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上陽賦》這部劇裏要説誰最心狠手辣,非王太后莫屬。很多人討厭她,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又清楚地記得劇裏的這一幕:
王太后哭着對先皇説:
“曾經的寰汐,也只不過是想憑藉丈夫的愛來維護自己的女人,是誰,一次次地用寒刀切斷她的奢望?”
她問先皇,到底是因為什麼把她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先皇的回答是:“怪只怪,你是王氏女。”
先皇為什麼對王太后不好,就因為先皇忌憚王氏在朝中的勢力,幾十年來對王太后處處防備。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王太后的另一面:痛苦、無奈。
劇末,王太后的兒子死了,唯一的孫子不知所蹤,甚至她在臨死前也未曾見着孫子一面。王太后最後病死在華光殿外的情景更讓人唏噓不已。
王太后作惡多端,有這樣的結局固然是惡有惡報,自作孽不可活。然而,我還想對女人説,婚姻裏沒有愛,可以過完一輩子,只是這樣的婚姻對女人來説實在太殘忍,它真的會將一個女人逼瘋:心狠,不信任,看不得兒媳好。
心狠
王太后是真的心狠。
為了權勢,她既可以謀害那些不相干的人,也可以毒害丈夫,刺殺親哥,就連對曾經用性命保護她的親侄女王儇也絕不手下留情。
一開始,先皇是王藺派人下得毒,但是王太后得知王藺毒害先皇的真相後,看到了利益,便毫不猶豫地與王藺結了盟,繼續給先皇吃毒丸。
王太后的親哥王藺謀反失敗了,他被流放至苦寒之地。王太后想到的是不能留下後患,她絲毫不顧念兄妹之情,派殺手刺殺王藺,第一次失敗了,又加派了人手,並下令一個月內必須刺殺成功。
王太后謀劃圍剿王儇丈夫蕭綦的時候,前一秒,她回憶着王儇是如何不顧安危護在自己身前,擋下薛宦的行刺,甚至動情地説着自己有多疼愛王儇;後一秒,她便想到王儇聽聞蕭綦死訊的時候定會不休不饒,盤算着取了王儇的性命,以絕後患。
王太后的眼裏只有皇位,只要她覺得誰擋了她兒子的路,都會想辦法除掉,絕不心慈手軟。
為了一己私利心狠手辣的人,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情。
不信任
王太后對哥哥王藺,從來都是有所防備的。一方面,她仰仗哥哥,希望王藺能真心實意的輔佐她的兒子子隆順利登上皇位;另一方面,她又擔心王藺在朝中的勢力過於龐大,將來無法掌控。
蕭綦沒有被王藺招至麾下,王太后是暗地裏高興的,同時,她也在招攬朝中大臣為已所用。
王太后不信任親情,也不信任別人之間的感情。
在王太后的眼裏,蕭綦對王儇的深情,從來都是別有目的的。
王藺謀反即將問斬,蕭綦拿着手裏的免死金牌在大殿外跪了一天一夜,皇上才免了王藺的死罪。蕭綦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王儇,因為王儇已經失去了母親和孩子,再也承受不了失去父親的痛苦了。可是,蕭綦所做的在王太后看來只是在王儇面前“唱恩愛的大戲”。
蕭綦為了彌補新婚之夜舍王儇而去的遺憾,在豫章王府設喜宴迎接王儇回府,並當眾宣佈此生只有王儇一個女人。可是,這一切在王太后眼裏卻是頗具心機的。她鐵定地認為蕭綦是“打着痴情的幌子推了一堆的麻煩”,他是為了拒絕京中各士族結親才這麼做這麼説的。
不被愛的人,對人是缺乏信任的。
看不得兒媳好
皇后突然早產,子隆緊張的來回踱步。王太后告訴他哪個女人生孩子都是這樣,不用大驚小怪。子隆説了一句“今非昔比”,王太后馬上提高了聲調:“皇后比母后高貴?”嚇得子隆不敢説話。
王太后不喜歡皇后,不僅僅因為皇后姓謝不姓王,更重要的是王太后會對比自己當皇后時的處境。
王太后當皇后時,先皇不愛她,她得不到愛,還要做好皇后的本分,對先皇獨寵謝貴妃忍氣吞聲了幾十年。王太后覺得自己就是那樣過來的,現在兒媳婦謝宛如既然是皇后,就應該像她一樣,不能惦記兒女私情,凡事以江山社稷為重,否則就是不配做皇后的。而自己的兒子,當今的皇帝,更不應該把心思都放在皇后一個人身上。
王太后一生都在為兒子子隆籌謀,她把兒子放在第一位,也自然的要求她的兒子把她放在第一位。
媽,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套在兒子身上的枷鎖,更是兒媳的噩夢。
寫在最後
王太后年輕的時候,應該也像王儇那樣,美麗,聰慧,對未來充滿期望。
只是這一切都被無愛的婚姻磨滅了。
在我眼裏,王太后既可恨又可憐。
女人這一生,婚姻太重要了。嫁給一個愛自己的人,日子如和煦春風,温暖愜意;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這一生該是多麼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