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娛樂新聞欄目為您提供最新娛樂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新聞、電影、電視、音樂等娛樂資訊,大陸港台明星八卦、明星緋聞、明星寫真和明星資料等娛樂信息。
未來幾年,你的出行會變成什麼樣?
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在家門口等你,
把你送到火車站或機場。
藉助面部識別軟件,
只花費了幾秒鐘就辦好了進站手續或登機手續
……
你不設想未來,怎麼會知道未來長什麼樣?
以上這些,
不知道有一天是否真的可以全部實現,
但 " 面部識別 " 現在已經成為事實,
並已在全國部分火車站、機場、海關實施了。
[關注]
武漢火車站開啓 " 刷臉 " 時代 自助進站只需 2 秒
圖為:武漢火車站東西進站口各設置了 16 台 " 刷臉 " 進站系統,取代了原來的 12 個人工檢票通道。
昨日,前來武漢火車站乘車的旅客發現,進站不用再走人工檢票通道了!記者在武漢站現場體驗發現,該站東西兩個進站口各設置了 16 台 " 刷臉 " 進站系統,取代了原來的 12 個人工檢票通道。如今,人工檢票通道暫時各保留 5 個,供身份證消磁、老年旅客,及無法識別旅客通過。目前,90% 的旅客進站,均使用 " 刷臉 " 進站系統。
武漢鐵路局人士稱," 刷臉 " 進站系統在武漢火車站全面啓用,這是繼廣州南站之後的全國所有火車站中的第二家。其他站均處於試用測試階段。
" 刷臉 " 進站最快只需 2 秒
" 這次的新設備反應蠻快!比以前的靈敏多了!2 秒鐘就能通過,以後真的不需要提前趕到火車站取票、排隊了!" 昨日,記者在武漢火車站看到,新設備比今年 1 月在該站試運行的測試版改進很多,以前需要人臉低頭識別,且識別範圍小,現在攝像頭進行了加高,人臉平視攝像頭即可,識別更靈敏,故障率更低。
" 人臉對着攝像頭區域,用右手將車票和二代身份證疊加,放到掃描區,進站驗票完成。" 記者看到,進站的旅客將自己的車票和身份證疊加(車票在上,二維碼朝前)放入掃描區後,注視屏幕," 滴 " 的一聲,2 秒內即可完成驗票,閘機自動開啓,旅客需快速通過。昨日上午,記者蹲守 2 小時發現,旅客無需排隊,很快就能驗證通過。
圖為:旅客正通過 " 刷臉 " 系統進站
三步教你輕鬆進站
第一步,當乘客進入通道,站在這個終端面前時,會看到地上有個黃色雙腳丫參考標識,乘客踩上去站立。
第二步,將車票和身份證取出,車票正面朝上,身份證則放在車票下面,將疊加在一起的車票和身份證放在掃描區掃描。
第三步,乘客抬頭看着攝像頭,完成刷臉。如果車票、身份證、人臉,三信息無誤,“嘀”的一聲,進站通道的閘機便自動打開。如果操作得快,3秒即可,操作稍慢點,6秒左右即可過關。
D 字頭還需取票 " 刷臉 " 進站
記者在現場蹲守發現,和此前的測試版設備反應較遲鈍不同的是,現在化妝後的女士、光頭男性等,也均可精準識別快速通過。武漢火車站系統維護技術專家餘意稱," 刷臉 " 進站系統基本可以覆蓋所有旅客,但戴口罩、墨鏡、帽子等還是需要摘下方可識別。
據介紹,在武漢站,目前持 " G " 字頭高鐵車票和 " C " 字頭城際動車票不需要取票,就可以使用二代身份證直接刷證進站或 " 刷臉 " 進站。而且,D 字頭車票無需取票的相關係統也正在研發中,應該很快就能實現全站所有車票都能 " 刷臉 " 進站,無需取票。需要説明的是,武漢站目前都是高鐵和動車、城際列車。
武漢鐵路局人士稱,從技術上看,普通車和高鐵動車均能實現無需取票即可 " 刷臉 " 進站,但武昌站、漢口站等全面實行無需取票直接 " 刷臉 " 進站尚需時日。隨着旅客越來越熟悉這一系統," 刷臉 " 進站速度還會提高,基本可實現隨 " 刷 " 隨走。
此外,其他城市,比如蘇州火車站、濟南火車站、蘭州火車站也實現了直接 " 刷臉 " 進站。
近兩年 " 刷臉 " 技術發展的很快,應用也逐漸廣泛。而就在前幾天,濟南為了整治交通,竟然用人臉識別系統針對闖紅燈的行人進行處罰、曝光。網上不是這樣説的嘛,在濟南還敢闖紅燈,人臉識別分分鐘讓你變網紅!
