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近日,羅永浩的AR創業公司Thin Red Line完成近4億元天使輪融資,由美團龍珠領投,經緯創投、藍馳創投等九家機構跟投,美團龍珠創始合夥人朱擁華代表美團方出任董事。並計劃於10月底繼續開放新一輪融資。

關於一級市場的投融資消息,我們經常在媒體的報道中見到,但一直以來,一級市場的投資情況對於很多人而言充滿神秘色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眾對它的關注度和認知相對較少,因此容易給大家一種 “高大上”的錯覺;另一方面,一級市場的投資相對二級市場來説信息較少,只有當一筆投資完成,雙方決定對外公佈之後,人們才能通過媒體知道最終投資金額、輪次、參與者等信息,至於投資過程中雙方的估值、公司的財務狀況、協議的內容等均屬於對外保密資料,業外人士也就很難對此深入瞭解和研究。

儘管一級市場很“神秘”,但是它的確是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融資方式之一,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一級市場的不斷髮展和成熟,成就了不少科技、醫療、製造等公司。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也已經習慣於從一級市場尋找創業的資金,很多耳熟能詳的投資機構,比如:紅杉資本、高瓴創投、啓明創投、經緯創投、真格基金等等,也受到全國各地創業者的追捧,能獲得這些機構的青睞已經成為一種“榮耀”和認可,似乎有了它們的加持,項目成功便指日可待。

其實,雖然這些機構都是市場中優秀的投資方,但是他們彼此之間卻又有各自的不同。比如擅長投資的階段、投資的領域、投資金額等方面,每家機構都有自己的傾向。為了讓創業者和對一級市場感興趣的朋友瞭解整個市場投資機構的情況,數據猿特意梳理了當前市場中近兩萬家投資機構的情況,幫助圈外人更加深刻的瞭解一級市場,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三大行業最受投資機構歡迎

首先從投資行業角度分析,尋找最受一級市場投資機構關注的行業。數據猿篩選了最近三年比較活躍的投資機構,並且收集整理了這些機構在過去投資項目中關注較多的行業,結果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投資機構在不同行業中的投資數量,數據來源:數據猿整理)

企業服務、信息技術、醫療健康是備受投資機構關注的三大領域,全國有超過3000多家機構長期關注這三個領域的投資機會。此外,關注消費、文體行業、生產製造、汽車交通、金融、電子信息行業的機構數量也分別超過1000家。

其實數據展示的結果跟我們的“體感”差別不大,自2000年以來的22年中,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就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先進製造等。為何這些行業的發展會如此迅速呢?原因有很多,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探討。

外部方面,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與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很多國際熱門的行業也紛紛落地中國,比如:互聯網行業,從那時起,不少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崛起,追隨歐美國家快速發展;其次,中國的巨大市場規模和勞動力紅利成為全球優勢,不少國際生產製造企業也紛紛“落户”中國,為未來幫助中國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埋下伏筆。

內部方面,一個原因是國內在過去20年中,政府對於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強勁,各地工業園、高新園區發展迅速,同時金融領域的改革也拓展出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激發了民營企業發展。另一個原因是企業服務、生產製造、醫療健康等行業的投資規模大、市場需求強烈、創造的就業崗位多,既解決就業問題,又能增加居民收入,並進一步帶動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帶動地方GDP的增長,可以説是“一舉多得”,實現企業、居民、政府、投資機構“共贏”的局面。因此,不少投資機構更喜歡這類企業。

偏愛起步階段的公司

除了機構喜歡投資的行業不同外,不同投資機構對候選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也有標準。如下圖所示,數據猿整理了投資不同階段的機構數量。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不同投資階段的機構數量,數據來源:數據猿整理)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被統計的2萬家投資機構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喜歡投資初創階段的公司。有超過5000多家機構喜歡投資A輪階段的企業,超過2000家機構喜歡投資天使輪和B輪,超過1000家投資機構喜歡投資C輪和E輪。一般來説,每個階段的企業由於發展狀況不同,因此在投資彙報率、項目成功率等完全不同,其實通過看一家機構喜歡投資哪個階段的企業,基本就可以看出這家機構的管理、運營等情況。

這裏有一個問題,投資機構喜歡投資的公司階段是否與行業有關係呢?換言之,投資機構是否在消費行業喜歡投資初創階段的公司,而在教育行業就喜歡投資成熟一點的公司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數據猿專門將投資階段與行業做了交叉拆分和統計,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不同行業在不同投資階段的機構數量,數據來源:數據猿整理)

