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作為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用品,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提到水管,就不得不提日豐管。
成立於1996年位於廣東佛山的日豐集團,是一家致力於新型塑料管道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技術企業,截止目前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0億元人民幣。
一直以來日豐集團高速發展,目前,已在佛山市、天津市、湖北黃石、陝西渭南、重慶等地建立了五大生產基地,擁有超過200條管材生產線、300台注塑機、400多台金屬管件加工設備,另有衞浴規模化成型車間、年產4800噸的密封膠全套設備,儼然形成了良好的企業生產條件和產業化基礎。
近些年,日豐集團持續保持在1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且業務形態由單一分銷渠道走向多渠道、多產業並存,因此如果沒有一整套完善的數字化體系,很難支撐企業穩健的發展。
隨着互聯網技術與新型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供給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如何在保持產品高品質的同時,提高營銷與服務的響應速度成為搶佔市場的重要指標。
“日豐要保持集團技術的市場與技術優勢,這就需要引入新型的互聯網、大數據與信息技術,就要以核心業務流程為主線,搭建具備數據、網絡與平台要素的企業級數字化平台,這樣就能將集團管理過程透明化、優化資源利用、提質增效。”日豐集團IT中心總監尹浪表示,推動業務與經營的改善成為了日豐集團的必選之路。
從2014年起,日豐集團在信息化和自動化改造方面的進行了高額投入,並已經搭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統體系,涵蓋了從用户、市場、研發、銷售、製造、財務、採購、服務等企業全價值鏈體系建設,實現管理透明化,建設成以核心經營數據驅動、網絡(IT+OT)互聯、平台共享的高效、科學管理模式,這些可以助力企業進行流程化、數字化轉型。
並且,隨着集團業務及基地的戰略性擴張,高層管理人員、營銷體系、營運部門、財務部門及供應鏈等部門,為了掌控公司的相關營運情況不得不做很多營銷分析報表、營運分析報表或者其他決策支持系列報表以提供數據支持。
然而,在當前系統條件下,製作報表仍面臨着以下的問題:
1、報表數據滯後
報表和數據形成在業務發生後,員工在系統中或者通過手工蒐集的數據彙總、分析後加工後的結果,高層通常需要一兩天以後才能看到結果,獲取信息相對滯後,無法做到實時,無法準確掌握。
2、由於各部門數據口徑不統一,部分報表相同數據的數據源部門間取數邏輯有差異。
3、手工處理報表時間長,從統計數據到最後的報表製作,一張報表需要花半天時間,人力成本高。
4、涉及跨系統業務報表或時間區間跨度較大的數據分析人工處理,月度報表工作量較大。
5、缺乏快速全局掌控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工具。
基於此,在2018年,日豐集團決定搭建BI系統。“市面上的BI產品眾多,選擇一款適合公司自身需求的BI產品,對整個BI系統建設的成功至關重要。”尹浪表示,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需要基於易用性、敏捷型開發、本地化服務等因素,而在對比了多家產品後,選擇與帆軟合作,共同搭建數字化分析平台建設項目。
“搭建複雜的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階段去實施。”尹浪表示。
2018年,日豐集團開始實施項目一期,在持續了近3年的時間裏不斷進行需求迭代,在企業商業智能的建設長跑中,從初期的企業策略和目標藍本,到最終體現滿意的成效,是一個反覆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可持續優化的流程。
“商業智能平台的建設必須不斷地與公司的發展戰略保持一致,圍繞企業發展戰略是成功部署企業商業智能平台的先決條件之一。”尹浪表示。
而在項目剛開始合作的時候,兩個團隊共同確立項目實施總目標和階段分目標,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推進方案和計劃。
首先,帆軟的技術團隊要對日豐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調研,並以文檔形式固化確定下來,在確定需求之後,需要梳理出關鍵指標,設計日豐的BI架構體系。
兩個團隊的分工很明確,需求調研、上線驗收以日豐為主,在設計開發階段是以帆軟的實施團隊為主,日豐的團隊為輔;在數據驗證階段以日豐團隊為主,帆軟為輔,上線後日常需求管理由日豐主導。
而在合作過程中,對於帆軟團隊的挑戰最大的就是對管道業務需求的理解。
“如果對日豐業務理解不足,分析維度和指標的設計將會偏離正確方向,設計的分析主題寬度和深度不夠理想;其次是對數據質量的評估,如果對數據質量評估不足,將影響數據治理,也會因不良數據清洗失敗而導致項目延期。”
尹浪坦言,在項目初期,帆軟實施團隊和日豐的IT技術團隊存在架構設計上的分歧,因此在數據倉庫設計時,帆軟團隊提出需要對業務系統數據來源進行封裝,以接口形式抽取到數據倉庫,而日豐團隊更希望通過常規的BI實施方法,通過抽取業務系統數據庫表的形式,按業務主體在數據倉庫搭建模型。
“這種實現方法雖然實施週期會長,但能夠滿足我們靈活,多維度的分析數據,最終帆軟和我們達成一致,按照日豐的思路搭建數據倉庫。”尹浪表示。
最終,雙方團隊達成了一致,並在預定時間實現了建設目標。搭建日豐數字化分析平台框架如下圖所示:
截至目前,數字化分析平台建設項目幫助日豐集團達成了如下三大場景的改善。
1、銷售數據前線與總部互動
對於日豐集團來説,分佈在全國的32個銷售區域需要不定時查看月度、季度和年度的銷售任務完成情況,然後根據每月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和向總部的銷售副總進行彙報。由於統計維度不一樣,還有銷量統計需要靠總部人員進行對接,這就造成了線下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的問題,因此急需總部對市場做出有效的調整手段。