濟南交警部門在十字路口啓用人臉識別系統。圖 / 網絡
[新聞連連看]
人臉識別走向公共生活—— " 刷臉 " 真的安全嗎?
靠 " 刷臉 "0.7 秒登機、" 刷臉 " 識別闖紅燈的行人 …… 連日來,有關 " 人臉識別 " 技術的新聞引起輿論關注。有網友感嘆," 刷臉 " 就能認證身份,人臉識別技術將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有聲音質疑,市面上打着人臉識別旗號的產品太多,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是不是更危險了?
" 刷臉 " 登機靠譜嗎?
——網友:雙胞胎、整容臉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南方航空公司在河南南陽機場首先啓用國內首個人臉識別智能化登機系統,旅客在登機口 " 刷臉 " 即可秒速驗證登機,消息一出,人臉識別再度成為熱話題。
中新網記者從南航獲悉,上述智能化 " 刷臉 " 登機項目由南航、百度、廣電運通等公司共同聯手建設,通過不斷對業務流程、人臉圖像存儲、人臉識別算法、流程安全性及閘機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優化,準確率高達 99.77%。
南航方面表示,除了南陽機場,預計未來在廣州 T2 新航站樓、北京新機場都會逐步推廣並投入使用 " 刷臉 " 登機。
此外,南航已經開展了 " 刷臉 " 登錄、" 刷臉 " 支付、休息室准入、機場尋人等領域的研究,這些 " 黑科技 " 在未來亦將逐步投入使用。
據瞭解,由於人臉和指紋一樣,不存在遺忘攜帶的問題,同時又是安全係數極高的生物特徵,所以人臉識別常常被運用於支付、安防、登錄等場景。
網友則對 " 刷臉 " 感到十分好奇:雙胞胎也能分辨出來嗎、整容臉怎麼辦 …… 諸如此類問題紛至而來。
黃迪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深耕生物特徵識別、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等領域。他表示,在特定應用中,雙胞胎是可以識別出來的,但整容臉則取決於整容的範圍和具體部位。此外,從廣義的人臉識別角度上看,加上多光譜傳感技術,整容臉也能識別出來。
人臉識別走向公共生活
—— " 刷臉 " 真的安全嗎?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對利用手機 APP,通過面部識別進行轉賬、美化自拍、對電子相冊中的人臉進行分組等功能並不陌生。
最近,不斷有人臉識別在公共領域應用的消息傳出,比如,北京高鐵春運期間 " 刷臉 " 驗票、上海試點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曝光闖紅燈者且成效顯著,杭州各大駕校需要 " 刷臉 " 才能計時學車,重慶、深圳等地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尋回走失兒童,等等。
可以預見的是,今後人臉識別技術還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擔憂:人臉識別技術足夠安全嗎?