為了更方便查看,數據猿將每個行業中,機構數量最多的前5個階段做出了標記。整體來看,喜歡投資天使輪、Pre-A輪、A輪、B輪和C輪階段的投資機構數量最多,當然也有幾個例外,比如地產建築行業、社交社區領域、物流倉儲領域、新基建等,這4個行業和領域的機構分佈情況略有不同。

對於創業企業而言,從最初的天使輪到最終實現IPO或者成為“小而美”的極具競爭力的公司,每個成長階段對投資人來説風險完全不同。如果是種子輪、天使輪,公司基本剛剛建立,項目大多為“PPT階段”,未來能不能把產品和服務做出來都不確定,投資它的風險極高;而如果是C輪後的企業,此時產品和服務基本適應市場需求,商業模式在小範圍內基本跑通,但未來能否做大市場、迎合更多客户的需求並不確定,因此,對於投資C輪的機構而言也會面臨一定的風險,當然這要比投資種子輪項目要小。

對於不懂投資的人而言,每個階段的投資都充滿風險,但對於行業中的“老鳥”來説,“有多大鍋就做多少人的飯”,根據實力做選擇。對於投資B輪以前的投資人而言,他們對於行業的發展過程、發展趨勢具有非常強的理解能力,洞察市場前沿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他們在做投資時,既要看項目,更會看人,也就是創始團隊,很多時候,可能“人比事更重要”。

擅長投資C輪的機構一般都有非常豐富的資源,他們可以為投資的企業“賦能”,幫助他們在市場上搶到“更大的地盤”。當然這樣的賦能不僅僅是資金上,更多的可能在人脈資源、管理經驗、客户資源等各方面。擅長投資E輪及之後的機構,大多為金融機構或者股東背景中有金融機構的投資機構,企業發展到E輪後,大概率是要超IPO邁進,因此不少證券公司、投行等金融機構早就“埋伏在此”,為此類企業未來的IPO做規劃和輔導。

整體來看,投資機構重點投資的公司階段,基本能反映出它背後的優勢和資源實力。公司找投資就像單身青年相親一樣,創業者在不同階段選擇的投資人應該與企業發展互相匹配,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實現“1+1>2”的效果。

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普遍是“土豪”

在整體分析完投資機構的情況之後,數據猿將從管理規模出發,分析部分機構的資金來源和情況。從管理規模方面,數據猿選取了管理規模最大20家投資機構,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管理規模最大的20家機構,來源:數據猿整理)

在將所有機構的管理規模換算成人民幣之後,數據猿發現,管理規模最大的一家投資機構是貴鑫瑞和創投(全稱:貴州省貴鑫瑞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近2萬億的管理規模。這筆錢來自哪裏呢?經查詢發現,該公司的實控人為貴州省財政廳,是一家典型的地方政府的創投機構。貴鑫瑞和創投主要投資的行業為醫療健康、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主要投資公司的A、B輪企業,截止2021年底,直投項目5個,獲得IPO的企業1家。

除了貴鑫瑞和創投之外,在排名前20中,除了雲鋒基金、高瓴投資和紅杉中國,其他17家均為政府背景和金融機構背景的投資機構。

對於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而言,其管理資金主要是來自政府部門,投資機構主要是為政府的招商和產業發展服務。比較經典的案例是地方政府對京東方的投資。京東方的前身是老國企“北京電子管廠”,2005年,公司計劃收購韓國企業,進而掌握5代線技術,這筆收購的資金就來自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資委全資控股),這是最早的一筆投資,可以説北京市政府和國資委為京東方的融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後在2008年,京東方決定在成都建設4.5代線,總投資34億,其中定向增發給成都市兩家城投公司(成都產業投資集團和成都高新區投資集團)18億的股票,剩餘的16億由國開行牽頭的銀團貸款支持;此後,京東方又與合肥市政府合作,在合肥落地了6代線項目,其融資方式跟成都一樣。

對於金融機構背景的投資機構而言,其管理資金來自金融機構和部分的投資人,一般投資E輪之後、IPO之前的公司,畢竟可以增加後續的服務,因此在不少企業的招股書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有相關背景的機構;除此之外,這類投資機構也會配合地方政府的招商需求和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為某些大型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比如中金資本在9月底領投了先導薄膜4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先導薄膜是一家生產和研發真空鍍膜用濺射靶材和蒸發材料的公司。

而對於民營背景的私募股權基金,其資金主要是來源於全球的合格投資者,投資的方向則由機構的風格和能力決定。一般來説,民營背景的私募基金更喜歡投資C輪以前的初創企業。

雲鋒基金的創始人是馬雲和虞鋒,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成立較早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主要投資了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企業。雲鋒基金主要投資的行業有醫療健康、企業服務和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投資的輪次為A、B和C輪,截止2021年底,直投項目168個,獲得IPO數量18家。雲鋒基金最近一次國內投資項目是在8月中旬,參與投資了蘇州昆高新芯的A輪融資,昆高新芯是一家可控模數集成芯片設計商。

