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前兩天市場風雲突變,“一直漲”的抱團股遭到暴擊,而“一直跌”的中小盤卻迎來狂歡。也是這兩天,有跡象表明不少基金大佬正火速調倉,甚至有基金經理連夜看週期。風格會不會切換沒人有確切答案,但有“聰明錢”之稱的外資正逆勢加倉抱團股。
01
抱團股集體大跌
昨天,小編做過一個統計,那就是節後的前兩個交易日,股票市值越小的公司,反而漲的越好。如下圖所示,千億巨頭在節後前兩天的漲幅中位數為-0.04%,而市值小於50億公司的漲幅中位數高達6.2%。
其中以基金抱團股跌的最兇,節後兩個交易日,貴州茅台下跌5.42%,寧德時代下跌6.1%,三一重工下跌6.18%,長春高新下跌6.37%,邁瑞醫療下跌6.65%,海天味業下跌7.24%,億緯鋰能下跌12.16%,智飛生物下跌14.16%,康泰生物下跌16.09%等等。
下圖是2020年四季報公募基金前20大重倉股,節後前兩個交易日,除了五糧液、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伊利股份、興業銀行和格力電器這6家公司收漲外,其餘14只都是下跌的。
與此同時,順週期板塊迎來集體爆發,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節後前兩天,領漲的是有色金屬,累計漲幅7.95%。此外,採掘、鋼鐵、建築裝飾、紡織服裝和商業貿易等行業也漲幅超過5%。
02
基金大佬開始調倉
與行情風雲突變相映襯的是,當前不少基金大佬有了明顯的調倉跡象,甚至有基金經理連夜研究週期品。
節後前兩個交易日,包括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還有陸彬管理的2020年股票型基金冠軍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均出現了明顯的估算淨值和實際淨值的明顯偏差。
比如匯豐晉信低碳先鋒,2月19日估算淨值下跌1.6%,但最終的實際淨值是上漲了0.31%。而在2月18日,該基金估算淨值上漲0.94%,實際淨值上漲3.35%,也出現明顯偏差。
除了這種估算淨值和實際淨值出現的偏差外,有基金經理已是實打實的調了倉。比如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該基金因為上市,披露了截至今年1月21日的前十大重倉股,和2020年底相比較,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持倉已是大變樣。
具體而言,海爾智家取代中國平安,成為興全合潤的第一大重倉股;半導體板塊中的晶晨股份和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退出前十大重倉股,取而代之的是興業銀行和安防龍頭海康威視。此外,最新前十大重倉股中,和上期比較,多數持股數量都是減少的,僅芒果超媒和雙匯發展被增持。
此外,隨着低估值順週期品種的全面起勢,有此前對週期不感興趣的基金經理也開始研究起了週期品。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一家銀行系基金經理表示:“2月18日,身邊就有很多基金經理賣出茅台,之前對化工、有色不感興趣的基金經理,都開始研究起週期品。”
不過該基金經理表示,賣茅台的和研究週期的,多數在買入茅台的時候,就是在跟風,現在為了應對基金產品可能的流動性壓力而賣出;研究週期品,也是繼續跟風的模式。
03
抱團股緣何集體大跌?
對於節後出現的變化,尤其是抱團股的集體大跌,綜合市場觀點來講,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一是抱團股漲的太多了。前海開源楊德龍表示,獲利回吐的壓力是市場節後調整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尤其對抱團股來講,由於前期漲幅過大,更是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
二是美債收益率不斷走高。東吳證券表示,核心消費公司的估值與美債收益率的反向相關性變強,而與短期業績關聯度明顯下降。美債利率的攀升不僅可能限制美股股市市盈率的上行空間,也會傳導至其他國家市場,從而導致高估值的股票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核心股票正處於歷史估值高位區間的時候。
三是央行收緊流動性。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央行就淨回籠了2600億資金。2月19日再次回收800億7天期逆回購。東吳證券認為,這些動作體現了“緊平衡”的意圖,這就給高估值成長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04
市場風格真的會變化嗎?
一方面是流動性收緊預期,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復甦曙光已現。市場關於風格會否切換的討論又多了起來,而大家的分歧也比較明顯。
有人認為市場風格不會切換。前海開源楊德龍就認為,節後這兩天核心資產的大跌,只能算是獲利回吐,而不是所謂的抱團瓦解。市場風格的轉換也是短暫的,從中長期來看,核心資產的價值依然會受到資金的追捧。
中信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在重倉品種的抱團程度其實遠不及2007年(當時公募基金抱團推動了金融地產及中上游週期品種的牛市行情),比如頭部基金產品平均規模不及2007年;再比如公募機構整體持有A股佔自由流通市值之比不及2007年;還有申購熱潮也不及2007年等等。
有人認為市場風格為轉換。陸彬認為,2021年的投資機會,或許就來自於“低估值順週期”行業的價值迴歸。這些公司大部分在“現在的一般賽道”或者“目前的低景氣行業”,但隨着盈利回升和基本面拐點,這些公司無論在投資價值還是安全性上,都將是更優選擇。
當然,也有人認為,2021年市場將更加均衡,不論是白馬龍頭,還是低估藍籌、週期股都會有機會。太平洋證券研究院院長黃付生認為,牛年整體市場風格或將更加均衡,資金的配置不會像往年一樣過度集中,無論是白馬龍頭股,還是低估值的藍籌股、週期股,都存在階段性的機會。
05
北向資金搶籌部分抱團股
不管市場風格會不會切換,在抱團股大跌的時候,部分抱團股正被北向資金乘機搶籌。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節後的前兩個交易日,按陸股通持股量變動×個股區間成交均價估算,有501只陸股通標的股被增持超過千萬,其中不少抱團股被北向資金大額增持。
比如增持最多的是寧德時代,增持金額約14.7億元。其次是五糧液,增持金額約14.3億元。此外,像洋河股份、牧原股份、邁瑞醫療、美的集團等機構抱團股也位列增持榜前20中。當然了,像平安銀行、紫金礦業、中國石化、寶鋼股份等低估週期股也正被外資積極搶籌。
06
醫藥生物公司居多
而對於被陸股通增持過千萬的501家公司來説,從行業分佈看,醫藥生物公司依然是最多的,有42家。其次是計算機行業,有33家。當然了,從行業來看,化工、有色、銀行、非銀低估順週期板塊,確實也得到了外資更多的青睞。
券商中國近期採訪了多位險資權益投資經理,他們普遍認為2021年仍有挖掘機會,但考慮到經過兩年的結構性牛市,收益挖掘難度明顯大於2020年。對於2021年,你覺的會比2020年好嗎?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多點贊,多中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