相對較大,中國處於經濟下行週期,離岸市場流動性進一步被壓縮,再疊加中美一些政策的擾動,放大了市場波動。我們認為市場近期的表現,特別是港股互聯網呈現出較大程度的恐慌情緒,短期的下跌速度和下跌幅度都符合這一特徵。
對於今年港股的長期下行走勢,匯豐晉信基金海外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程彧指出,主導港股走勢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企業盈利。盈利決定了市場的方向,其他的因素只是沿着由企業盈利所決定的方向去放大或縮小波動的幅度或者漲跌幅度而已。
“而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互聯網新經濟迎來規範管理、新冠疫情又數度打亂全球供應鏈等,這些不利因素都改變了港股上市企業的盈利狀況。” 程彧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在今年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估值出現大幅回落,不少研究港股的基金經理認為,當前已經是佈局港股的好時機。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李耀柱認為,目前無論是橫向對比其他主要權益市場,還是對比自身,估值分位均處於相對低的位置。雖然明年國內經濟增速或有可能趨緩,但寬鬆政策的空間較大,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後中下游企業的活力修復,預計明年港股的配置價值會顯著增加。
胡堯盛表示,市場政策底、基本面的預期底、估值底都進一步明朗,並不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某些公司對應明年的估值已經處於極低的水平,價值被嚴重低估,可以考慮分階段佈局。
江勇指出,相較於海外,互聯網龍頭的估值處於近年低點,遠低於美國同行。其次,持續受益政策,科技創新仍是未來投資主線,政策仍強調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監管機構表示互聯網和金融平台相關問題的整改取得一定進展,緩解了市場對於監管不確定性的憂慮。第三,生物科技行業高景氣度不改。部分公司已奠定各自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地位,經過前期調整,性價比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