高瓴投資成立於2005年,創始人張磊更是中國價值投資者的代表,高瓴的投資資金既有人民幣又有美元,涉及的領域和投資方式也非常豐富。高瓴投資主要投資的行業為醫療健康、信息技術和企業服務,主要投資A、B和C輪階段的創業企業,截止到2021年底,直投項目404個,獲得IPO的企業有63家。高瓴資本最近的一次投資是9月19日參與了深圳萬物雲公司2.8億美元的股權投資,萬物雲是城市空間科技服務平台,而就在幾天前的9月15日,高瓴資本還投資了一站式月子服務供應商——愛帝宮。

紅杉中國也是成立於2005年,創始人沈南鵬既是優秀的創業者、“攜程四君子”之一,又是成功的投資人,中國互聯網圈基本都被它投資了。紅杉中國主要投資的行業是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和企業服務,主要投資輪次也是A、B和C輪,截止到去年年底,直投項目936個,獲得IPO的企業有103家。紅杉中國最近的一次投資是在10月24日,參與了上海恆瑞源正的股權投資,恆瑞源正是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研發商。

不得不説,這幾家民營背景的投資機構是伴隨着中國的金融市場改革不斷走向成功的投資代表,它們的投資模式、投資理念和資本運作方式,也正在中國市場上逐漸成熟起來。

近80%的投資機構沒有收穫一個IPO項目

很多時候,人們在評價一家投資機構成功與否時,總是拿IPO的數量作為一個衡量標準,也就是説,看這家機構投中了多少家上市公司,雖説這種衡量標準並不全面,但確實也能從某個角度説明投資機構本身的能力和實力。

為此,數據猿整理了投資機構獲得IPO數量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獲得IPO數量超過30家的機構,來源:數據猿整理)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IPO數量最多的是深創投,深創投的背景是深圳市國資委,是一家典型的地方政府投資機構。不得不説,深創投在眾多地方政府投資機構中非常出彩,它本身的投資模式和資本運作方式是同類機構中的“佼佼者”。

如果單看民營背景的投資機構,紅杉中國、君聯資本、湧鏵投資、毅達資本、高瓴投資等機構都名列前茅。君聯資本是聯想控股旗下的投資機構,湧鏵投資的前身是湧金集團的直接投資部,毅達資本的董事長應文祿曾是證監會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背景實力強大。

整體來看,為何這些企業能夠在市場中佔據一定的位置,歸納起來大概有三點:一是依託大型的企業,具有創業經歷和產業背景,在投資上的視角貼近市場;二是有創業經歷的投資者,比如紅杉資本的沈南鵬;三是在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有很深的耕耘,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比如高瓴投資、毅達資本等。

這些企業都喜歡投資企業的A、B和C輪,較少參與上市前的IPO,這其中的秘訣就是可以在前期不斷的進行小規模分散投資,也就是説,在創業初期,創業企業融資的金額相對較少,可以通過投資多家企業,從而提高IPO成功的概率,一旦選擇之後,這類企業很少在後續的融資階段退出,而是一直陪伴到二級市場,在上市之後擇機退出,從而實現幾百倍的超高投資收益。

比如説高瓴投資對京東集團的投資便是最好的案例。2011年在京東的C輪融資中,高瓴投資用3億美元獲得了京東13%的股份(按照京東上市前的數據計算),2014年,京東順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高瓴資本持有的11.31%的股份,市值達到39億美元,淨賺36億美元,如果這部分股份持有到2020年底的最高點,高瓴的投資收益達到188.7億美元,收益率6190%。

當然,投資過程中也會遇到失敗的情況,雖然説”只要做成功一家,前面幾十家失敗投資帶來的損失都‘不叫事’“,但是並不是所有機構都可以做好。為了分析投資機構IPO的情況,數據猿定義了“IPO率”的概念,它是指在直投案例中成功IPO的企業佔比。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投資機構IP率的比例,來源:數據猿整理)

通過上圖中數據不難發現,絕大部分投資機構的IPO率在20%以下,即便是這麼光鮮亮麗的行業,依然遵循着殘酷的“二八定律“。最殘酷的是,在直投項目中,零IPO項目的投資機構佔比約78%,由此可見,投資機構的投資成功率非常非常低,這也基本符合大家的感知。

