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羣
“人品、藝品、作品,三品合一,做好了才能做一個好演員。”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李雪健這一番發言,不僅是他對年輕演員們的建議,更是他從藝四十餘年的準則。
雖然因為聲帶受損,説話有些嘶啞,但李雪健字字真切,句句飽含對電影事業的熱愛與尊重。當被問及是否會繼續演電影時,李雪健也懇摯回答:“我會一直演,一直到演不動為止。”
8月19日,本屆北影節迎來了最後一場“大師班”。李雪健作為主講嘉賓,電影《橫空出世》導演陳國星、編劇陳懷國、主演李幼斌、美術指導林潮翔、攝影師張黎和剪輯師周新霞作為對談嘉賓,圍繞“電影製作幕後故事”“電影角色塑造”和“新時代背景下的主旋律電影”等話題展開對談。
從影四十餘年間,李雪健留下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樸實而富有激情的表演風格贏得了觀眾的肯定,他的敬業精神在業內傳為佳話。《橫空出世》中的馮石將軍一角,便是李雪健奉獻精神的最好體現,身處荒涼戈壁,以決心對抗風沙,將一切奉獻給國家。本場大師班便從《橫空出世》這部主旋律傑作開講。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50週年的獻禮片,1999年上映的《橫空出世》以極高的製作水準獲得了觀眾和業界的廣泛好評,一舉拿下了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此次《橫空出世》劇組23年後在北影節重聚,各位主創回憶起當年在片場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作為《橫空出世》的主角,李雪健上台前,用一個軍禮向到場嘉賓及觀眾致敬。雖然發聲吃力,但李雪健依然珍惜每一次發聲的機會,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感悟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所有人。
闊別多年後再見這羣因電影結識的老朋友,李雪健顯得格外激動。他説:“非常高興和大家在這裏見面,一同討論《橫空出世》這部電影,當初的拍攝非常艱難,今天能夠再次見到大家特別開心。”
陳國星講述了《橫空出世》的創作契機。“當時北影廠給我看了一個劇本,是陳懷國和彭繼超寫的《馬蘭草》,得了夏衍文學劇本獎,這是寫原子彈實驗基地兩代人的故事。廠裏希望我來拍,但我不敢接這個事,便到基地去走了走。回來後覺得這個項目要做全景式,做得要大,格局要高,便把合作多年的張黎、周新霞、林潮翔老師聚到了一起。請李雪健老師時,我還給他講了一個故事,1971年氫彈實驗,轟炸機有過一次失誤,帶着氫彈起飛,需要投彈時怎麼也投不下來,如果飛機帶着氫彈回到基地降落,一旦爆炸整個中國的核試驗要倒退起碼40年,馮石將軍是當時站在機場跑道上指揮轟炸機着陸的人。我講了這個開場,當時雪健説我演了,我趕快彙報給北影廠,這才踏實下來。”
説起這次出演的感受,李雪健用兩句話概括:“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是陳懷國在劇本中提到的“馬蘭精神”(馬蘭是中國最重要的核試驗基地的名字)。
李雪健補充:“距今已經23年了,電影裏面有名有姓、沒名沒姓的人,他們是國家和人民不應該忘記的英雄,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寫在牆上的馬蘭人精神,年輕人應該到那個地方去看看,看了以後你們會流淚的,那兒有很多犧牲烈士的陵墓和當年做核試驗的場景。”
在片中與李雪健演對手戲的李幼斌也談起了出演時的心態,“我一聽跟雪健老師合作,當時真的高興。對我個人來説,我特別崇敬雪健老師,我覺得生活中他也是我的一位大哥哥,從藝術造詣上非常值得我學習,他比我大四歲,我看了他很多的戲。這部電影看完劇本我覺得挺難的,沒見過這種角色,核物理科學家是什麼樣真不知道,後來見了程開甲老先生,他和我講了很多。雪健老師也特別照顧我,經常告訴我該怎麼演,我特別感動。這部戲拍完可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本文圖片均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