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你楊爺爺來了
下午2點,我們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笑果文化一樓席地而坐。這是一個小劇場一樣的房間,四周是類似操場看台的階梯,中間則是被這些階梯圍起的小小舞台。初春的上海還有些冷,楊蒙恩只穿了一件寬鬆的衞衣和長褲,盤着腿坐在“觀眾”的位置上,整個人像剛剛從一場好夢中醒來。
楊蒙恩是誰?對喜愛脱口秀的觀眾來説,他是《脱口秀大會》第三季總決賽第六名,是那一季令人驚喜的“後浪”“黑馬”。而對脱口秀知之甚少的觀眾,也大多曾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過楊蒙恩很火的那些段子,比如“甲方和乙方,是孫子和爺爺的關係”,戲謔地戳中了當下諸多“打工人”面對挑剔客户的心聲,引發過廣泛的共鳴。
最近的一次“出圈”,是在3月14日播出的綜藝《吐槽大會》第五季第七期“體育專場”中,楊蒙恩“大殺四方”,一邊吐槽范志毅的脾氣是“你的疼痛我的青春”,一邊接過別人對自己“脱口秀素人”的吐槽,自嘲是“脱口秀周素人”……
在這個由“冒犯與和解”構成的吐槽綜藝裏,在節目搭建的“圈層碰撞”中,年輕的脱口秀演員楊蒙恩把自己放進了更洶湧的人海,也在“電視綜藝+互聯網”的特殊場域,對喜劇與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場“美式摔跤”
楊蒙恩是一個很“懶”的人,至少他自己這麼認為——他的微博置頂是“作風懶散,能打勝仗”。
在《吐槽大會》第五季,第一期亮相時,楊蒙恩在鏡頭前摔了一跤。問起這件事,他笑説,“摔跤嘛,經常事”,因為“懶得抬腿,就蹭着走”。停頓了一下,又説,“可能我對這個世界太放心了,不會想象有什麼磕絆”。
楊蒙恩
對世界很放心的楊蒙恩,走路的時候注意力從來不在腳上,省下的那些力氣,用在腦子裏,或者眼睛上。
這次走進錄製的房間,也是如此。他看到裏面那羣“五光十色”的陌生人,被這個奇特的彷彿北方澡堂子一般的大雜燴吸引,完全忘記了看路。
雖然這季《吐槽大會》錄製前宣稱是比賽的形式,但“建國(脱口秀演員王建國)作了一個特別合適的比喻,他説這季《吐槽大會》就像是‘美式摔跤’,所有的打架都是設計好的動作。縱然它會展現血腥暴力或者殘忍的一面,但是其實都是‘演’的”。楊蒙恩一開始並不覺得《吐槽大會》這樣的真人秀是令人緊張的,比起去年那檔令他脱穎而出的、更具專業意義的《脱口秀大會》,《吐槽大會》更像是《脱口秀大會》第六名的嘉獎、一場輕鬆自在的遊戲。
楊蒙恩
但真正上去“演”的時候,在荷爾蒙的刺激之下,“人性的本質”彷彿被激發出來了。即便知道這只是一個“表演賽”,他還是會忍不住“往前懟”。懶懶的、沒什麼勝負心的楊蒙恩開始想着要贏了——更何況,自己的身後還是“團隊作戰”,“以前的吐槽(大會)感覺就是説完就走,涼了也和我沒關係。但這一次有了集體榮譽感,團隊下來也會再交流,去想為什麼搞得沒有別人好”。
比賽激發了鬥志,也讓楊蒙恩見到了更厲害的圈外人和事。他驚訝於易立競的出色表現,“從前沒有人在《吐槽大會》上,用這樣的方式去吐槽過;從前易立競在自己的訪談節目上用這樣的方式提問,也從沒人覺得好笑過”,但這種獨特的表演風格與編劇能力的完美結合,形成了強有力的反差。