投資圈也要混人脈、混關係

當然,投資機構之間雖然表面是競爭關係,但其實更多時間也是合作關係,因此很多投資機構彼此之間也都會有業務上的合作和交流,很多時候會同時投資於一家公司。所以説,投資機構之間也有各自的“朋友圈”。數據猿根據機構之間合作的情況,專門梳理了投資機構的“朋友圈”,需要説明的是,這裏的“朋友圈”是指機構之間曾經共同投資過同一項目,便認為這幾個機構之間存在“好友關係”,彼此是“好朋友”。如下圖所示。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投資機構“好友”數量超過80家的投資機構,來源:數據猿整理)

從圖中統計數據來看,紅杉中國的“好友”人數最多,接近500家,緊隨其後的高瓴投資、中金資本、IDG資本、深創投和經緯中國,“好友”數量均超過200家。由此來看,“好友”人數越多,“人脈關係”越豐富,投資成功的概率越大。

為什麼這些機構的聯繫會如此緊密呢?數據猿認為,與創投界的人脈關係有關,尤其是民營背景的投資機構。在圖中出現的23家機構中,紅杉中國、高瓴投資、IDG、經緯中國、騰訊投資、啓明創投、君聯資本、順為資本、真格基金、聯想創投等,背後幾位大佬的關係非常深厚,沈南鵬、張磊、張穎、柳傳志、雷軍、徐小平等都是中國創業投資領域“教父”級別的人物,有些大佬本身在業務上還有很多合作,因此投資項目上互相保持溝通交流、保持合作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得不説,這裏再次體現了人脈關係的重要性。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整體而言,國內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各有特點,投資機構的股東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機構投資方向、運作方式、投資領域。

對於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而言,可以分為行業投資機構和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前者主要是積極鼓勵和支持國家重點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以國家戰略的要求和國家發展的需求為主,主要投資C輪以後、發展較為成熟的公司,而後者則更看重對地方政府經濟發展推動和支持,以地方政府屬地的發展規劃為主要投資方向,在過去十幾年中,地方政府的投資機構更偏愛投資規模大、重資產的項目和公司,尤其是製造業,既可以帶動GDP發展、又可以為當地解決就業崗位,同時促進了當地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一舉多得。但是最近幾年,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對於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服務行業的關注越來越高,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等已經不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也佈局了不少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

對於外資背景的投資機構,它們更喜歡投資於科技前沿的領域,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互聯網起步落後於歐美,外資投資機構由於見證、享受了歐美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所以當時在中國的投資非常果斷,可以直接“抄作業”。最近幾年,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的追趕步伐加快,因此外資投資機構更喜歡投資高科技領域,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前期的投資基本都由外資機構的參與。因為相較於消費、文化等特色行業而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讓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對內可以做中國市場,對外可以發展出海業務,這背後的考量亦是非常獨特。

對於金融背景的投資機構,它們更在意的是能否在業務上產生更多的合作,是否可以輔助IPO等,因此它們更喜歡D輪以後的公司,一方面幫助企業實現更大的融資,另一方面完成公司本身的業務發展,實現雙贏。

對於民營背景的投資機構,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特長,有些機構之所以能投資市場上走得更遠,一是因為管理者高超的專業能力,二是因為有豐富的資源,這種資源不僅僅是資金,而是人脈、管理等有利於公司發展的綜合能力。所以我們會看到,紅杉中國、高瓴投資等國內頂尖的機構,它們投資創業初期的公司,而且可能在同一賽道上投資多家公司,雖然投出的資金不多,但如果該賽道中有一家公司成功IPO,則可以實現百倍、千倍的投資收益。而且它們的朋友圈非常廣,業務聯繫非常緊密,一旦發現好的公司可能會聯合起來投資,“抱團發展”是它們可以更加成功的原因之一。

對於創業者而言,找投資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可能會因為盲目找機構而吃“閉門羹”,這是很普遍的事情。無論現在公司的發展處在什麼階段,在決定融資時,一定要想好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一定要先對投資機構做些調研,瞭解清楚哪些投資機構喜歡投資自己的行業、投資機構對行業的認知和看法是什麼、此前投資機構投資了什麼公司、投資機構是否可以提供除資金之外的其他支持……唯有提前“做好功課”,才能減少無效的溝通和約見,提高融資效率。

儘管一級市場的投資信息非常少,圈外人只能看到最終的結果,難以瞭解其中的投資過程,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公開數據尋找投資機構發展壯大的“蛛絲馬跡”,進而透視“黑箱”裏的秘密。

文:贏家 / 數據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64 字。

轉載請註明: 解密投資領域六大真相:80%機構“零IPO”,投資人也混圈子,政府基金最“豪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