“我們選擇了帆軟FineReport工具,併成立了專門的實施小組。”尹浪表示。在搭建平台之前,負責帆軟IT團隊的項目經理李寒軍表示,在搭建平台前,團隊經過了諸多非常細緻的需求調研、數據梳理、建模等一系列規範的實施工作,最終一個符合日豐集團運營需求的營銷模塊的報表分析體系逐漸建立起來。
“我們這個體系可以實現分析產品的銷售趨勢、達成率、同比、環比、排名等不同目的;從產品、產品分類、區域/辦事處、客户(代理商)、月份、季度、年度等不同維度都可以直接在系統中查看。”李寒軍表示。
而通過管理駕駛艙從公司、區域、產品、日期維度出發,用簡單、直觀的分析圖形,集中展現與管理關鍵銷售指標,就能夠體現企業整體運營狀況、價值趨勢、問題情況。
“經過這樣的搭建,全國32個區域都能隨時通過電腦或手機查看銷量完成情況。”尹浪表示。
而經此改善,能讓企業根據每月實際銷量情況直接在系統中進行月底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這樣就免去了人為加工數據後進行線下郵件發送。
“以前這個工作需要一週左右時間完成,現在只需幾個小時就完成。營銷中心的人員由原來2-3人對接,變成一個人兼職就可以完成。”尹浪表示,這樣的改革不僅讓工作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更重要是讓數據更加真實可靠。
而通過管理駕駛艙可以讓領導層快速瞭解到市場情況,及時下決策。
2、提升生產效率
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説,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經常發生如下情況:
1、生產現場條碼掃描異常頻發,如條碼掃碼沒關聯,MES與SAP條碼同步失敗等,影響後端條碼查詢及追溯;
2、車間生產完成情況無法及時瞭解,影響後端交付效率;
3、生產收貨及時性無法保證,容易造成耗料及現場積壓貨品等問題;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就要自主利用FR工具進行需求開發,通過車間現場看板方式展示,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
“車間看板為生產現場可視化管理帶來極大幫助,有效預防了更多的生產問題產生。自從上線監控報表以來,條碼上存錯誤率下降80%以上,收貨及時率也提升了30%以上,客户對於條碼查詢的投訴也減少了很多。”尹浪表示。
3、減少事故的發生降低損失
日益增長的需求原有的機房服務器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因此經常會發生異常:
1、部分服務器出現停機或異常,等到用户反饋才去解決,影響用户滿意度;
2、由於空調停止工作温度影響了服務器的正常工作,無法及時發現及處理;
3、無法提前通過通過數據異常發現更多的問題;
4、服務器數量較多,日常運維工作量大。
而通過BI工具把服務器的運行的重要指標數據直接以監控報表形式呈現,並且在IT辦公室的牆壁上用大屏作為監控展示,IT人員可以實時發現服務器異常,並可以快速解決問題。
自從應用大屏監控,已經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事件10次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損失。同時,IT的日常運維工作也由原來的專職人員定期花費每天4-5小時維護,變成了目前只需根據異常情況處理1-2小時即可。
在選擇適合日豐業務的BI產品時,提到FineReport,尹浪表示,FineReport採用了主流的三層架構模式進行設計,對於日豐的IT人員來説,只需要在報表設計人員的電腦上安裝設計器,當設計完成後,將工程部署到服務器上;而系統的使用也非常便捷,用户只要通過PC瀏覽器或手機APP,就可以直接訪問系統應用。
而FineReport決策平台提供統一的應用訪問門户,通過對用户和權限的控制,使得不同角色的用户能夠通過一個門户系統看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報表視圖和報表功能。“FineReport的維護管理也非常方便,適合企業在數據分析較弱的階段使用。”尹浪表示。
不僅要選對合適的產品,成立專門的BI項目小組對日豐集團的數字化轉型來説也非常重要。
首先專門的BI項目小組能夠通過正式的啓動會議把相關部門和人員納入到項目組,對於日豐集團來説,通過充分調研瞭解實際需求,特別是從管理角度出發來設計報表邏輯及展示方式。再有選擇合適企業自身情況的BI工具,可以快速和全面地開發及展示報表效果。最後強調,雖然一期項目上線取得一些成效,但還是需要保持好後續運維團隊,確保根據業務需求變化(數據統計口徑、邏輯等因素的調整)可以及時得到響應,發揮BI更大的作用。
自2017年初以來,日豐集團編制了集團信息化建設路徑,所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緊密圍繞“以經營為核心、以客户為導向,支持集團向數字化、流程化企業轉型”。如今,經過24年的努力,日豐現已成為國內新型管道行業的龍頭企業及全球領先品牌。未來,日豐將以成就“百年老店”為長遠目標,實現企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實力,還需要滿足不同時代的市場環境。打造百年企業靠的不單單是產品,更需要不斷地提升競爭力,順應發展緊跟時代潮流。
數字化的浪潮正是體現了企業的學習能力,環境的發展、競爭對手在前進,如果企業只善於模仿,只能解決眼前的技術問題,就會喪失技術創新的持續不斷造血能力。
而對於日豐集團來説,在數字化時代,持續推動智能工廠建設作為首要目標變得尤為之重,而藉助集成平台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各類預測及優化模型、優化業務流程,將不斷提高企業各環節的實時感知能力和優化協同能力,並在管理、銷售、售後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真正實現製造、營銷、客户、物流信息的全線打通。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