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句話或許正好可以用來形容中泰證券(14.350, 0.25, 1.77%)(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泰資管)當下公募業務的處境。
作為中泰證券(600918.SH)旗下專注於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中泰資管成立於2014年8月13日,公司註冊資本為1.67億元。
早在2014年,章飈離任國泰君安(17.110, 0.31, 1.85%)資管公司,負責組建中泰資管(原齊魯資管)團隊。2017年12月,中泰資管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在資管行業嚴監管、去通道、降槓桿的背景下,這也是當年獲批的唯一一張券商系公募牌照,中泰資管由此成為第13家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系資管。在三名發起人股東中,中泰證券控股並持有其60%股份。
不過,章飈治下的中泰資管在拿下公募牌照之後,旗下業務並沒有突飛猛進,相反卻漸呈“雞肋”之勢。
新經濟e線獲悉,2020年6月16日,中泰資管發佈關於高級管理人員變更的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章飈和公司總經理葉展均因個人原因離任,原副總經理黃文卿將接替章飈擔任董事長,公司CEO徐建東將擔任公司總經理和CEO職務。
來源:公司公告
據中泰資管當天的公告表明,章飈離任後仍將擔任公司董事一職,而葉展在公司不再擔任其他任何職務。
管理費不夠“塞牙縫”
新經濟e線注意到,中泰資管雖然在2017年12月拿下了公募牌照,但旗下公募業務卻始終長不大。説得誇張一點,公司憑公募業務賺取的管理費恐怕都不夠“塞牙縫”。
Wind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資管公募資產規模從2019年四季度末的19億元下降至14.3億元,行業排名也從去年年末的116/140大幅後退至124/140,再度落後了8名。
按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報表明,報告期末,公司公募業務收取管理費共計約2654萬元。同期,對應託管費和客户維護費分別為427萬元和1096萬元,合計為1523萬元,佔比近六成,餘下銷售服務費和其他費用分別為123萬元和86萬元。其中,僅客户維護費佔管理費比例已超過四成,高達41.3%。
此前,中泰資管直到拿下公募牌照近一年之後的2018年12月5日才成立了旗下首隻公募產品——中泰星元價值優選,該基金為大盤價值混合型基金。不過,中泰星元價值優選成立至今規模急劇縮水,從2018年四季度末的9.2億元縮水至2019年四季度末的3.3億元,一年之內資產規模縮水幅度超過六成,高達64%。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星元價值優選規模僅剩下2.8億元。截至6月18日,該基金單位淨值為1.2804,今年以來的淨值回報率為1.1%,同類排名為1692/1906,表現相對落後。從中泰星元價值優選成立以來的業績表現來看,年化回報為17.41%,同類排名985/1806。
公開資料表明,基金經理姜誠歷任國泰君安資產委託管理總部助理研究員、研究員、投資經理,安信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兼基金投資部總經理。2018年12月起任中泰星元價值優選基金經理。2019年3月和9月起分別擔任中泰玉衡價值優選、中泰開陽價值優選基金經理。其在管基金總規模計6.88億元。
截至目前,中泰資管旗下僅發行了8只公募產品,具體為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各3只,另有2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中泰資管僅發行了2只指數型基金,分別是中泰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和中泰滬深300指數,其最新資產規模分別為3.66億元和5.5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章飈的繼任者,公司新任董事長黃文卿也來自國泰君安。黃文卿2001年7月加入國泰君安,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間,歷任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證券分析研究員、衍生產品部投資經理、資產管理總部固定收益業務投資經理(部門總助)。2010年8月份至2014年7月期間,歷任上海國泰君安資管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兼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2014年7月份起加入中泰證券(原齊魯證券),籌建資產管理子公司。
而徐建東則是中泰證券的“老人”,其於1994年至2001年,任泰安信託上海赤峯路營業部交易員、證券營業部經濟業務副經理;2001年5月至2014年11月,任齊魯證券上海赤峯路營業部總經理、濟南山大路營業部總經理、萊蕪業務總部、經紀業務總部總經理、北京資產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2014年11月至今,徐建東歷任中泰資管副總經理、總經理,現任中泰資管總經理、CEO。
券商系公募處境尷尬
實際上,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類似中泰資管這樣長不大的券商系公募並不是個案,而是普遍處於這種尷尬的境地。
截至目前,作為券商系公募龍頭,上海東方證券(9.570, 0.19, 2.03%)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證資管)正處於青黃不接的陣痛期。繼王國斌、陳光明離職之後,今年5月,東證資管又一位明星基金經理林鵬從東證資管離職。隨着公司主力操盤手的出走,公司眼下面臨着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的困境。東證資管尚且如此,其他券商系公募就更別提了。
Wind統計表明,在13家券商系公募中,主要分為兩種發起模式。其中,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和中泰資管都是由券商資管子公司來申請公募牌照,相當於把公募作為資管公司部分業務體系設置,而目前華融證券、山西證券(6.390, 0.00, 0.00%)、國都證券、東興證券(10.970, 0.15, 1.39%)、北京高華證券、中銀國際均是直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兩種模式背後其薪酬體系、激勵機制、銷售等諸多方面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
新經濟e線注意到,截至目前,不管是採取直接設立公募基金公司,還是借道旗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券商系公募整體表現難言出彩。
從全年管理費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年末,除了東證資管達到了十億元級別以外,另有中銀國際和財通資管兩家在億元以上,餘下券商系公募則均在億元以下。其中,華融基金、國都證券、渤海匯金這三家券商系公募2019年管理費收入更是不足千萬元,分別僅有601萬元、391萬元、13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