與那些“更像普通人”的來自電競圈、體育圈等不同圈子的“文化人”交手,也讓楊蒙恩對比賽有了新的理解。“比如和閻鶴祥(PK)那場,在我看來我就是輸了。”即便被比賽激發了鬥志,即使對贏有所渴望,楊蒙恩也還是對自己的這場勝利有着“從業者”的認知。“比賽有時候是不講道理的”,那天楊蒙恩第一個出場,在脱口秀的主場,見到各式脱口秀綜藝大火之後前來的愛好者,他們喜歡、也更熟悉脱口秀演員,沉浸在他們的笑話裏,“第一個,票數沒有對比,(觀眾)就是喜歡你,覺得你講的好笑,就投了”。直到後來,比賽的氛圍才逐漸進入,觀眾開始作比較、開始擁有評判標準,而自覺“效果沒有閻鶴祥好”的楊蒙恩,因為第一個出場的優勢獲得了勝利,“如果我倆調換一個順序上,可能我就輸了”。
《吐槽大會》中閻鶴祥與楊蒙恩互懟
心愛的姑娘
成為脱口秀演員、走上喜劇之路,是極為偶然的——同在北京的大學同學買了脱口秀的演出票,因有事不能去,送給了楊蒙恩。看完演出,他覺得“這東西我也可以講”,就找到主持人,希望之後能夠登台表演。
第一次,楊蒙恩講一個5分鐘左右的稿子,關於自己的家鄉內蒙古,那是一些如今看來“明顯在刻板印象基礎上生髮的東西”,比如地廣人稀,比如民風彪悍——但觀眾反響熱烈,效果很好。就這樣,他開始了白天做本職工作、下班去兼職講脱口秀的生活。
表演脱口秀的地方通常是在北京二環的衚衕裏,而楊蒙恩住在東六環,八通線的終點站,怎樣單程都要1個半小時。有時講完開放麥要是太晚,就得倒幾趟夜班公交才能回去,“到家4點了,然後第二天還要上班”。
但創作、表演、收穫反饋帶來的滿足感無以復加。脱口秀帶給他青春的感覺—那是一種似乎在少年時期才會有的、和其他學校的姑娘在早戀的心動:每天上班在等下班,下班了背起東西“譁”就跑到開放麥去,跟脱口秀這位“心愛的姑娘”約會,是不計成本的開心奔赴。
楊蒙恩(左三)《笑果脱口秀》線下表演
而站在舞台上,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刺激。觀眾的反饋在小劇場的氛圍內真實而迅疾,那些表情、笑聲,會讓楊蒙恩在表演結束後徹夜難眠:講得好了,感到快活,“觀眾已經散去,但掌聲還在腦海”;講得不太出色,反覆咀嚼尷尬瞬間,“觀眾已經散去,但沉默還在”。
為了能夠時常擁有“掌聲還在腦海”的瞬間,觀察生活,記錄有趣事物,成了楊蒙恩的日常。
楊蒙恩微博日常
比如當下討論度極高的基金,“比如有人説基金要看長線,我就想説,這個長線要多長?比我的命還長嗎?我死了它還沒賺怎麼辦?”情緒、關注都很足,再加上未來逐字逐句的打磨,就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段子。
即便如今成為全職脱口秀演員,楊蒙恩依然很少講那些真正令人感到痛楚的、束縛的個人悲歡——那些是他自己還沒能跨過的山丘。楊蒙恩的好朋友、同為脱口秀演員的楊笠,評價他的性格“很温和,情緒穩定不會失控的,對一個事有看法,但是能忍一會兒”。但楊蒙恩自己知道,他只是“不願意對別人發脾氣”。很多情緒失控的、壓抑的瞬間,他覺得自己像在水裏,找不到可以呼吸氧氣的出口。他羨慕那些即刻吶喊的人,羨慕能在街邊大聲爭吵的人——但最終,他還是願意自己待著,不打擾別人地消化苦澀。
楊蒙恩
而楊笠曾形容的,脱口秀能夠讓她“安全着陸”的感受,對楊蒙恩來説也幾乎是無效的。脱口秀不是“出口”,也不是好友楊笠口中的“着陸”。脱口秀只能是一個“戳”,一份標記,在創作和言説出來的時刻,證明了他確實接受並消化了這份日常生活帶來的波折與坎坷,並且,願意將其加工,從“1”到“2”再到“3”,以喜劇的方式言説出來,“讓跟我有相同困擾的人,在我的這個喜劇作品中消解掉痛苦”。
脱口秀依然是那個心愛的姑娘。依然是彼時北京冷冽的冬天裏,下了班冒着寒氣跋山涉水見上一面的怦然心動,也是此刻彼此纏繞、息息相關的日常繾綣,而有一些沉重,總要消磨後,再講給心愛的人聽。
我問楊蒙恩,脱口秀這個“心愛的姑娘”為何令人沉迷?是“美麗”“善良”還是別的什麼特質?
