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低碳”發展正成為企業競爭新賽場。
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峯”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今年“雙碳”則再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雙碳”背景下,越來越多本土企業開始引入ESG理念。
按照國資委要求,未來要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ESG站上新風口,互聯網企業開始發力。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第一次將ESG進展寫入財報,並立下目標——2030年前實現集團自身業務碳中和。在綠色發展的同時,企業也在試圖體現更多社會責任,謀求多元化發展。京東已在減碳技術創新方面實施多個項目,其中,通過全面推進電子發票開具,2021全年京東開具電子發票超28億張,由此節約紙張相當於少砍伐31萬多棵成年樹木。
在專家看來,平台可以從多個方面助力減碳,包括髮揮連接作用,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人們消費、溝通和購買行為的正向改變,塑造更加綠色低碳的行為模式。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根據各電商物流企業發佈的ESG報告和相關數據,除了聚焦綠色發展,企業還在社會協作、人力資本管理、公司治理、抗疫保供等方面實現轉型。
電商巨頭劃定2030年目標路徑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發佈了《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下稱阿里報告),這也是國內頭部互聯網科技企業發佈的首個碳中和行動報告。
阿里在報告中提出三大目標,即不晚於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於2030年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碳排放強度減半,率先實現雲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雲;用15年時間,以平台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京東集團同樣提出了2030年減碳行動目標。
5月24日,京東集團對外發布《2021年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下稱京東報告),再次重申“減碳2030行動目標”。京東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京東的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的總體目標下,在2021年的ESG報告中,京東分別從綠色運營、低碳供應鏈、可持續消費等領域提出了“減碳2030行動目標”,即到2030年聯合合作伙伴搭建行業領先的屋頂光伏發電產能生態體系;到2030年將物流車100%替換更新為新能源物流車;計劃至2030年包裝材料實現100%環保可再生;預計到2030年推動80%以上的上游品牌企業開展環保包裝研發;到2030年與生態合作伙伴幫助千行百業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提升數字技術的減碳效能。
2030年為我國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節點。2020年9月,我國在第七十五屆 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次年3月,“雙碳”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要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對全球的碳減排事業起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當中,包括從國家到各個省份都提出了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具體措施,制定了推動碳達峯目標實現的專項規劃。碳減排對中國來説是經濟問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問題。
減碳進行時:數字技術應用攻堅,新能源物流車上線
“清晰的ESG戰略是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説道。2月,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第一次將ESG進展寫入財報。
針對自身運營層面的碳排放,阿里提出主要通過有針對性地提效減排、大力使用清潔能源以及碳消除、碳抵消等途徑來實現。
數字技術正在大規模投入綠色園區建設,推動更多園區節能減碳。目前,阿里園區普遍運用智能物聯網和傳感器,能根據人流量調節空調、燈光;未來,所有自建園區都將達到LEED(金級)認證和中國綠色建築標準。阿里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阿里員工人均能耗下降10%以上。
同樣,在打造綠色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1年底,京東已經完成第一批12座智能產業園的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在全國50多個城市投放了2萬輛新能源物流車,其中,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獲得認證成為我國首個“零碳”物流園區等。
埃森哲數據顯示,當企業從本地部署的IT基礎設施轉向雲,平均能降碳84%。在能源使用上,阿里巴巴承諾自2030年起,雲計算電力供給將100%採用清潔能源。京東雲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已實現全年運行年均電源使用效率(PUE)低於1.1,基礎設施能耗節省30%,碳排放總量減少10%。
阿里巴巴提出了“範圍3+”概念,承諾在自身運營和供應鏈之外,到2035年帶動生態累計減碳15億噸。2020年,阿里巴巴價值鏈上下游間接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即“範圍3”)約為529.4萬噸。減排方向集中在數據中心、物流服務採購、供應鏈等方面。
京東也在減碳技術創新方面實施多個項目。2021年京東物流在海口市進行循環包裝試點項目,通過投放循環快遞袋探索逐步減少使用一次性PE塑料包裝袋,截至2021 年底,青流箱等循環包裝已累計使用2億次,並帶動全行業減少一次性包裝用量近100 億個;通過全面推進電子發票開具,2021全年京東開具電子發票超28億張,由此節約紙張相當於少砍伐31萬多棵成年樹木。
京東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部智能園區產品負責人者文明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碳中和、綠色供應鏈和數字化、智能化是分不開的,要從頂層做好戰略規劃,最終落地實施,實施之後才能真正做到減碳。“像我們現在做的碳管理平台,必須得用數字化技術。要用物聯網技術、5G技術採集大量的物理世界信息,比如説光伏、電等,同時用人工智能技術做優化,最終實現降碳的目標”。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也表示,技術確實可以使新經濟創造新需求,但是真正能夠讓企業家創造新需求的是應用場景或者消費場景。他認為,軟價值時代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就是“技術+場景創新”,等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創造新需求、經濟的增長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滕泰認為,新技術引領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推動經濟結構升級,才是解決碳排放問題的根本出路。
