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影評KOL(意見領袖)堅定檄文在社交網絡上的發酵,熱愛電影真品質的呼聲終於“倒逼”院線和片方做了前所未有的妥協,在電影《諜影重重5》上映不過三天左右的時間內做了版本調整,所有具備3D放映條件的影院也同時可以下載2D版本的秘鑰,影迷朋友們終於可以去掉沉重的眼鏡,不用擔心在欣賞伯恩如何花樣揍人、品味孤膽英雄的暗夜無邊時,會因為不適而嘔吐。
這是好事,説得直白點,中國新一代成長起來的部分電影觀眾不再是被片方單方面投餵,我放什麼你就得看什麼。
不少觀眾經過相當長時間內KOL和部分媒體負責任的薰陶,能夠安靜等完字幕看漫威的彩蛋,也知道影院燈泡的亮度直接影響3D的效果,更有甚者,有人打飛機出境提前觀影,或者看他們想看的版本。
所以,《諜影重重5》特供3D這件事到此,其實也算是影迷階段性的勝利。作為第一部被圍攻版本問題的分賬大片和國外經典IP,環球公司在此的作用就相當於被吊打的典型。
但是真的不要太樂觀,特供、低成本改制3D版本的現象未來不會少,《諜影重重5》 上映三天票房超過一億五,從更大的數據來看,其實我懷疑,很多觀眾壓根不知道有2D這回事。他們只知道,這是大片,票價那麼貴只有戴眼鏡看才值得。
從這裏就要説説三弟(3D)跟中國電影人的一段孽緣了,從一些散見的圈中逸聞就能折射出中國電影人面對這位仁兄時微妙的心態。
3D對於一些片方來説,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票價,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3D的效果並不太上心,也不打算在改制上投入過多的成本,有一筆賬是在他們心裏算的,卡梅隆改自己的經典《泰坦尼克號》做3D,花了一千多萬美元,擱國內這些片方來説是絕不可能。但是,他們會在電影拍攝後期強迫導演意志,推出3D版,比如吳宇森就是這樣被“綁架”了,並且被逼得夠可憐,首先是一部完整的作品硬拆成上下兩集,成為超長預告片和正片,然後就是推出3D版本,實際的效果就是戴上眼鏡和摘下眼鏡沒區別,主演的臉更大更近而已。吳宇森對3D的評價是:不是電影,是玩具。
婁燁的《推拿》,純粹的作者電影,居然也曾被建議出3D版(我懷疑可能在後期改制),被婁燁拒絕了,如果這一建議被採納,那就意味着我們將看到“很立體很血腥”的場景,就是郭曉冬如何用刀劃開自己的肚子。同樣的,姜文早在《讓子彈飛》拍攝期間也接到類似的建議,終於在《一步之遙》實現,他個人的評價是:3D不是新東西,跟他一樣老,就是立體電影,陳佩斯他爸就演過,叫《魔術師的奇遇》。
徐克在推出被圈內肯定居多的3D電影《龍門飛甲》之前,曾經專門搞了一部試手的作品,叫《抓猴》,演員陣容有陳曉東、楊采妮等,其實該片本來只打算拍成短片,結果堆積的素材容量大,接近長片就被保利博納作為新片計劃對外介紹,有趣的是,五年前的東西至今沒有出來,今年年初還放在2016年片單中,但《三少爺的劍》突然從七夕檔改到賀歲檔,理由是爾冬升和徐克對3D技術精益求精,那《抓猴》呢,恐怕要繼續神秘缺位了,呵呵。
像徐克那樣醉心於電影新技術的導演並不多,阿甘算一個,對外稱是國內嘗試3D技術最早的第一批電影人,在2010年拍了所謂的真3D《唐吉坷德》(爛片!),曾經説未來電影都應該是3D的,並且像《歲月神偷》這樣的文藝片都應該拍3D版。只好送上一句呵呵噠。不過他最近的一部電影《鋼刀》,很顯然還沒有搞清楚3D和CG效果之間的區別吧。
由此可見,三弟(3D)因為卡梅隆的《阿凡達》進入中國之後,就成為不少導演要去打交道的麻煩,實際上就是要錢還是要臉的問題,能兩者兼得的人少之又少,不是誰都能像李安有足夠的創作環境和話語權。
2012年8月,北野武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曾嘲諷3D技術,覺得除了成人電影,根本沒有必要拍3D。一語成讖,同年香港電影人就真的搞出3D版的《玉女心經》,後來還有《一路向西》,一時間不少影迷專程去香江一睹為快,不過實際的效果可能主要是,大,深,很飽滿。後來,這股風潮幾乎偃旗息鼓。因為大的效果,IMAX巨幕是可以做到的。並且國內的聰明人,還做出有中國特色的DMAX,當年諜戰電影《聽風者》就打出DMAX專場的噱頭,筆者親見的效果呢,就是屏幕很大,然後幾位主演臉上的疙瘩看得好清楚啊,果然是歷劫佳人。
事實上,無論是3D、IMAX還是DMAX,客觀上説是很符合傳統的中國觀眾審美趣味的,那就是“羊大為美”,的確是成人電影的需求,就是大、深以及飽滿,這樣才值回票價。這麼説來,范冰冰是最適合給3D技術代言的女演員咯,開玩笑。
幸好觀眾審美會進步,話語權在加強,所以才出現“逼宮”環球的事件出現,但願從今之後,電影導演如戀愛擇偶,大胸撩人,平胸風雅,大家都有得選,才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