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下滑143.5%!藥中茅台跌落,東阿阿膠“驢皮吹破”了嗎?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財經

摘要:陣痛期還有多久?

8月26日,曾有"藥中茅台"之稱的東阿阿膠,發佈了一份頗讓投資者失望的中期財務報告:營收同比下滑42.06%,淨利虧損同比擴大143.5%!

從2019年報首次出現虧損以來,經過半年的調整,東阿阿膠真的如華泰證券研報所言"基本面與估值面有望觸底",還是如媒體報道所説"驢皮吹破"了?

01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阿阿膠實現營業收入10.9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2.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負的8402萬元,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143.54%。

2019年年報披露,東阿阿膠首次出現虧損,鉅虧4.4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虧損的8千多萬,一年半虧去了5億多元。

此前備受關注的庫存問題,依然壓力山大。

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東阿阿膠賬面存貨33.17億元,較2019年底的35.22億元減少了約2.05億元,半年去庫存不到一成;存貨跌價準備或合同履約成本減值達1518萬。

其中庫存商品的賬面餘額達11.94億元,較2019年底的13.81億元減少了1.87億元。

客觀來説,年初的黑天鵝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衝擊,東阿阿膠也未能倖免。

今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一個多月的時間東阿阿膠的股價都低於30元/股。

一季報顯示,東阿阿膠一季度營收為4.38億元,同比大跌66.11%;歸母淨利潤為負的8387萬,同比大幅下跌125.48%。

半年報對於營收大跌的解釋也是:公司清理渠道庫存,同時受疫情影響,藥店等營業場所顧客流量減少。

而二季度,東阿阿膠的情況也大大好轉,實現營收6.57億元,淨虧損也降低到約15萬,基本算恢復了盈虧平衡。

02

東阿阿膠到底怎麼了?

這恐怕是最近一年多,不少關心白馬股的投資者都關心的一個問題。

簡單來説,這是事關一位營銷"聖手"和衞計委12320衞生公益熱線一段大實話錘破驢皮的故事。

東阿阿膠隸屬華潤集團,於1952年建廠,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不折不扣的老牌企業了。但真正走上神壇,還得靠"操盤手"其前總裁秦玉峯。

2006年,秦玉峯出任東阿阿膠總經理,開啓了一段傳奇之旅。

秦總認為不僅要梳理阿膠上千年的歷史,還要整理歷史醫學家、著作有關阿膠的説法,用"文化營銷"的策略來打造品牌。

這一招應該説相當高級。秦總不僅要啓動阿膠價值迴歸工程,還深諳營銷之道,聘用營銷高手將其理念落地:讓阿膠深入人心。

從此一張驢皮一飛沖天。在2019年虧損之前,13年間,東阿阿膠的淨利潤節節攀升。

東阿阿膠成為"藥中茅台",最重要的阿膠價值迴歸,不是觀念、文化營銷,而是直接體現在價格不斷提升上。

東阿阿膠曾經提價的信心和幅度讓茅台都汗顏。

出廠價從2001年的80元/公斤飆升到近6000元/公斤,19年漲了超70倍。

僅2014年,東阿阿膠一年兩次提價,漲幅達79.65%。今年一些奢侈品們一再提價,手法其實並不新鮮,而幅度也不及東阿阿膠以前大膽。

一路往上的價格,造就了高毛利率、高營收、高盈利。

而東阿阿膠的股價更是傳奇,2006年初3元多每股,到2017年巔峯時股價高達71.35元/股。

03

創造一個神話,需要正確的戰略、強有力的領導人、超強的執行力和堅定的決心,而毀滅一個神話,往往只需要説出實話而已。

2018年2月,國家衞生計生委12320衞生公益熱線官微發了一條內容,大致是説吹上天的驢皮,其實沒什麼了不起: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而這種蛋白質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好的蛋白質來源。

衞計委官微發佈的內容,並非針對東阿阿膠,它只是做一個科普內容,同時也説海蔘燕窩也沒什麼用,也懟了蜂蜜的神話。

儘管這條內容很快被刪除,卻被眼疾手快的媒體截圖並傳播。

一再漲價的東阿阿膠成為了眾矢之的,曾經的高檔禮品一下成為了羣嘲的交智商税產品。

其實蜜姐工作之後,也愛給父母買營養品,東阿阿膠就是其中之一。但這之後,一來知道了補充蛋白質還不如吃雞蛋實在,二來實在不好意思用購買行為告訴大家"我在交智商税"。

04

戳破神話,其實只是開端。

質疑的聲音一直沒停止,阿膠到底是食品、保健品還是藥品?

早在2012年東阿阿膠推出了一款阿膠糕,蜜姐也曾在藥店買過,但後被媒體曝出,該阿膠糕只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是普通食品,市場上卻打着保健品的旗號銷售,涉嫌虛假宣傳。

這樣的質疑疊加不斷上漲的價格,讓消費者也不再輕易"不看療效看廣告"了。

翻看2015-2018年財報,東阿阿膠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僅為2.66%-3.32%。僅2019年這一比例達到了6.96%,但同期研發投入金額降低了15.49%。

實際上,東阿阿膠的研發還包括了旗下各種藥品,這樣的研發投入也難以支撐其一直打造的保健"神效"。

真正的矛盾還是在一再強調阿膠的"價值迴歸"不斷提價,導致越來越難賣。凸顯出來的問題就是,存貨週轉時間增長,賒銷越來越明顯,毛利下滑。

比如,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客座導師馬靖昊曾在文章中指出,2016年-2017年,東阿阿膠的存貨週轉天數大致在408天-463天,到2019年三季度已經延長到了710.47天。

加之同行對市場的蠶食,導致東阿阿膠的庫存問題日漸嚴重。

2019年明確表示重要任務就主動降庫存,尤其是消化渠道庫存。

而最近兩年,東阿阿膠的兩位老將董事長王春城和總裁秦玉峯先後辭職,也讓處於陣痛期的東阿阿膠又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雖説今年1月秦玉峯的辭職是因為到齡退休,但其實秦玉峯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了退休年齡,在一份首次虧損的年報發佈後辭職,也意味着東阿阿膠一個時代的結束。

不過,相比個人媒體悲觀的看法,如果東阿阿膠今年再次虧損將"戴帽"ST,蜜姐還是要樂觀一些。畢竟按照二季度的節奏,如果沒有突發黑天鵝事件,東阿阿膠全年扭虧為盈是大概率的事情。

只是能否重新回到巔峯時期,確實要打個問號了,一來消化庫存的速度確實有點慢,二來新的高管到底水平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只能説期待這個曾經是白馬股中的大白馬,多投入研發,紮實做好產品,真正實現價值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