2001年經濟學諾獎得主,羅漢堂學術委員邁克爾·斯賓塞近年來一直關注數字技術與氣候變化問題。他認為,數字平台將在碳中和中發揮巨大作用。平台將在三個方面助力減碳:一是平台企業自身運營和價值鏈的碳中和將對整個社會的碳中和做出貢獻。二是平台的連接作用,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人們的消費、溝通和購買行為的正向改變,塑造更加綠色低碳的行為模式。第三,平台是信息的傳播者,可以促進氣候應對相關的信息、數據和技術的自由流通。
多元ESG,反腐、“性別平等”被納入
“低碳”成為當前重要議題,而擺在企業面前的挑戰不僅這一項。
ESG不僅涉及低碳,企業與用户、社會各方的利益應共同發展,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多元化發展、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僅追求財務指標已不符合ESG背景下社會對當今企業發展的訴求。
根據各家電商物流企業發佈的ESG報告和相關數據,除了聚焦綠色發展,企業還關注社會協作、人力資本管理、公司治理、抗疫保供等。
除低碳外,阿里公開的ESG進展還包括在雙11購物節給予商家扶持政策,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同時覆蓋多數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等也在內。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經歷“性騷擾”風波後,也將性別平等和健康職場文化納入公司年度ESG報告。
此外,京東將推進高質量就業、抗疫保供、助力鄉村振興、合規管理設置等納入ESG報告之外,還將反腐敗寫入其中。京東報告顯示,京東對腐敗始終秉持“零容忍”態度,建立並不斷完善反腐敗體系建設和培訓,京東全員每年須接受反腐培訓與考核,所有新員工入職培訓必須完成線上反腐培訓課程並通過考核。
中信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楊帆表示,全球都在關注ESG投資,大家以ESG標準來審視什麼樣的企業可以投,什麼樣的企業不可以投。中國目前也在ESG上有一些非常好的嘗試,政策先行,成立相關綠色發展基金等,“整體上,我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體現更多擔當的經濟體,綠色發展是我們毋庸置疑一定要推動的事情,也是體現了我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對於企業來説,重視ESG或許在短期內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長期來看,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競爭機會,也會為行業創造更多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在碳交易方面瞭解諸多方法論的專家,以及擁有能源(如氫能源等)知識儲備和供應鏈物流經驗專家,都是我們十分看重的。”京東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部相關負責人者文明説道。
物流加入ESG隊伍,公路貨運成交通減碳核心戰場
電商之外,物流企業作為電商產業鏈的下游也在主動在推進ESG建設,在運輸工具的清潔化和包裝物低碳化上做出努力。
5月30日,京東物流對外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ESG報告。2021年,京東物流通過打造“綠色基礎設施+減碳技術創新”雙核動力,不斷優化園區倉儲科技,提升能源循環利用效能。其中,京東物流西安“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已獲得認證成為我國首個“零碳”物流園區,宿遷“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的碳中和工作也已啓動。
在運輸工具的清潔化方面,2021年,京東物流在全國50多個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車已達2萬輛,每年可減少約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於2千萬棵樹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除此之外,京東物流還積極探索新能源車換電及氫能源車輛技術應用,2022年上半年將完成新能源換電車輛及氫能源車輛測試並投入使用,目標至2030年物流運輸車輛實現100%新能源化。
京東物流列舉了一系列在包裝上取得的成績——2021年,京東物流已使用青流箱超500萬次,循環保温箱超6000萬次,這一舉措可減少一次性泡沫箱6000萬個,減少一次性冰袋約6萬噸,減少乾冰約3萬噸。自2017年至2021年底,常態化投入使用循環包裝箱累計超過2 億次。此外,通過科技減量、材料減量和新材料技術應用,2021年京東物流已減少紙張使用超過24萬噸、減少塑料使用近3.5萬噸、減少包裝材料浪費30%以上。
京東物流青流計劃項目負責人段豔健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露,預計今年下半年到2023年底,京東物流將完成循環包裝的共享模式試點。2023年,在投放規模上,例如北京等一些核心城市,用户看見青流箱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幫助品牌商做源頭包裝的升級,比如把原發包裝納入到綠色產品的範圍,在零售端給予一定的流量支持,在物流端給優惠政策,從源頭改變”。段豔健認為,電商、快遞企業和品牌商應該要聯動進行減塑合作,從源頭開始全產業鏈進行改變。
菜鳥也在其“2021至2022菜鳥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了在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兩大社會責任核心板塊,以及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公平就業等方面的進展。面向消費者,菜鳥對“回箱計劃”進行升級,綠色回收箱覆蓋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 轄市)的315個城市近10萬個菜鳥驛站,雙11期間推出的“紙箱換雞蛋”活動,帶動近400萬人次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累計減碳5.3萬噸。
在國家“雙碳”目標下,企業行動應運而生。滿幫集團牽頭編制《公路貨運智能匹配系統的温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範》通過評審和發佈,這標誌着我國公路貨運車貨匹配領域首個碳減排團體標準正式出台。
數據顯示,加速交通運輸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將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據測算,交通運輸行業年温室氣體量佔我國年温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2%,其中公路運輸碳排放佔交通運輸行業排放總量的80%以上,而公路貨運又是公路運輸中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佔比超過60%,這意味着公路貨運是交通領域碳減排的核心戰場。
5月31日,零擔快運行業龍頭企業安能物流發佈上市後的首份ESG報告。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説,“在發展業務的同時,我們也深刻意識到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重要性,應積極承擔行業領袖企業責任,將ESG逐漸融入公司日常經營與管理的理念當中”。
安能物流ESG報告顯示,去年11月上市之初便在董事會下設立了獨立的ESG委員會,形成了董事會、ESG委員會、ESG工作組的ESG三級治理架構,全方位多角度地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報告顯示,2021年安能温室氣體減排量達60647噸,光伏發電量達32000千瓦時,通過大力推行電子面單,所節約紙張量達208噸。
記者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