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引導中小微企業做好匯率避險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司長賈寧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稱,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逐步增強,匯率風險管理成為涉外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提升實體經濟防範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是做好“六穩”“六保”特別是穩外貿、保市場主體工作,是進一步夯實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重要舉措和基礎性工作。

據介紹,2021年來,外匯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支持實體經濟匯率風險管理,尤其以中小微企業為重點,在支持企業學會用好匯率避險工具、提升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全方位、多領域開展宣傳,精準服務對接企業,提升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包括,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多次通過季度發佈會強調企業要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專欄,發佈系列短視頻及宣傳文章解讀匯率風險中性理念,闡釋外匯衍生品交易案例,分享各類不同的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經驗,增強了風險教育的便利性和針對性;啓動“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宣傳活動,並加強與人民銀行、國資委、商務部門的協作,以在宣傳、培訓上形成合力。各外匯分局也充分利用新媒體、紙媒、廣播、銀行網點等渠道,擴大宣傳範圍,加強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意識。

二是多地外匯局精準對接服務企業,加大走訪企業力度,開展“一企一策”上門調研宣傳。在外匯局指導下,各地銀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對客宣導服務工作,將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傳導至一線,建立“外匯聯絡員”“講師團”“專家團”等機制,針對潛在客户,上門重點宣導。

三是完善外匯市場發展,拓寬匯率避險渠道,夯實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外匯局積極推動外匯市場深化發展,不斷豐富匯率避險工具和渠道。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已基本具備國際成熟的外匯衍生產品體系,企業能夠在銀行開展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期權及相應組合等外匯衍生產品,可以基於實際需求靈活選擇全額交割或差額交割(NDF)方式,滿足市場主體的多樣化匯率避險套保需求。同時,服務範圍覆蓋了幾乎全國所有地區,基本涵蓋了我國跨境收支的結算貨幣。全國能夠提供外匯衍生產品服務的銀行115家,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可交易貨幣覆蓋29種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銀行櫃枱外匯市場的掛牌貨幣超過40種。

四是多方合力、綜合施策,降低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成本和門檻。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相類似,由於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偏緊,加之沒有多餘的授信額度,難以滿足銀行匯率避險的保證金要求,辦理外匯套保也面臨獲得授信難、繳納保證金影響資金週轉等問題,導致企業不願做、無法做。為解決這一問題,外匯局大力推動各部門合力,多措並舉降低中小微企業套保成本和門檻。在外匯局指導下,2021年10月全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減免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相關外匯交易手續費的通知,幫助銀行在辦理匯率避險業務中讓利中小微企業。截至2021年底,相關銀行讓利中小微企業數量1萬餘家,全年減免金融機構手續費超500萬元人民幣。同時,多地外匯分局聯合當地財政、商務部門,通過授信支持、風險分擔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的交易成本。

五是完善自律和激勵機制,支持金融機構持續加強對企業服務能力建設。與信貸業務、本幣業務相比,銀行外匯業務盈利能力相對較低,分支行對客展業能力弱,部分銀行不願意去投入更多資源,導致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沒有完全疏通。針對這一問題,外匯局充分利用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和外匯業務評估激勵方法,引導銀行持續加強對企業服務能力建設。

“在多方努力下,2021年,我國市場主體匯率風險防範意識有所增強,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參與到外匯套保中。全年我國銀行代客遠期和期權結售匯簽約額10507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67%,企業外匯套保率21.7%,較2020年上升4.6個百分點。在辦理外匯套保業務企業中,有八成為中小微企業。”賈寧説。

“下一步,外匯局將突出靶向宣傳、精準施策原則,以中小微企業為重點,引導更多企業更好應對匯率風險。”賈寧表示,包括持續加強企業風險教育,普及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指導企業更加穩健經營;擴展市場深度和廣度,豐富外匯衍生產品,為市場主體外匯風險管理提供更為便利的政策環境;加強與商務部、國資委等部門政策合力,加強對市場的指導,圍繞中小微企業和國有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薄弱領域進行分類指導,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大力推進外匯套保“首辦户”拓展工作,強化對銀行的考核評估激勵機制,提升銀行專業化、精細化和定製化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姚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外匯局:引導中小微企業做好匯率避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