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時節,央行的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
自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今年宏觀政策的表述中提出“不急轉彎”,市場就出現了各種猜測:“不急轉彎”是否意味着還是“會轉彎”?2021年貨幣供給到底會怎樣?
上週前4個交易日,央行連續4天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總計淨回籠超3000億元。市場資金一度緊張,市場利率飆升。
國內金融市場也一度出現了這樣一幕:債市交投情緒悲觀,國債期貨全線收跌,股市波動加大……
不少人在猜: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調頭轉向”?是不是在進行壓力測試?
銀行櫃枱工作人員在清點鈔票。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央媽”已經通過這段時間的表態和動作,透露出了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明確表態,中國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接下來,1月26日,易綱又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會視頻會議時重申,貨幣政策會繼續對實體經濟進行支持,不會過早放棄支持政策。
怎麼理解?
第一,過去一年,中國沒有“大水漫灌”,所以相關政策退出問題較小。
第二,今年“穩”字當頭,要保證貨幣總量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第三,要把握好平衡,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這一點不容易。當前,我國經濟穩步回升,但面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走平衡木”的難度可想而知。
比如,近期一些大城市的房價上漲較快;再比如,去年我國宏觀槓桿率出現了階段性上升……這些都與貨幣投放、流動性供給關係緊密。
市民在房產博覽會上看沙盤,瞭解樓市行情。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説白了,貨幣政策既要讓實體經濟得到應有的支持,又不能在某些領域產生泡沫帶來風險;流動資金要充裕,又不能過於充裕。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要圍繞“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不,在上週資金利率飆升之後,上週五開始,央行連續4個交易日通過公開市場進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淨投放1940億元,資金利率回落明顯。
實際上,關於2021年的宏觀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早已定調: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總結一句話,今年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會“穩”字當頭,做到“靈活精準”,而“精準”就體現在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非充斥着泡沫的領域。
文字記者:吳雨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