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創業邦專欄陸玖財經,圖源:圖蟲。
毛利潤的降低、低温奶的走俏、奶製品細分賽道的火熱,都讓此前常温奶主導的乳業市場迎來新變化。隨着消費者對“新鮮”“高品質”乳製品的青睞,液態奶產品低温化、高端化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乳企對全國優質奶源的爭奪,正在進入“刺刀見紅時”。
向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股市,在2021年半年報,迎來34家上市、掛牌乳企業績的全面“飄紅”。
財報是行業的“晴雨表”。透過乳企上半年不俗的成績單背後,一方面有疫情對消費者健康觀念的客觀推動;另一方面則來自消費場景升級後,各乳業細分領域也迎來新一輪增長風口。
陸玖財經梳理各家半年報發現,伊利(600887.SH)、蒙牛(02319.HK)乳企“雙雄”仍牢牢地掌控着常温液態奶的主流市場,但隨着消費者對“新鮮”、“高品質”乳製品的青睞,液態奶產品低温化、高端化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奶酪則成為乳企細分領域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
儘管乳企行業呈現“強者恆強”的趨勢,但隨着需要高品質分佈式奶源,以及冷鏈物流配送的低温奶走俏,此前劃片而治的區域乳企也藉此在乳企“雙雄”間尋找生存空間。而早已洞察趨勢的大中型乳企,也正在打響“奶源爭奪戰”,利用雄厚資本“攻城略地”,並對沖原奶價格上漲的成本壓力。
奶源爭奪戰,正迎來“刺刀見紅時”。
01業績向上,毛利潤向下隨着乳企披露半年報的結束,今年上半年,34家上市、掛牌乳企的成績單也宣佈揭曉。這是一份搶眼的成績單——34家乳企無一家虧損,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600597.SH)、中國飛鶴(06186.HK)實現營收超百億,除了均瑤健康(605388.SH)、貝因美(002570.SH)等6家乳企淨利潤下降外,其餘乳企也實現了營收正增長。
如果從盈利水平的維度觀察,牧業公司表現頗為搶眼。在淨利潤排名前十的乳企中,優然牧業(09858.HK)、現代牧業(01117.HK)、中國聖牧(01432.HK)、賽科星(834179.NQ)四家上游奶企佔據4個席位。其中,優然牧業憑藉9.35億元的淨利潤位列排行榜第四。
不過,客觀地講,由於去年一季度遭遇疫情,不少乳企業績下滑明顯、財報基數較低,這也導致今年上半年部分乳企淨利增幅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銷售毛利潤的角度來看,包括伊利、蒙牛“雙雄”在內的十幾家乳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售毛利潤下滑。
例如,伊利股份2020年半年報中,銷售毛利潤為37.78%,2021年半年報則顯示銷售毛利潤下滑至37.01%;蒙牛乳業2020年半年報中,銷售毛利潤為39.04%,2021年半年報同樣顯示銷售毛利潤下滑至38.24%。
對於銷售毛利潤的下滑,不少乳企將其歸為原料奶的上漲。 蒙牛乳業在半年報中提到,受原奶價格同比上升影響,毛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至38.2%;新乳業今年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增長88.77%,主要原因之一,同樣是原料生鮮乳價格的同比上漲。
如何對沖原奶上漲的風波?各家乳企不約而同選擇了股權合作或長期業務合作等方式,加大對奶源的控制力度。
就在9月7日,新乳業(002946.SZ)發佈公告,宣佈以5840萬美元戰略入股澳亞集團,佔股比例達到5%,並同時簽署了一份自2022年開始的5年期為基礎、並可滾動續期的奶源供應協議,將從澳亞投資獲得穩定的奶源供應。
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大乳企對上游奶企的動作頻頻——蒙牛乳業將所持中國聖牧的股份佔比由3.83%增至17.8%;去年9月,伊利股份宣佈以16.6億港元價格要約收購中地乳業;新乳業近兩年也陸續收購了夏進乳業、寰美乳業。
02奶製品細分賽道漸熱2021年乳企半年報,折射了奶製品行業的發展空間遠未至行業“天花板”。
