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好生意不再?商譽承壓、訴訟纏身,燦星文化IPO衝關屢敗屢戰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塗夢瑩 歐陽甜怡
燦星文化IPO申請已接連二次遭到否決,但依然“屢敗屢戰”。
2月4日,據媒體報道,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對外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在與上市券商、律師團隊重新評估和調整方案,將盡快啓動重新上市申報。
同日,燦星文化的股東之一華人文化也公開回應表示,燦星文化未能通過創業板A股上市審核原因,主要是歷史背景造成的層層架構過於複雜不符合上市條件,而非公司存在違規或經營業績問題。
由此看來,燦星文化或許仍要繼續“死磕”上市之路。
2月3—5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致函燦星文化聯繫採訪,同時與相關負責人求證上述消息,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列屬於頭部綜藝製作公司的燦星文化,主營業務為綜藝節目製作。《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達人秀》、《爆款來了》《這!就是街舞》、《唱給世界聽》、《即刻電音》、《一起樂隊吧》等節目,均出自燦星。
其中,音樂類選秀綜藝佔據了大部分節目名單。但在業務持續高產的情況,燦星公司業績卻反而持續下滑。
綜藝節目持續高產下,公司業績卻持續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9年,燦星文化營收從24.62億元下降到17.33億元;淨利潤從8.06億元下降到3.45億元。
2020年1—9月,燦星文化營收8.7億元,同比下降28.9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億元,同比驟降43.52%。
商譽承壓、訴訟纏身
事實上,早在2018年2月,燦星文化就預備衝擊A股,並向上海證監局提交了IPO輔助備案資料,但卻遲遲未遞交驗收報告。
2月2日上午,在創業板上市委針對燦星文化IPO長達三小時的問詢對壘中,本就被外界質疑的控制權及鉅額商譽問題再次被重點提及。
據燦星文化在2018年披露的IPO招股書申報稿中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其淨資產約為31.4億,其中商譽高達近20億,商譽在資產體系中佔比之高引起監管關注。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燦星文化商譽賬面價值為16.36億元,主要系併購夢響強音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夢響強音在2020年業績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
據燦星在另一份回覆意見函中預估,夢響強音2020年淨利潤約在1656.9萬元左右,遠低於2018年和2019年。
除了商譽減值帶來的風險愈發顯露,燦星文化多起懸而未決的訴訟仲裁也被上市委質疑“是否對發行人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創業板上市委稱,截至 2020 年 10月底,燦星文化作為被告的未決訴訟及仲裁共計8件,累計被請求金額約 2.3 億元。2017年—2020年6月,燦星使用第三方知識產權發生糾紛或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被起訴的糾紛就有13起。
2月1日,燦星文化與喜漫文化合資成立上海喜漫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雙方分別持股51%和49%。公司經營範圍含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營業性演出、電視劇製作、文化娛樂經紀人服務、玩具動漫及遊藝用品銷售等。
因經營範圍含“玩具動漫”等,引來外界對燦星業務範圍拓展的猜想。
尷尬的《好聲音》
目前來看,燦星文化手裏的“王牌”有些尷尬。
2012年,燦星文化憑藉《中國好聲音》(曾用名《中國新歌聲》,下簡稱《好聲音》)打響成名戰。據公開資料顯示,該節目第一季在收視率上一度突破6%,多期蟬聯第一,更是那些年綜藝節目招商的現象級案例。
第一季時,《好聲音》冠名費為6000萬元。到了第二、第三、第四季,冠名費分別飆升至2億元、2.5億元,3.5億元。
到2020年,《好聲音》已走過第8個年頭,但作為綜N代(持續性綜藝節目),其也走出了“拋物線”的趨勢。
公開報道顯示,《好聲音》第一季最高收視份額達29.47%,最高收視率達6.101%。但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好聲音》系列節目平均收視率從2016年的2.83%,下滑至2019年的1.85%。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好聲音》節目製作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2.33%、32.96%及26.67%,且相關收入每一年都在下滑,比起高峯時2016年的10億元,2019年僅為4.62億元,下滑超過50%。
針對2020年業績下降,燦星文化稱,因疫情影響,2020年《好聲音》的錄製播出時間有所推遲,節目收入及相關的音樂授權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2020年1—9月海選授權收入也較上年同期下降。
但不受疫情影響的2016—2019年,燦星文化招股書顯示,《好聲音》給公司帶來的收入從11.4億元下降到了6.49億元,降幅達到43%。
此外,燦星文化還面臨高額應收賬款,2019年末應收賬款佔營收比例近7成。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燦星文化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為8.10億元、9.91億元、11.99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39.33%、59.98%、69.18%。
“綜N代”發展瓶頸
直到2020年,《好聲音》對燦星文化而言依然是主打招牌。
數據顯示,2020年《好聲音》播出期間多次收視破2,登頂同期TOP1;QQ音樂上歌曲播放量突破25億,其中,冠軍單純依的個人收聽量就佔據12.6億。
但如果縱觀全年綜藝榜單,據1月10發佈的《2020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好聲音》已跌出2020國產綜藝TOP10。
與《好聲音》有相似際遇的,還有湖南衞視的《歌手》系列。
2013年開播的《我是歌手》在第一季總決賽時,全國網收視率達到2.38%,中心城市網收視率則為4.34%,雙網均是全國同時段第一。在湖南衞視2014年廣告招標會中,第二季的廣告總冠名以2.35億被立白保標;是當時繼《好聲音》後,又一個冠名費超過了2億的節目。
但到了2019年,根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歌手2019》首播的CSM55城市網收視整季無一集破1,第九期排名直接跌到第八,出現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視崩盤。到2020年的《歌手·當打之年》,其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7.9分跌至4.9。
這折射出“綜N代”的發展瓶頸。
2月3日,艾媒諮詢CEO張毅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好聲音》最大的問題是業務模式本身週期性和可延續性的問題,‘綜N代’要再次或多次持續保持成功的概率,是有一定的風險的。燦星文化在未來應該創造更多其他商業價值。”
燦星也在尋求破解之道。2018年推出的《這!就是街舞》第一季播放量超15億。與同時期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相比,《這!就是街舞》豆瓣評分8.7分遠高於《熱血街舞團》4.7分。播至第三季,《這!就是街舞》播映指數也遠高於2020年網絡綜藝均值TOP10,其豆瓣評分均保持在8.5分或以上。
《這!就是街舞》或成為燦星文化的第二招牌。其後續推出的《這!就是原創》《爆款來了》《即刻電音》等網綜,目前熱度均不及《這!就是街舞》。
2020年12月初,燦星文化製作的《追光吧!哥哥》第一期節目播出後,收視率大爆,平均收視率達到了2.36%,位列週六所有綜藝節目之首,但後續表現卻不盡人意。
如此看來,除了要解決商譽、訴訟、股權結構問題之外,燦星文化在內容業務上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