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負面纏身引關注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能否助其破局?

給顧客“貼標籤”事件餘波未了,海底撈近日又因旗下門店違規被罰“出圈”。

值得留意的是,此前不久,海底撈剛剛對外宣佈擬將海外業務分拆上市,由此將投資市場的目光聚焦在其海外業務上。

那麼,海底撈海外業務業績表現如何?

一波未了又起一波 內部管理短板凸顯

日前,上海撈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鴻音路分公司因違反明示標價規定,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00元一事登上熱搜。

處罰事由顯示,前述企業通過在金數據上創建銷售網頁,並將鏈接發佈在微信羣內的方式來銷售商品,但所售商品並未按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標明規格、計價單位等。

海底撈負面纏身引關注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能否助其破局?

(處罰信息截圖)

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撈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鴻音路分公司為上海撈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隸屬於海底撈旗下。

有律師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三十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註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和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海底撈門店未標明銷售商品規格、計價單位等行為違反的正是上述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海底撈今年以來的首次“翻車”。早在2月份,海底撈就曾因給顧客“貼標籤”事件,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彼時,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稱,海底撈在會員系統裏標註顧客的體貌特徵、個性需求等,甚至還會給顧客被打上“喜歡在APP上投訴”的標籤。

事情一經曝光迅速發酵,“海底撈被曝私下給顧客打標籤”的相關話題也迅速登上熱搜,並由此引發眾多網友反感和吐槽,紛紛給海底撈“打差評”。

海底撈隨後做出回應表示,“貼標籤”是為了持續提升和優化顧客的個性化服務需求。但這一説法馬上遭到消費者質疑,有網友指出,標註顧客“體貌特徵”,以及給顧客貼上“喜歡在APP上投訴”的負面標籤等已經超過了優化服務的範疇,其行為或涉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回顧海底撈歷史,不難發現,好的服務與口碑曾是其發展的關鍵。然而,今年以來發生的“海底撈門店未按規定標明商品信息”,“給顧客‘貼標籤’”等負面事件,都與公司此前建立好口碑的作為背道而馳,種種跡象表明,在內部管理方面,海底撈或許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上市現“首虧“後謀自救 分拆海外業務能否奏效?

就在“標籤門”前幾天,海底撈剛剛公佈2021年業績迎來上市以來年度首虧的消息。

此前,海底撈在疫情常態化下逆勢擴店,但由於餐飲行業客流量及消費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門店擴張速度過快疊加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覆,令2021年海底撈在內地的門店翻枱率下降至 3 次/天,公司盈利因此嚴重倒退,期內“鉅虧”41.6億元。

為此,一方面,海底撈選擇糾正錯誤決策,通過啓動啄木鳥計劃,陸續關閉國內300餘家門店;另一方面,出海尋找新的增長極也是海底撈自救的手段之一。

7月11日晚,海底撈發佈公告稱,公司正在考慮將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稱“Super Hi”)的股份進行實物分派方式及以介紹上市方式在聯交所主板分拆上市。

公告顯示,Super Hi及其附屬公司於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中國台灣)以外地區從事餐飲業務,主要負責海底撈的海外業務。

海底撈負面纏身引關注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能否助其破局?

(海底撈公告截圖)

此消息一出,投資者目光被聚焦在海底撈海外業務表現上。

不過,海底撈並未單獨公佈公司海外業務的業績表現,而是將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中國澳門與其他海外餐廳營收合併統計為中國內地以外的收入。

財報披露,截至2021年年底,海底撈在全球開設有1443間直營餐廳,其中,有1329家門店位於中國大陸,114家位於大陸以外地區。從經營情況來看,2021年,海底撈在內地以外門店實現營收27.22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為6.9%,佔比偏低。

海底撈負面纏身引關注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能否助其破局?

(海底撈海外門店)

整體來看,海底撈海外業務表現喜憂參半。

數據顯示,2021年,海底撈內地以外門店的人均消費為197.9元,高於內地門店的平均水平。但是在高客單價背後,海底撈內地以外門店的翻枱率卻僅為2.3次/天,明顯低於內地門店的整體表現。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短短三年間,海底撈在內地以外的門店數量從52家增長至114家,擴張速度迅猛。但和快速增加的門店數量相比,海底撈內地以外門店的營收表現相對遜色,整體收入僅從2019年的22.7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7.22億元。

平安證券分析認為,海底撈擴張海外市場“危”與“機”並存。一方面,擁有大型華人社區的國家和城市有一定的中餐基礎,火鍋作為中國餐飲文化,尤其獲得華人的認可,海底撈海外市場存在潛力且客單價顯著高於內地;另一方面,火鍋出海也將面臨文化風俗、當地人口味差異、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風險。

海底撈擬將海外業務分拆上市,或許也有其精細化運營海外市場的考量。

在前述公告中海底撈提到,將海外業務分拆上市符合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因為(其中包括)建議分拆可使Super Hi的業務和集團其他業務在各自的地域範圍內獲得更好的發展,並在一個獨立的上市平台上產生未來的增值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份,海底撈對管理層進行大換血,內地以外地區管理層也出現變動,擁有十年以上海外市場管理經驗的王金平被任命為公司港澳台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

平安證券表示,儘管目前海底撈海外業務貢獻不高,但海底撈任命王金平為中國港澳台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負責監督公司在中國港澳台地區及海外的運營並提升運營效率,表明公司對海外市場的重視。

不過,海底撈能否將海外業務分拆上市,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截至目前,海底撈尚未向聯交所提出Super Hi股份的上市申請,建議分拆亦未實現。海底撈表示,如果建議分拆得以進行,公司將於適當時候或根據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的要求刊發進一步公告,以向其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通報建議分拆的最新進展。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負面纏身引關注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能否助其破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