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健康意識顯著提升,而乳製品以其特有的健康屬性,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也讓乳製品滲透率提升。據中商情報網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乳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301.45億元,增長14.38%;利潤總額194.93億元,增長49.17%。
相對於此前市場上常温液態奶“一家獨大”,消費升級也催生奶製品新品類賽道“百花齊放”。
常温奶領域在迭代升級 : 伊利的“金典有機純牛奶”與“金典低温鮮奶”擁有有機認證和 GAP一級認證、“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專利截止報告期末已達 70 餘項;蒙牛純甄品牌上半年推出黃桃藜麥新品含更多蛋白質和更少白砂糖等,迎合消費者需求。
奶製品細分品類在加速奔跑 :蒙牛此前重金投資的“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如今正成為“業績奶牛”,妙可藍多成今年上半年營收增幅最大的乳企,奶酪板塊毛利率增長也帶動主營業務毛利率提升。而在超市渠道,則出現了奶酪博士、吉士丁、和潤、饞大師等多個新興品牌。
有研究機構認為,疫情期間的訴求推動消費偏好更傾向於“新鮮”“高品質”乳製品,液態奶產品低温化、高端化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這一論點也體現在不少乳企的佈局思路上,今年上半年,光明乳業、新希望乳業等不少乳企重點加碼鮮奶業務,且取得較大幅度增長。
此外,藉助新興渠道“出海”,通過網紅身份“出道”,也讓不少奶製品細分品類擺脱了傳統渠道的束縛,實現快打快出。“新興渠道不僅可以降低渠道試錯成本,還提高運營效率。從客觀上來説,加速了奶製品細分品類的快速發展。”河南食品產業研究專家賈洪海告訴陸玖財經,這也是不少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乳企,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窗口期。
03競速低温奶,中小乳企還有機會?事實上,從半年報中不難發現,無論是乳企原奶漲價帶來的毛利潤下降,亦或是奶製品細分品類的百花齊放,都離不開優質奶源這一上游核心資源的競爭。
尤其是隨着低温奶紅利釋放,各家乳企在財報中也表達了對低温奶佈局的渴望,也讓奶源爭奪戰或將進入“刺刀見紅”的階段。
“這幾年國家出台了關於低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各大龍頭乳企都在加碼高端低温產品,對優質奶源需求更大。” 一業內人士告訴陸玖財經。
據瞭解,低温奶的保質期需求及加工工藝,無法做到常温奶的產銷分離,而是要求以“奶源地為圓心,冷鏈為半徑”進行區域產銷。
隨着低温奶賽道火熱,也迎來了監管部門的強化監管。為方便消費者識別低温短保乳製品的食用期限,市場監管總局今年6月初公開徵求意見,對保質期不長於14天的巴氏殺菌乳和保質期不長於30天的發酵乳,擬要求在標註生產日期與保質期的基礎上,額外增加食用期限提示。
在業內看來,當前技術水平下,低温鮮奶的覆蓋半徑往往不超過300公里,這為劃片而治的區域乳企迎來利好。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光明乳業在全國巴氏奶市場份額近40%,位列第一。其他巴氏奶品牌主要分散在各區域,如四川新希望、北京三元、遼寧輝山、黑龍江完達山等。
不過,乳企“雙雄”顯然不想缺位這條賽道。 今年10月底,蒙牛和可口可樂合資打造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二者欲合資打造一個全新的低温奶品牌;去年年底,伊利集團金山分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伊利好鮮奶”發佈3款低温鮮牛奶(巴氏奶)新品,此舉被業界視為伊利在低温鮮奶領域佈局提速。
大勢所趨,也讓各大乳企加快了對上游奶源的全國佈局和爭奪步伐。 今年3月,光明乳業發佈定增方案,募集資金投資在安徽、寧夏、黑龍江三省建立四大自有牧場,其稱將有效提升公司奶源自給能力。新乳業方面,收購主打特色酸奶飲品的“一隻酸奶牛”,也將與現有低温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我們不難預見,未來乳企向上遊擴張趨勢日趨明顯,全國各地優質奶源走勢也更加產業化、集中化。
總而言之,半年報中,各大乳企發力的低温奶賽道和細分賽道,留給了中小乳企一些加速奔跑的“窗口期”,但這些領域註定是一場考驗研發耐力與持久投入的馬拉松戰。
佔據地利優勢的區域中小乳企,更應該從行業趨勢中,多思考未來的道路。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