在今年央視的 3.15 晚會上,人臉識別技術漏洞遭到曝光,主持人僅憑一張觀眾手機裏的自拍照,經過簡單技術處理,就成功破解了人臉識別。
對於上述擔憂,黃迪表示,每一個技術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科技技術都是同時存在 " 攻 " 和 " 防 "。
他進一步解釋説,對於任何科技來説,各種意圖的攻擊是一直存在的,系統在受到威脅以後,會根據攻擊提出一些應急的預案," 攻 " 和 " 防 " 可以説是在共同進步。
黃迪告訴記者,實驗結果表明,在受限環境中,1:1 人證核驗的準確率高達 90% 到 95%,而 1:N 的人臉識別技術還不算特別成熟,往往需要人的參與和干預。
" 刷臉 " 登機、驗票、支付都屬於 1: 1 的人證核驗,即對某個人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證件圖像進行比對,而打拐、曝光闖紅燈者則屬於 1:N 人臉識別,即從 N 個人臉中找出 1 個目標。
" 刷臉時代 " 真要來臨?
——專家:人臉識別是趨勢所向 泡沫難免
從前沿科技研究到市場的 " 香餑餑 ",人臉識別技術僅用了短短几年時間。
中投顧問發佈的《2016-2020 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12 年人臉識別的國內市場規模還是 16.7 億元,到 2015 年就已經上升至 75 億元。
有觀點認為,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成為 " 刷臉時代 " 即將到來的佐證。也有聲音質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人臉識別未免有過度炒作之嫌。
格靈深瞳 CTO 鄧亞峯擁有 14 年計算機視覺方向的研發經驗,他認為,人臉識別是潮流和趨勢,得到了太多關注,難免出現一些泡沫。
" 對整個行業來説,泡沫不一定是壞事。" 鄧亞峯説," 總的來説,人臉識別不斷向前進步,效果的改善、硬件成本的降低,會使得它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他總結,整體上看,人臉識別的應用領域很廣。去年在驗證方向比較火,今年則多偏於在安防項目,以後像 " 刷臉 " 登機這樣的生活場景將是趨勢。
的哥楊天才被評為月度熱心市民。重慶市公安局 供圖
一路有你·平安建設”熱心市民組委會工作人員為楊天才送上鮮花。重慶市公安局供圖
3月23日,重慶的哥楊天才被評為月度熱心市民。一週前,他在協助渝中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時,被一把自制鋼珠槍擊中面部,所幸並無生命危險。
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e.cn),16日晚,嫌疑人劉某為躲避該局民警的抓捕逃往渝中區菜園壩大橋引橋上時,棄車沿大橋向南岸方向逃竄,並翻過大橋中間隔斷到對面馬路。在車流中,劉某攔下一輛黑色越野私家車準備逃離未遂後,奔跑數十米又跳上一輛出租車,逼迫出租車駕駛員楊天才立即加速開車企圖逃離。
23日,的哥楊天才講述其協助民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經過。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圖
楊天才回憶,事發時,他正搭載一名乘客經過菜園壩大橋。一名男子突然繞到出租車後,拉開右後門上車,並向他大吼:“快點開車!”
45歲的楊天才從未遇到這樣的情況,腦子一片空白的他楞了幾秒。幾名便衣警察隨即趕到,亮出證件,並示意楊天才不要慌亂。劉某見楊天才沒有反應,將一把自制鋼珠槍抵在楊天才的頸部。
“原來是在抓歹徒,可不能讓他跑了。”楊天才當即決定拉起手剎,並順勢用肩部把槍頂開。這時,劉某扣動了扳機,槍口中發出的鋼珠擊中了楊天才的面部。
民警在將劉某擒獲後,立即將楊天才送往重慶市急救中心救治。經檢查,楊天才的鼻腔內有一顆鋼珠狀異物,已通過手術取出,目前正在恢復治療。
據楊天才所在的重慶市黃埔出租車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楊天才開出租車已有9年,是公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員,從未接到過乘客投訴。得知楊天才住院後,公司已前去慰問併為其墊付了醫藥費。
渝中區公安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因協助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楊天才被“一路有你·平安建設”熱心市民組委會評為“3月月度熱心市民”。犯罪嫌疑人劉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對話:
澎湃新聞:當時知道抵在脖子上的槍是一把能擊發鋼珠的劣質仿真槍嗎?
楊天才:他(嫌疑人)是從我側後方拿槍抵到我的,沒看清楚是什麼槍,當時也很慌,以為是真槍。要是真槍的話,我可能就沒命了。
澎湃新聞:為什麼第一反應是把手剎拉起?
