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同胞!”正在熱映的電影《萬里歸途》用逼真的畫面,動人的情感展現了艱險的撤僑之路,更讓外交官堅守使命的無畏精神留在了觀眾心中。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為了真實還原撤僑歷程,劇組不僅在故事上查閲大量資料,服裝造型上也花費了很多功夫。
造型指導李宙透露,“真實”是她此次設計的關鍵詞:用服裝造型的細節詮釋戰場的殘酷與撤僑的不易。
本期《幕後》,就讓我們跟隨《萬里歸途》造型指導李宙,解開影片的“造型密碼”。
1.外交官造型 代表國家形象
《萬里歸途》的主角是外交官,他們的舉手投足都代表着國家形象,在服裝穿着上也是如此。
李宙和團隊參考了大量新聞資料,並與現實中的外交官羣體交流,最終選擇以西裝襯衫為主體,突出身份的莊嚴感。
“本地人穿着比較鮮豔豐富,對比起來,我們的外交官更加莊重肅穆,形成了一種反差,能夠將主演突出出來”李宙説。
同時,考慮到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面料設計上選擇的是輕薄材質,西裝外有時會套上衝鋒衣。此外還注意了整體色調要與周邊環境和故事氛圍相契合,不能過於跳躍。
由於身份和性格不同,每個外交官也有量身定製的細節設計。比如,張譯飾演的宗大偉在表演給妻子打電話報平安那場戲時,就在現場找到了一頂阿拉伯風格的帽子,遮住了新添的傷疤,是張譯的即興發揮。
至於王俊凱飾演的成朗,則需要通過妝發和衣着的調整,減少他自帶的“帥”和“乖”的感覺。
李宙解釋道:“他本身的長相是特別有少年感的,眉毛和睫毛都很濃密,顯得特別年輕,把眉毛去掉一些之後,會更加鋒利有層次感。”
還有一個細節,成朗是外交官團隊中除了大使外,唯一系領帶的人,也暗含着人物希望自己在外表上更加成熟穩重的心態。
2.配角同樣出彩 細節展現人物特點
326713步,是很多觀眾看完《萬里歸途》後久久縈繞在腦海中的數字。
不僅是記步數的打工人,電影中的125名中國同胞每一個都是鮮活的個體。導演和演員在有限的空間中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造型團隊也儘可能地賦予了他們個性化的元素。
通過查閲真實影像資料,李宙和團隊發現他們大部分是建築工人或企業工作人員,就還原了真實照片中帶着安全帽撤離的細節。
還有“酒鬼”、“黃毛”、“精緻女老闆”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在妝發和服裝設計上都呼應了人物特點,讓角色更加立體豐滿。
除了中方角色,幾位叛軍的造型設計也令人過目不忘。為了凸顯人物暴戾瘋狂的狀態,色彩運用上增添了衝突和對撞,比如紅頭巾配綠夾克等等。
同時,基於影片整體的寫實基調,在反派的造型處理上也避免了過於誇張,“我們也嘗試過光頭的方案,但那樣就有些臉譜化了,所以最後選擇了長髮戴面具的形象。”
李宙解讀道,很多在戰爭中面部受傷的人,都會選擇用面具遮擋可怕的面容。這與人物扭曲的內心和虛偽的行為形成了巧妙的呼應,既符合現實又充滿了戲劇性,對塑造角色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3.穿越槍林彈雨 “彈孔”傳遞工匠精神
在沙漠中長途跋涉,闖過槍林彈雨,125人的“回家路”充滿了艱難險阻。
由於晝夜温差大,裝備準備不足,曬傷與凍傷妝就成了每個人的“必備”。從皮膚乾燥粗糙的顆粒感、到發紅有血絲,逐漸變黑,再到晚上凍得鼻頭髮紅,臉發紫,還有長期缺水和營養造成的浮腫狀態都被造型師一一還原出來。
李宙笑着回憶:“到最後都不用做效果了,因為他們在沙漠裏呆了一個多月,真的曬黑了!”
除了曬傷妝,成朗遭遇車禍後,眼部臉部腫起的傷效也相當逼真。李宙透露,這種傷疤製作起來比出血效果難度高得多。
“要想讓臉和眼睛腫起來,需要先在演員的臉上翻模,用硅膠製作假皮,再嚴絲合縫地貼在皮膚上。我們的特效化妝老師還要用他的技術,讓觀眾看不出之間的銜接,最後再上顏色。”
宗大偉臉上的血痕也是如此,為了展現不同階段的質感變化,造型組製作了多個傷疤配件。
“從一開始流血特別多的新鮮傷疤,到結痂,再到最後只剩一點點,都需要先貼假皮,再上皮膚的顏色,再加上血或血痂,都是這樣一層一層做出來的。”
涉及戰爭題材,如何真實還原各種槍傷留下的彈孔也是造型師的“必修功課”。
李宙介紹:在製作彈孔效果前,首先要明確槍支類型,子彈直徑和射擊距離。
“機槍、手槍、步槍,它產生的彈孔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遠近也決定了彈孔的前面大還是後面大,還有向前倒、向後倒,腹部中槍或肩膀中槍,出血量也是不一樣的。”
接着,造型師會用尺子精確測量,用矬子打磨出合適的彈孔,再在周圍一層層塗上血漿。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用來模擬硝煙粉末的原材料竟然是食材,“是用黑芝麻、薏米粉我們自己磨出來的,增加了彈孔的硝煙質感。”
李宙坦言,小小的彈孔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他們仍然希望做到專業和準確。
“既需要科學化的研究讓他更可信,也需要仔細的反覆練習,這背後傳遞出的是一種工匠精神。”
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也是李宙一直以來的從業準則:用寫實的造型設計讓觀眾真正相信電影中的故事,這是造型師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