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八位去世太早的藝人,對行業影響極大,侯耀文師徒在列
歷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我們經常這樣評價歷史上一些英年早逝的大人物:如果他還在,將會如何如何。
在相聲歷史上同樣也有這樣的現象和這樣的藝人,他們去世太早,如果能夠長壽,也許將對相聲行業產生很大影響。
一、馬桂元(1911-1940年)
馬三立的大哥,馮寶華的師父,萬人迷的徒弟,馬敬伯的父親,曾經是相聲馬家最具前途的人,不僅相聲説得好,長得也好,文化水平也高(三十年代的中專生),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染上毒癮,1940年就去世了,只有29歲。
如果馬桂元不死,馬家相聲應該首推他,而且有大哥的照顧,馬三立也不會那麼辛苦,也許三爺的成就也就沒有後來那麼高。
二、常寶堃(1922-1951年)
常連安的兒子,張壽臣的大徒弟,常寶霆和常寶華的大哥,常貴田的父親,蘇文茂的師父。
雖然常寶堃上面還有父親常連安,而且論柳活兒和單口相聲,常連安的水平同樣極高,但實打實説,常家相聲最大的明星和功臣還應該屬常寶堃。
常寶堃除了相聲説得極好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會做人,在方方面面口碑都非常好,可惜他在1950年犧牲在抗美援朝前線,年僅29歲。
如果常寶堃沒有犧牲,相聲常家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未可知,但相信以常寶堃的能力,也許建國後的相聲代表人物會形成侯寶林和常寶堃兩強鼎立的局面。
三、劉寶瑞(1915-1968年)
張壽臣的徒弟,唐傑忠和王文林的師父,李伯祥的乾爹,單口相聲第一人。
劉寶瑞是相聲界最能闖蕩江湖的藝人之一,腳步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到哪都能説出名堂,其獨特的嗓音和口吃的缺點反而成了單口相聲裏的特點。
劉寶瑞的去世筆者之前專門撰文説過,其過程和結局沒有那麼神秘,他的死主因還是身體比較差(好一口),誘因是高強度勞動引發了胃穿孔,外因則是舍友沒有及時救助,最終他去世時只有53歲,比起萬人迷和馬桂元算是長壽了,但比同時期的侯寶林和馬三立則壽命短得多。
如果劉寶瑞能夠長壽,相信單口相聲的局面會不一樣,也許會成為一門成就更高的藝術。
四、趙佩茹(1914-1973年)
焦少海的徒弟,寶字輩的門長,李伯祥高英培侯耀文等人的師父,捧哏第一人。
趙佩茹被稱為相聲界的通天教主,其人水平極高,威望極高,口碑極高,在相聲界不論是誰提起趙佩茹,不論是業務還是做人,沒有不佩服的,馬志明稱其為相聲界“亙古一人”,他對捧哏的研究幾乎到了其他人無法企及的地步。
趙佩茹59歲去世,實在是可惜,如果他能夠長壽,也許他就有時間將相聲界捧哏藝術形成理論研究專著,會對相聲行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殷文碩(1943-1993年)
劉寶瑞的徒弟,雖然名氣不大,但他對相聲行業的貢獻很大。
殷文碩是《相聲譜系》的權威研究者和編撰者之一,另外一位是馬三立。同時殷文碩還是劉寶瑞經典單口相聲《君臣鬥》的繼承者和整理者,他整理的版本被業界稱為“殷本”,區別於邢本,是一部非常適合直接拿來表演的版本。
還有,殷文碩還將相聲傳播到新疆等地,是一位相聲教育家。
如果殷文碩不因意外得病去世,他無疑將在《相聲譜系》和劉寶瑞單口相聲整理上做出更多貢獻,尤其是前者,將會省去相聲界很多師承爭議的破事。
六、洛桑·尼瑪(1968-1995年)
洛桑曾經和郭德綱一起在全總文工團打雜,但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很快就成名了,他的《洛桑學藝》將相聲裏的“學”發揮到了極致,正好趕上九十年代初相聲行業下坡路的時候,他的橫空出世讓馬季都欣喜異常。
洛桑沒有相聲師承,其作品也和傳統意義上的相聲有所差別,但他歸根結底還是一位相聲演員。
如果洛桑27歲時沒有貪杯酒駕,也許他會在相聲界掀起更大的波瀾,將相聲的表演形式進一步豐富是顯而易見的成就。
七、侯耀文(1948-2007年)
侯寶林的兒子,趙佩茹的徒弟,郭德綱等人的師父,去世時的年齡和他的師父趙佩茹居然是一樣的。
侯耀文在相聲行業的地位不必多説,單從業務上分析,侯耀文也能算是相聲行業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藝人之一,其在相聲行業的影響力更不用多説。
如果侯耀文沒有因為突發疾病在59歲就去世,那麼相聲行業的團結局面將會有利很多,雖然他的個別明星徒弟在他去世前已經不怎麼聽招呼,但只要有他在,他至少也是一座橋樑,相聲界的一些破事也就不會翻起大浪,而侯耀文不願意外界議論的家事也不會被徒弟弄成街頭巷尾的談資。
八、王平(1962-2013年)
李伯祥的徒弟,東北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王平去世前,論相聲的中堅力量,王平無疑是個中翹楚,他的相聲不論從説學逗唱哪個方面講都具備相當牛的實力,而他的小品、影視劇和主持同樣是遍地開花。
可惜,王平由於拍戲疲勞過度在51歲就英年早逝,他的去世絕對稱得上相聲界的極大損失,如果他還在的話,以他的戰鬥力,相信相聲界也許會更熱鬧。
歷史沒有如果,有人值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