楊天才:那種情況誰遇到過,腦子還不都是一片空白。主要是警察趕到了,我知道他(嫌疑人)跑不了了。而且車上還有乘客,得保證乘客的安全。我也算是老師傅了,也就是下意識吧。
澎湃新聞:家人知道你受傷,有沒有責怪你?
楊天才:沒有沒有。他們都覺得我挺勇敢的,就是剛開始聽説我被槍打了,挺害怕的。後來醫生説沒有生命危險,就放心了。我還是運氣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小囡囡”:贊一個
(1970-01-01)
先帶領大家看一下做出來的效果對比圖
1、首先新建文件,然後將圖片導入到舞台。
2、其次將成龍大哥的臉拉進來,大概對應位置
3、隨後那我們將透明度降低,把眼睛鼻子嘴都對應上
4、把畫面的透明度調的再高一些,橡皮擦硬度設為0,流量給個大概30%左右,用橡皮工具擦除邊緣的部分。
5、通過曲線將臉部的亮度和下面臉部顏色接近,做到色澤差不多
6、這時候我們再調整藍色通道亮度,可根據自己換臉的皮膚色澤自行進行調整。
7、然後再用橡皮擦微微除掉邊緣的部分
8、最後我們將上下臉合併調整一下亮度,好了大功告成
效果還是棒棒噠!
對於web前端的學習有不懂的,或者不知道學習路線,不知道學習方法,不知道該如何紮實能找到工作的朋友,我還是要推薦下我自己建的前端學習羣:477149581,首先你要是前端黨,其次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牛,我都挺歡迎,小白嘛,主動點多問問題也就學好了,羣裏每天分享乾貨,包括我自己最近花了一星期整理的一份適合2017年自學的最新web前端資料,送給大家,歡迎初學和進階中的小夥伴。
(2017-08-09)
“世界上最值得玩味的表面乃是人的臉。”格奧爾格·克里斯多夫·利希滕貝格在《草稿本》中這樣説。
當人出現在圖像中時,人臉總是成為圖像的中心。而與此同時,臉卻仍以其特有的鮮活和生動,與一切將其固化為圖像的嘗試相對抗。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新書《臉的歷史》中,作者漢斯·貝爾廷探討了臉和圖像之間的這種張力。
《臉的歷史》一書第三章節《殖民地博物館中的面具》,作者試圖闡釋殖民地民族面具在殖民者眼中是如何脱離了其原初意義,被誤讀和再造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經授權發表。
《臉的歷史》書封
萊利斯的報告最初發表於超現實主義雜誌《米諾陶》(Minotaure)的某期專刊,僅此一點即可表明,此篇報告是包含了殖民地民族面具研究的現代藝術接受史的組成部分。面具所帶來的陌異感、它作為異域珍奇所散發的魅力,勾起了現代殖民者的掠奪慾望。按照西方人對臉的理解,面具在通常情況下只具有謊言和欺騙的含義,因此在西方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他者”。面具作為“非臉”成為一種崇拜物,為種種文化誤解提供了基礎。在西方人對面具的關注中,來自民族學的研究興趣是如此迫切,以至於面具與西方人臉孔之間的任何相似性都被漠然置之。可想而知,其結果便是面具作為展品被放進了專門為此建造的博物館。在這樣的博物館裏,面具被迫與其特定用途相分離,充當了人種學家的研究和獵奇對象。
殖民地官員從探險途中帶回了數量驚人的面具,它們被作為來源地不明的展品存放在殖民地博物館內。此時的“面具”迅速成為一切來自殖民地的人工製品的代名詞。然而,非洲殖民地博物館中的面具對於當地人而言,已不是面具,其原初的意義已被剝奪殆盡。沒有了佩戴它的活人的身體語言,面具陷入喑啞,成為一個物品,一個無生命的表面。與佩戴者及其角色的雙重分離使面具淪為展品,這一點背離了面具製作者的原初意圖。非洲語言中沒有表示面具的專有名詞,因為面具即它所展現的那張臉。在此,一道無法逾越的文化屏障將殖民者與面具製作者截然分開。
