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民間傳説“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宋代傳奇女性劉娥的故事,整齊的實力派台前幕後陣容,經典之作《大明宮詞》的姊妹篇,擅長的女性敍事,一貫精緻獨特的美學表達……在眾多元素的加持下,李少紅執導的《大宋宮詞》從開機到開播一直被寄予極高期望。

然而,從萬眾期待到羣嘲的戲劇化轉折,《大宋宮詞》只用了開播第一晚。開篇,短短兩集之內女主完成了救人、入府、被賜死、復活、誤入“敵營”、救駕、回府、出走、懷孕的驚天大業,觀眾驚呼劇情彷彿開了八倍速狂飆。而劇中扁平的人物設定、缺乏邏輯感的劇情和台詞中的低級語法錯誤,也為觀眾所詬病。雖然劇集進行到中段,有人開始為這部劇“發聲”,認為它對歷史劇拍攝,特別是怎樣從女性視角看待歷史變革是一次有益的表達。但是,在“前兩集定生死”的觀劇定律下,該劇的評分一路下跌,從開局的6.1分滑落至如今的3.8分。

這真的是李少紅的作品嗎?拍出過審美獨一份的《大明宮詞》的她為何會“失手”至此……面對撲面而來的質疑,李少紅表示:她的職業生涯中,已經非常習慣爭議和質疑。雖然情緒上也會有難過,也會有想解釋的時刻,但她很堅定地認同一點: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批評代表了觀眾對於我們創作者更高的要求,説明觀眾對我們期望值比較高,希望看到更好的作品他們才批評。如果都沒有批評的話,等於對你漠不關心,那你的聲音也傳達不出去。”

《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質疑一:劇情發展節奏太快,台詞有語病

回應:開頭確實“激進”了,愧疚台詞出現低級失誤

《大宋宮詞》以劉娥和趙恆的愛情為主線,講述從985年到1033年間北宋的內政外交故事。劇情發展節奏太快是觀眾質疑的焦點之一。以第一集為例,短短几分鐘的回憶,就把劉娥和趙恆兩個人相識、相戀的過程交代完了。這邊兩人剛打道回府,深情相吻,下一刻劉娥就因為抱皇孫出門、皇孫被殺獲罪入獄了。高密度劇情中又夾雜着大量倒敍、閃回,讓很多觀眾不知所云、難以招架。該劇的台詞亦有語病,一句“父皇自幼喜歡三弟”令人哭笑不得。

對此,李少紅坦言,該劇的開頭確實有些激進了。“《大宋宮詞》故事信息量很大,60年跨度,敍事任務非常艱鉅。要把人物關係、歷史相關因素講清,又想用電影化的敍事方式而不是電視劇平鋪直敍來表現,就想在開頭儘量保留信息不丟失,後面通過不斷回溯,來一點點捋清脈絡。”李少紅透露,開播前,該劇緊急對篇幅進行調整,客觀上無法整盤一點一點修剪,只能用最快方法完成壓縮。“我當時就想:能不能找到一個什麼樣的方法,在面對觀眾的時候,能夠儘量保住所有我們認真拍攝出來的這些信息,給一個最全面的、更能夠體現故事面貌的版本。但是目前的呈現,對觀眾來説信息量確實太‘爆炸’了,這是我需要總結的經驗——我跟這部劇相處了三年,所有細節都爛熟於心,而忽略了觀眾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對於台詞出現低級失誤,李少紅深感愧疚,懊悔為什麼一幀幀看了幾千遍竟然沒有注意到。

《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質疑二:人物行為不符合邏輯

回應:歷史觀比細節是不是完全真實更重要

人物的行為不符合邏輯,是該劇為觀眾詬病的另一大槽點。劇中,一場地震來襲,趙光義與其弟秦王同時身陷廢墟。僅僅因秦王一句“我只想知道真相,死而瞑目”,趙光義便親口承認自己弒兄行了謀逆篡位之事。雖説關於趙匡胤的去世,坊間確有“燭影斧聲”傳説,但觀眾認為,如此輕易就吐露事關皇位正統的天機,實在有悖一名皇帝的行為邏輯。

“這只是一個藝術作品,我只是把一種説法展現出來而已。”李少紅認為,創作歷史題材電視劇,歷史觀比細節是不是完全真實更重要。真正的歷史是碎片化的,藝術作品裏的一些創作,是歷史存在的一種可能性,並不等於定論,一定要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區分開。

“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之間的空間是長期以來歷史劇創作的困惑和爭論焦點。近來這種討論在反大古裝中重新又變得高漲,一些已經被解決的問題又變得不能被承認。”李少紅説,如何用歷史素材創作出更好的戲劇模型,是《大宋宮詞》時刻面臨的問題。比如,表現澶淵之盟,最終他們採用的改編方式是在親情面前讓所有人重新思考戰爭。“它不但沒有貶低或者抹滅這場戰爭在歷史上的作用,反而表達了不僅趙恆、寇準等男性在歷史關頭挺身而出,女人也一樣作出了奉獻,也再次重申這是大家共同的天地。”

《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質疑三:女主角的形象過於賢良淑德

回應:簡單粗暴的“宮鬥”是一種偏見

該劇被觀眾質疑的又一個焦點,是女主角的形象過於賢良淑德。

雖然文獻上有關劉娥的記載頗少,但很顯然這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女性,作為一個民間女子,她一步步登上權力的最高峯,成為宋代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一生不可謂不傳奇。然而,這樣一位複雜女性,在劇中無慾無求不爭不搶,觀眾直言難以信服。

李少紅表示,在慣常的認知中,覺得有野心的女性就該擅長勾心鬥角。“簡單粗暴的‘宮鬥’描寫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女性確實有非常感性的一面,但感性化不等於狹隘,相反,女性的胸懷是很大的。”她説,《大宋宮詞》是一個反宮斗的戲,是一個聽到歷史長河中女性聲音的戲。有些文學作品為了塑造包拯這個形象,可以很輕易地把劉娥為守護大宋江山的犧牲演繹成一個歹毒養母的權謀算計。這樣的演繹在歷史上是非常常態的,女性的聲音被過濾掉了,這也是激發她想表現她們的最大動機。在李少紅看來,所謂“狸貓換太子”是對劉娥的“黑化”。生育是男女共同完成的,“換”的過程男性不參與、不同意是換不成的,它必然是一個“陽謀”。這中間隱藏着巨大的不公。“我想為歷史中的女性找出真實的可能性,帶給觀眾。”

《宋史》曾評價劉娥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這句描述讓李少紅非常觸動。因此在劇中,最後劉娥證實給所有人看:她沒有篡權的野心,輔佐皇帝不是為了篡權,而是為了大宋江山,並不是為了個人私慾,是一個比他們想象的有更大胸懷的人。




  作者:李婷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宋宮詞》評分下滑慘烈,古裝劇只有唯美畫風是不夠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