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大米有文化)看完了《我的姐姐》第一個感嘆就是,“學區房白賣了!”第二感嘆就是,這是一道沒有最優選的題。父母雙亡本身就是死亡牌局,活着的人,姐姐,弟弟,都拿到一把最爛的牌。沒有所謂的打好,只能説盡力不要在輸得更慘。
關於《我的姐姐》結局的討論已經太多了,看看這部電影其它可以挖掘的部分吧。支線人物豐滿是《我的姐姐》的一大特色,雖然很多人也覺得支線有點喧賓奪主了但瑕不掩瑜。導演把人物按階層一個個台階劃分了,做了一個小小的眾生剖面。(自媒體/大米有文化)
最先讓人有感觸的自然是“苦姐”一代的朱媛媛老師飾演的姑姑。我甚至願意為她預定今年任何一個電影節的最佳女配角。如果説挖出西瓜心到喝咖啡底還只是小打動人,但當姑姑頹然地承認最終也沒有把張子楓帶好,那一幕真的扎心了。其實也不止張子楓沒帶好,一個沒受過太多教育的女人,沒有太多資源去養育好一個孩子,哪怕拼盡全力又能給家庭多少滋養呢?最終我們看到的就是,姑姑守着一個小賣店和卧牀的丈夫終日忙碌,女兒和兒子雖然沒有明説,但顯而易見的是也不可能幫她太多。那種拼盡全力也沒能過好這一生的局面一覽無餘,何嘗不是在暗示“苦姐二代”張子楓未來的人生結局呢。親手帶弟弟,不至於像舅舅帶着那樣成為一個“流子二代”,但沒有更多資源的加持,幾十年後的姐弟人生也沒有太多亮點可期。(自媒體/大米有文化)
和姑姑平輩的另一個精彩角色就是舅舅了。觀眾們對此次肖央的表演都很滿意。舅舅活生生就是我們身邊那些曾經年輕時也意氣風發做點事,最終發現並沒有能力與決心做成一番事業,最終徹底躺平的中年人。他們不違法犯罪,內心也不壞,但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變好,沒有更多能力去扶持親人,這樣的人能夠自保已然很不易了。(自媒體/大米有文化)
從張子楓的男友開始基本就是往上走的勢頭了。這個男友高大、英俊、性格温和、家教良好,有着和美的家庭與未來可期的醫生職業,無疑這是張子楓離跨越階層最近的一個台階。但張子楓沒有選擇台階,而是打算靠自己努力一躍。電影裏沒有明説,但從男友對下錯醫囑有家庭背景的實習女大夫活稀泥的態度就明白,他和實習女醫生才是一個階層的人。(自媒體/大米有文化)
階層再往上數,就是打算領養的家庭了,電影裏着墨不多,但那可以踢球的庭院足以説明了一切。很多觀眾吐槽電影裏的弟弟後期開始説與年齡不相符的“小大人話”。那些話聽起來好像不像一個六歲孩子能説出的話。但激烈的家庭劇變確實可以迅速讓人成長與成熟。假設真的有這麼完美地領着家庭,六歲的弟弟足以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我的姐姐》其實已經把殘酷的生活進行了美化了。我們可以知道,故事原型是真的把弟弟送了出去;今天新聞裏一個打工照顧弟弟妹妹的女孩子不堪重負跳湖。這些都在重複着那個似乎無解的真理:“姐姐,生下來就是姐姐。”
(文/大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