這種為所謂“自然民族”的人種製作活面具並將其放進人類學博物館加以展示的實踐,形象地反映出殖民者與土著民族對面具的不同理解。在柏林人類學、人種學與史前史協會的人類學博物館中,不難見到類似實例的展示。1890年前後,柏林卡斯坦蠟像館(Castan’s Panopticum)以柯尼斯堡醫生奧圖·席爾隆(Otto Schellong)此前為原德國殖民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土著居民所做的石膏面具為原型,製作了一批彩塑形式的活面具。在為人類統一大唱讚歌之後,歐洲人又用新的進化觀念再一次劃定了舊日界限。不久即被攝影和電影所取代的石膏塑像這一文化實踐,通過對人種的描摹建立起一套生動逼真的檔案。土著人被迫屈從於一個將他們的臉轉化為科學研究對象的過程。他們本身以歐洲面具的形式被博物館化,他們所製作的面具則被送入了博物館的另一展廳。在上述兩種情形之下都同樣出現了“面具”概念,這一點不免讓人感到奇怪。但二者的相似性在於,與祭祀面具一樣,活人的臉也被作為異域物品靜置一處,以滿足西方人的獵奇心理。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的臉模,約1890年,路易斯·卡斯坦製作,《卡斯坦蠟像館》(2009年6月)封面,柏林
西方文化對非洲和大洋洲土著民族面具的理解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收藏者、人種學家和藝術家在其中相繼發揮過一定作用。同樣一張面具作為物品,儘管在外觀上無一變化,在西方人眼中卻很可能大相徑庭。很少有研究者曾嘗試在臉的文化史中賦予面具以一席之地。面具始終是關於臉的理論文獻中的一個盲點;而與此同時,臉往往與白種人的面相學聯繫在一起,或者被劃歸入繪畫、電影等媒體史範疇。面具所反映的土著人關於臉的陌生觀念被交由人種學家進行研究,或者説被加以區別對待。而即便是人種學也很少將同一地點關於臉的社會實踐和麪具結合在一起加以觀察。
將面具視為臉的替代形式這一觀念,受到19世紀的流行概念“拜物教”(Fetischismus)的阻礙。“拜物”(Fetisch)這一殖民概念,在最初僅僅意味着一種陌生和不可理解的“人造物品”,歐洲文化中沒有與之相應的概念或圖像概念。因此,拜物往往被理解為一種能夠賦予無生命物以神秘意義的原始世界觀。作為藏品的面具則因純粹的物性而喪失了原有功能。提出了“商品拜物教”這一概念的馬克斯,對一位名叫夏爾·德·布羅塞(Charles de Brosses)的人類學家的著述甚為熟悉。二者的相似性在於對某種取決於消費者或收藏家而非物品本身的商品的物化崇拜。人們將陷入沉默的物神劃入其“原始”來源地的文化實踐,卻未能洞穿西方文化的佔有行為本身即內含了一種拜物教。
從面具到屬於先鋒流派的“黑人藝術”(日後被稱為“原始主義”),作品的轉變過程在此不加贅述。卡爾·愛因斯坦(Carl Einstein)曾在發表於1915年的經典之作《黑人雕塑藝術》中寫道:
“只有當面具沒有個體,不受個體經驗所束縛(……)時,它才會獲得意義。我願意將面具稱為一種僵化的迷狂(……),這種奇特的僵滯表情意味着表情所達到的最終強度,它擺脱了任何一種心理生髮過程(……)。在面具中,立體主義的觀看暴力仍舊掌握着話語權。”
面具被簡化為一種由立體主義觀念所主導的審美體驗。這裏的談論對象已不再是臉,而臉與任何形式的肖像之間的差別則被認為是偉大的抽象主義——現代藝術隨之開啓——催生劑。早在1914年11月,攝影師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便在他的紐約畫廊舉辦過一場題為“現代藝術之根”的非洲土著木雕展。
超現實主義畫廊展品圖錄封面,巴黎,1926
