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畊宏火了健身也火了,但健身鏡好像沒火
從2020年的Switch健身環,到2021年中各大廠商都在熱炒的電視健身,再到2022年春天“頂級流量”劉畊宏,居家健身或者説客廳健身概念已然成為大眾事物。人們即使足不出户,也要通過適當的內容和節奏保持健身,進而達到健康、瘦身、塑形等目的。
健身在大眾羣體的興起已經掀起了健身餐、筋膜槍的一輪高潮,來到客廳健身領域,資本看上了看上去很時尚的細分品類——內嵌屏幕能指導在家健身的智能健身鏡產品。短短一兩年間,智能健身鏡僅有初創公司參與,變成了大廠也躍躍欲試期望分得一杯羹的賽道。
只不過,這面試圖讓人動起來的鏡子,真的有那麼大的魔力嗎?
電視橫着放,就是智能健身鏡?與筋膜槍類似,智能健身鏡同樣誕生於健身文化和商業化都更為旺盛的美國市場,而後被嗅到機遇的人帶到國內。先是有在2020年被Lululemon(北京冬奧會上賺足了眼球的加拿大運動服裝品牌)收購的Mirror,然後有較為高調還開出多家線下店的FITURE,以及百度孵化的小度。
算上規模較小的品牌,智能健身鏡賽道下已經進入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品牌,不過這並不意味着百花齊放,反倒是產品幾乎都像從一個模子裏出來的,難以直接從外觀上快速辨認。智能健身鏡大都近似於落地鏡,修長的鏡面中嵌入大尺寸屏幕和揚聲器,且有智能模塊聯網顯示內容。
健身內容是智能健身鏡成立的核心因素,通過屏幕呈現的各種在家也能完成的健身項目視頻,幫助用户熟悉動作、跟做並達成鍛鍊效果。結合智能系統實現的運動量、消耗熱量、運動時長等數據統計,可以長期地輔助用户完成健身需求,在概念上講就像是在家請了一個私人教練。
主流品牌多少會在智能健身鏡外觀細節上花點功夫,有的還會打出一些設計獎項的招牌。大部分採用43英寸或32英寸液晶面板。這些並不一定是做好健身體驗的最佳尺寸,但在同時期面板綜合成本環境下,該尺寸會是最符合生產和銷售需求的。
2021年至今,智能健身鏡主流售價發生了不小變化,從最初的近萬元降到中高端產品5000元左右,入門級可下探到3000元的級別。為了支撐起使用率,廠商們還加入了語音交互甚至是中老年和兒童內容,儼然一個加大號智能音箱或者橫着放的電視,只不過以落地鏡的形態出現。
從產品來看,智能健身鏡還處在一個相當早期的發展階段,幾乎所有的玩家都是藉着客廳健身這個概念的興起而進入,還沒有在產品層面上帶來多少特殊價值。雖然在功能數量上越發接近常見帶屏智能設備,但要人額外花數千元購置智能健身鏡,還得迴歸到輔助健身核心價值上。
概念很酷,但難見不可替代性同樣能在幾乎所有產品上看到,智能健身鏡試圖提供先購買硬件本身,然後提供輔助健身並轉入長期服務收費的商業體系。每款產品都有花式繁多的健身項目和互動性健身功能,也會有定製健身計劃、健身視頻課和直播等長期付費內容,營造出跟着做就能達成健身目標的氛圍。
問題就出現這,瞄準了客廳健身的直接競爭對手們,能提供與智能健身鏡高度重疊的功能和體驗,而用户獲取這些要花費的功能和代價,會比直接購入智能健身鏡低了數千元。在短視頻、電商直播等營銷內容中被形容成客廳健身神器的智能健身鏡,需要説服消費者的硬實力。
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是智能電視,它早就佔據了家中可以活動開的主要空間,而且在電視廠商發力智能化和互聯網服務的現在,除了不具備鏡子豎置一般更能完整了解人體動作的物理特性,那些在線獲取的健身課程、運動指導都能呈現,就連人體跟蹤也可外接攝像頭支持。
接着是在2020年初“一環難求”的健身環,普拉提圈本身的特性讓健身內容和強度,都來得比約等於自重訓練的健身鏡們豐富。儘管健身鏡都會把內容質量作為核心競爭力,但在專業遊戲廠商打造的健身環面前,在吸引完全沒有健身經驗的人使用、提供陪伴上還是後者更具優勢。
還有已經成為部分智能健身鏡內容供應商的Keep等健身平台,它們與智能健身鏡合作的同時也存在競爭關係。用户通過手機就能直接瀏覽播放健身課程,付費內容也與健身鏡上獲得的無異,在對價格更為敏感,同時沒有那麼高強度訓練需求的用户面前,健身平台顯然更吃香。
最後是劉畊宏們,這些通過視頻錄播或直播提供的健身課程,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跟練需求,有類似健身房的陪伴屬性還幾乎完全免費。不過無論是健身環、健身平台還是出現在視頻裏的健身教練,他們都沒法對用户的動作做出任何指導,更不可能管理長週期健身成果。
這也是那些沒有內置攝像頭的智能健身鏡被評價為“雞肋”的原因,有人願意花費數千元購置,就是看中了內置的健身內容和攝像頭運動跟蹤實現的健身指導服務——在沒有真人一對一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智能健身鏡功能完成等效的健身項目。若沒有攝像頭,諸多設想都不能成立。
做好產品,不能為生造需求而生至少在當下,智能健身鏡還沒有徹底解決如何提供核心價值的問題,僅僅是少數嚐鮮者的大玩具,或者是通過滿足健身的概念引發衝動消費產品。它的不温不火不僅體現在網絡上依然少見正面評價,也體現在主流電商平台中,頭部品牌銷售額將將過千的數字中。
到了可以預見的將來,智能健身鏡或許會迎來一地雞毛。對於普通用户而言,它沒法像普通的落地鏡或者電視那樣轉賣處理,購機贈送的在線健身內容到期後,與硬件綁定的內容付費定價也會讓人糾結。要是廠商轉型或退場,後續的內容運營和售後服務如何維持,同樣值得探討。
因此,智能健身鏡若想讓這條獲得拓展空間,還得認真思考為客廳健身提供更多價值。一降再降的價格、清新好看的外觀、“30天體驗無理由退”的承諾固然誘人,但健身真正讓人喜愛的,還是通過堅持揮灑汗水改造身體獲得的成就感,以及健康的體魄。
歷史已經給過人們無數教訓,隨着生造需求而生的產品,往往不會有太長的生命,更無法創造更多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