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成功”意味着什麼呢?
這代表着你成為一個winner之後,會被更多的鮮花和掌聲擁簇,代表着你在眾人眼中會有更高的聲譽,可能任何人都會因為你的成功,而高看你一眼。
因此,那種身在眾人之上的感覺會很爽,勝利的滋味的確很甜,這種甜甜的味道往往引得無數人趨之若鶩。
為了成為萬眾矚目的新星,你可能會開始給自己樹立各種目標,你也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象着:
只要能完成預設的flag,就能走在別人的前面,就能比別人更快達到頂峯。
於是,你開始每天逼迫自己去攻克一個又一個,由困難修築而成的堡壘,想着只要足夠努力,總能成為佼佼者。
但是鼓勵式的前進,終究會產生疲憊感,生性懶惰的人,開始放棄了勇敢衝擊的念頭,總會想着在沿途休息一會兒。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怕累怕苦似乎是人的天性,當這種天性不被外力壓制時,它就會無限膨脹,讓你內心的惰性得到生長的空間,你就會忘記自己設定的目標,漸漸地放棄了對成功的追逐。
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瘋子”的專注力似乎更強,他們不關心外界的閒言碎語。
所以啊有時候反而是那些“發了瘋”的人,壓根兒不怕所謂的艱難險阻。
不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複雜,他們都會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專心研究感興趣的項目,就好像這個世界的任何繁雜,都與他們沒有關係。
“發瘋”就一定會產生負面效應嗎?
事實可並非如此。
當你開始執著於完成一件事情,願意為了它放棄所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時候,遇到困難不僅不害怕,還想方設法地降服路途上給你設置難關的妖怪。
那麼,你離成功的距離也就不遠了,很多時候能夠任性地“瘋”一回,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在上世紀90年代,馮鞏可是春晚的常客,他留給觀眾最大的印象就是:
嘴皮子很麻溜、口才特別棒,所以在那個時代無論是男女老少,都很喜歡他的相聲。
不過,在成為相聲大師之前,馮鞏有一段很曲折的經歷,後來又進行了8年時間的瘋狂學習,才有了跟着師傅馬季走上舞台的機會。
8年的時間裏面,他堅持每天跟着師傅學藝,這期間從來不曾有過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為了練出好的口才,他甚至模仿古希臘的一個歌唱家,往自己的舌下放石子兒。
含着石子兒練習説相聲,這在整個相聲界可能只有馮鞏一個人能做到。
而始終如一的瘋狂練習,終於讓馮鞏成了相聲界的大師。
“發瘋”是因為你對成功有強烈的渴求,你希望在自己的行業當中建功立業,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成為行業當中的佼佼者。
正是因為有着“發瘋”精神,所以在追逐成功的過程中,你不會像常人一樣害怕辛苦,害怕被路途中的荊棘刺破雙手,因為在你心中始終都有不可動搖的目標。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網劇《小時代》既捧紅了幾位女主角,同樣也捧紅了小説的原創者郭敬明。
因為文筆好又有商業頭腦,他擁有了一批鐵桿粉絲。
文筆出彩的郭敬明靠着出版小説,創立了自己的編輯部,現在的郭敬明是一個年收入過千萬的大老闆,可以説他已經在自己的行業當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不過,在獲得光鮮亮麗的身份之前,郭敬明只是一個出自四川自貢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他的成功不是得源於父母的培養,一切都在於他自己的鑽研。
在於他那種想比別人活得出彩的精神,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一心想當大作家。
所以,業餘時間裏面,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幾乎都與寫作有關。
正是因為這份“要比別人活得出彩”的執念,才能成為激勵人前進的動力。
有一顆不於甘平凡的心、靠着“發瘋”似的拼搏精神,做起事情也往往比常人更加投入。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當你付諸了全部心血在你的事業當中時,你自然能取得比同齡人更多的成就,成功的速度,從來都是取決於這股前行動力的大小。
前怕狼後怕虎又擔心付出太多的心血,那你就只能永遠在原地轉圈圈。
而那些為了接近預設的目標,以“發瘋”精神作為原動力的人,是從來不怕前進路上的任何阻礙因素的。
如果,你的意志本身就不堅定,又沒有為了實現目標而放棄一切的魄力,那憑什麼讓幸運女神青睞你,為你加冕成功的桂冠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6 字。

轉載請註明: 要想成功,就得先學會“發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