1926年,超現實主義畫廊在巴黎落成。在題為“島嶼之物”的開幕展上,異域物品與曼·雷(Man Ray)的作品被並置一處。曼·雷的一幅攝影被赫然印在展覽圖錄的封首。據藝術家本人介紹,這幅作品展現了大洋洲尼亞斯島(Nias)上的一個月圓之夜,畫面前景中是本次展覽上的一件展品——來自尼亞斯島的土著雕像。詹姆斯·克里福德(James Clifford)48用“人種學超現實主義”一詞準確概括出了超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特點。與民族學研究不同,這場超現實主義美術展是一種以面具和稀有“物品”為對象的宗教祭祀,物品的闡釋權歸文學家所有。在這裏,時代及來源方面的一切差異都被取消,因為這些“物品”完全是“超現實的”,很難像以往那樣加以準確歸類。與此同時,對面具的闡釋也發生了逆轉,正如克里福德對超現實主義運動所做的描繪,人們不假思索地“將面具與色情、異域和無意識聯繫在一起”。
《黑與白》,曼·雷,1926年攝影
同樣出自1926年的還有曼·雷的另一幅作品《黑與白》(noire et blanche)——或許也是這位藝術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這是一個寓文字遊戲於其中的題目。這幅“黑白影像”彷彿呈現了一個雙重主體:面具與臉。畫面中,曼·雷的模特,蒙帕納斯的吉吉(Alice Ernestine Prin)臉貼桌面,手託來自象牙海岸鮑勒(Baule)的土著面具。臉與面具間的差異被有意識地加以破壞,使得兩個不同的偶像形成一種對比。在此,模特的臉完全成為一張面具,而非洲面具則化作一張臉。惠特尼·查德威克(Whitney Chadwick)曾指出,曼·雷的這幅作品最先並不是在美術期刊或藝術展上推出的,而是作為配圖發表於時尚雜誌VOGUE。配圖文字中提到了“女人的臉”(visage de la femme),表明女性在此仍舊與“原始自然”聯繫在一起,以其特有的性別和陌異感製造出一種令人驚恐而迷戀的印象。在“原始”面具的近旁,女模特光潔而淡漠的臉龐在物(交換對象)與自然之間搖擺不定。殖民文化對面具的認識也以一種雙重方式得以反映,面具被加以任意闡釋,沒有人追問它們的來源。這幅作品問世之際,所謂的“戀黑情結”(Negrophilie)正在巴黎風靡一時。在香榭麗舍劇院上演的夜場節目“黑人歌舞”(Revue Negre)中,當紅明星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同時也是以收藏品的形式為人熟知的面具的化身。曼·雷作品的魅力在於兩張臉之間那種被強化的相似性,其中一張臉(即非洲面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物,而另一張臉雙眼緊閉,散發出一種美輪美奐、令人沉迷的物的光輝。通過二者的並置,無論是對於作為藏品的面具,還是被化簡為消費社會中的物神崇拜的臉,這種雙重編排都沒有予以任何説明。
那些“凝聚了濃厚詩意”的珍稀物品令超現實主義者們痴迷不已,他們熱衷於收集來自異域民族的奇珍異寶,並用自己的眼光加以重塑,使之成為超現實主義世界中的一個獨特現象。20世紀20年代,超現實主義流派的“掌門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將他的工作室設為一間私人博物館,其中收羅了形形色色的藏品,在外人眼裏,這些藏品千差萬別,而布勒東本人卻頗為自信地否認它們之間有任何差異。他總是樂此不疲地讓攝影師拍下他被包圍在眾多藝術品和麪具中的畫面。布勒東的收藏彷彿是他內心世界的寫照,他甚至極力説服一些藝術家友人將他們的作品掛在面具和人偶旁邊。在1960年吉美博物館舉辦的《面具》展覽開幕之際,布勒東又一次撰文描寫自己眼中的世界圖景,而他的這種世界圖景在當時已然成為歷史陳跡。
