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價將迎來上漲,低油價時代結束了嗎?

近期原油表現強勢,據金聯創測算,截至6月10日本計價週期的第九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38.85美元/桶,變化率為13.99%,根據“十個工作日”原則,本輪調價窗口為6月11日24時,對應的汽柴油應上調430元/噸。

國際油價9日持續上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75美元,收於每桶38.94美元,漲幅為1.96%。8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38美元,收於每桶41.18美元,漲幅為0.93%。

近期原油表現強勢,WTI一度衝破40美元整數關口,已創3個月來新高。消息面積極信號不斷,據外媒報道,歐佩克已同意將創紀錄的減產幅度延長一個月,以進一步支撐油價復甦。會議發表的聲明説,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同意將日均970萬桶的原油減產規模延長至7月底,而不是按計劃在本月過後減產幅度縮小至770萬桶。

然而,能源市場專家、金聯創執行副總裁劉心田指出,原油後市並非坦途。

首先,從週期看,原油仍處大週期的“低潮”。

近5年來,原油的市場表現不再呈現清晰的單邊化(2002--2007年單邊上行;2014—2015年單邊下行),而是圍繞50美元做震盪。2020年即便沒有疫情因素,大概率也是下行,原油自元月起疫情流行前就下跌就是證據。客觀審視,疫情只不過起到了凸鏡效應,放大了關於原油的各種矛盾,但本質上,原油在2020年是要回歸的,而目標中位或仍是50美元。眾所周知,20美元以下不會是原油的常態,同理,50美元以上也不會是原油的新常態。目前原油的40美元相對温和,再繼續上漲則風險加大。

其次,從供需看,供給過剩仍是事實。OPEC減產能解近渴,但無法根本改變全球能源消費格局--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柴油消費早在2018年已現絕對拐點,而汽油消費增量也已呈個位數;雖然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仍會保證全球原油的消費總量增長,但增長的速度與供給的增速並不匹配。目前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伊朗、委內瑞拉等石油輸出國基本停滯,即便如此,國際原油並沒有出現短缺,反倒是庫存爆滿導致負油價。種種跡象表明,依託減產實現的保價是脆弱的,隨時沙特、俄羅斯或再度價格戰,或其他產油國跳出減產協議。原油的供需天平已根本性失衡,除非出現其他不可測事件,否則供大於求的原油價格還會上漲,有悖於市場常識。

最後,原油價格上漲有直接副作用。原油價格上漲勢必會刺激頁岩油的開採慾望,而40-50美金恰恰是美國頁岩油的盈虧平衡區間,一旦頁岩油產量激增,原油價格勢必受到再次打壓。更不用説原油下游石化品種會跟隨原油上漲,但終端需求在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並不樂觀,上漲的成本或得不到市場認同,就如同曇花一現的熔噴布,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劉心田分析,綜合來看,雖然原油持穩上漲是多數人預期,但原油復甦絕非坦途,其在40-45美元會有較強阻力,且不排除原油反擊戰成為滑鐵盧即原油再度跌破30美元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0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成品油價將迎來上漲,低油價時代結束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