“也許善良美麗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屬於我。”
楊蒙恩在《脱口秀大會3》總決賽中獲得第六名成績
人性的弱點,喜劇的起點
脱口秀這個“姑娘”,無疑是年輕而聰慧的。
近年來,隨着《脱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綜藝的崛起,作為藝術形式的脱口秀,也不再只屬於小小的劇場,擁有了更廣泛的語境、更多元的舞台,成為了炙熱的、足夠攢上一場“流行文化亂鬥局”的現象。它抓住了人性的弱點:比如好強、想贏,比如追求輕鬆,比如願意觀看諷刺與幽默之間的擺盪、冒犯與尊重之間的膠着……用戲謔、以誇張的文本、表演,對社會問題作出自己的再詮釋,澎湃熱情,充滿生機。
人性的弱點,也是喜劇的起點。楊蒙恩也在許多的表演試煉裏,逐漸理解其中的門道。最開始做全職脱口秀演員的時候,他曾經去一家半帶餐酒吧表演。在這個有點尷尬、常常冷場的“非典型”表演場所,楊蒙恩發現,如果將下面的客人簡單分類,再有尺度地調侃其中一個,會收穫不錯的熱場效果。“如果現場有4個工作單位的人,我充分了解資料後,先調侃其中的一家,拿捏得當,場子就起來了,對方也不會覺得冒犯。”從接受冷場到調動熱場,再到尋找“竅門”活躍氣氛,“成就感還是很高的”。
楊蒙恩
還有一些笑點,是觀眾給的。有一次,他在線下講了一件普通且真實的事:一個粉絲既喜歡他,也喜歡蔡徐坤,希望有朝一日,他們倆能夠“夢幻聯動”。這個在他看來沒什麼好笑、只是用來過渡的講述,卻在當時引爆了現場。“那我就知道,下一次講到這裏,留一個‘氣口’給大家笑。”同時,他也在思考,“夢幻聯動”為什麼好笑?在這個令人意外的笑點上,能不能再作一些合適的發散?如果表演的場域變成了綜藝節目,同樣的段子又會收穫怎樣不同的效果?
電視綜藝上的表演終究與劇場中的不同。在劇場,觀眾與演員遵守劇場的規則便好,“就像電視劇裏殺人,沒人會報警,大家知道是演戲”,但網絡與綜藝把脱口秀表演帶向了更廣闊的天地,它一面幸運地成為了一樣潮流品,身處其中的人也跟着水漲船高,一面接受着更多人的審視,承擔着“浪潮退去,看誰在裸泳”帶來的生存恐慌:流行退去後,脱口秀能不能活下來?
最近關於脱口秀的相關熱搜
況且,“活也有兩種活法,行業要活還是演員要活。如果有幸在浪潮退去之後,行業活了下來,大家可以像看話劇一樣的去選擇看脱口秀,所有人就活了下來。但是如果行業沒有活下來,只有幾個倖存者活下來,那就是隻有演員活下來,沒有行業了”。
而脱口秀演員們此刻的努力、脱口秀綜藝的頻繁上演,是“大家很希望整個行業活下來——比如説這個世界上即使沒有唱歌節目,大家還是選擇去KTV;這個世界上沒有電影節目或者話劇節目,大家還會選擇去看電影、看話劇,這樣才是正確的”。
楊蒙恩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開專場,在最後活下來的那個行業裏,擁有能“被回味”的、不要跟社會脱節的段子。“現在段子效果不好的話,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寫作能力上,而是在於語態的過時”,楊蒙恩講起有一天在網上看到的視頻——如今的小學老師幾乎都不用粉筆了,他們用電子屏授課,那些擦黑板、被粉筆頭打中頭的記憶,未來將成為過時的語態,在形式上無法引起廣泛的共鳴。但人性是相通的,深層與經典的東西不會變——比如真誠的表達,比如那些確實被傷害過、又反芻過的痛苦。
楊蒙恩在線下的《笑果脱口秀》
楊蒙恩説起周星馳,那是他最喜歡、佩服的喜劇人。在周星馳的人生歷程裏,他看到了一個執着的人,如何堅持着讓自己着迷的事業,並最終創作了令人難忘的優秀作品,“很奇妙,看着他就是類似一條河,一路流過來,自己成了一個入海口。你不能説入海口是唯一的正確答案,但是他創造了一條通路”。
屬於楊蒙恩的這條河,正在尋找自己的入海口。
作者|南風窗記者尤丹娜
編輯|李少威
新媒體編輯|黃靖芳
排版|肖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