文章標題《鳳凰的面具》喻示着面具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布勒東明確引用了人類學家喬治·布勞(Georges Buraud)在1948年出版的一部關於面具的著述,後者在書中將“斯芬克斯的臉”作為面具的起源。布勒東寫道,面具似乎並不屬於它附身其上的身體,但它同時又源自這個身體,並以其獨特的方式吐露着身體的秘密。“斯芬克斯是一個面具”,正如“女人在某些時候佩戴的假面”。此外,作者還提到了死亡面具,它們彷彿“溺斃於塞納河的那個美麗的無名女子”,與我們的記憶圖像迥然有別。“面具曾被作為一種工具,原始人用它來分享存在於這世界上的靈異力量,如今它仍未衰落。”誰在注視面具的時候擺脱了那種觸及“我們內心慾望”的“情感紐帶”,真正的問題便在他身上出現了。但什麼是“真正的問題”?布勒東充滿詩意的隨筆與列維-施特勞斯的民族學闡釋談論的是同一個展覽,對比二者將會發現,無論是從詩學角度還是科學角度做闡釋,都屬於一種自我反觀的既定話語,二者都未涉及不同面具文化所折射出的臉的歷史這一問題。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譯者: 史競舟 )
(2017-07-19)
1994年,四川女子李先玉在回家路上撿到一名被父母拋棄的嬰兒,嬰兒面部嚴重燒傷。22年來,家境貧困的李先玉最大的願望就是為被毀容的養子“換臉”。昨天,記者從武漢市第三醫院獲悉,通過華中燒傷婦兒基金,22歲小夥趙雪成獲贈20萬元捐款,醫院也表示,力爭將趙雪成的面貌恢復正常。
趙雪成的故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後,引發諸多關注。在昨天的捐贈儀式上,李先玉泣不成聲。1990年,李先玉離開家暴的前夫,從四川改嫁到湖北襄陽。1994年春節前夕,李先玉在路邊遇見一個面部被嚴重燒傷的嬰兒,便把孩子撿回了家,取名趙雪成。因醫療費太貴,她只能買些藥治療。孩子的五官因瘢痕攣縮擠作一團,上小學後,受不了同學的嘲笑和欺負,趙雪成讀了一年就輟學了。
李先玉、趙雪成母子接受採訪。
如今,22歲的趙雪成完全沒有勇氣走向社會。今年1月,李先玉帶着僅有的5萬元到重慶一家醫院為趙雪成整形,由於治療難度太大,經費又不足,手術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他們來到武漢求醫。
前不久,一家醫療企業中國大區負責人主動聯繫武漢市第三醫院副院長謝衞國,問他能不能修復趙雪成的臉。得知修復有望、費用為20-30萬元,這位意大利女士同意捐助20萬元,幫助趙雪成“換臉”。
昨天,首筆捐助5萬元已到賬,醫院發動醫護人員為趙雪成捐款4萬多元,並給予最大程度減免。謝衞國介紹,趙雪成屬於面部燒傷後嚴重瘢痕攣縮畸形,需要做多次手術,治療週期長達半年到一年。
(原題為《貧困農婦來漢為毀容養子“換臉”治療週期超半年需多次手術 一位意大利女士捐助20萬元》)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聞過則喜”:給外國知名母校捐款的大善人應成立助人基金。
網友“美靈人心ヽ( o・ェ・)ノ猴年大吉”:感謝這位善良耿直的意大利友人,謝謝你!也希望這個小夥子的整形手術成功!也感謝這位勇敢執着的媽媽!
網友“Esther”:這位養母真的很善良。意大利女士也是好人。
網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網友“dreamertank”:真的眼淚奪眶而出,祝福。
網友“Tamato”:這位母親很偉大啊!為了收養的嬰兒操勞的頭髮都白了,值得尊敬!
網友“言語道斷”:感謝這位意大利女士。
網友“請輸入暱稱”:人間自有真情在
網友“獨自飄零”:真偉大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