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永恆瞬間中的軍人表情:自信、無畏、自豪、可愛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娛樂

■解放軍報記者 孫偉帥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名中國軍人凝視五星紅旗激動落淚的照片,成為這場體育盛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表情”。

有人曾問,一個國家的形象靠什麼來傳遞?有網友回答:面孔。

其實,這個答案可以更加精準,那就是:表情。

在國際舞台上,許多經典鏡頭定格着中國軍人越來越自信、從容的表情。

將這些表情一一收錄梳理,我們會看到中國軍人的選擇與奮鬥,看到中國軍隊的轉型與重塑。這些表情,構成了新時代強軍故事生動的存照。

2022年,我們將迎來人民軍隊95歲生日。站在歷史的座標系上,凝視那些永恆瞬間中的中國軍人表情,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一個時代的脈動,還能聆聽到追夢的足音。

關鍵詞 自信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

“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

這是2021年11月7日晚間,從距離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國空間站傳回的對話。很快,神舟十三號“太空出差三人組”的這三句話衝上了熱搜,成為那兩天全國人民的快樂源泉。網友們紛紛跟帖:我們看你們出艙,感覺良好!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出徵儀式上敬禮。資料圖片

緊接着,11月8日1時16分,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在“家”等待的葉光富張開雙臂説道:“來吧,接受03的擁抱!”3位航天員緊緊相擁,“家”中一片歡聲笑語。

在這不經意的默契配合與幽默對話裏,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自信從容。要知道,在那樣的危險環境裏工作,還敢抖一個“宇宙級包袱”,需要強大的實力,更需要強大的自信。

18年前,太空迎來了首箇中國面孔。航天員楊利偉從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出發,走出了中國人邁向星辰大海征途的第一步。從那一刻起,中國航天員成為太空的常客。

面對愛人,一個擁抱可以勝過千言萬語。面對祖國,什麼樣的動作能表達心中千言萬語?中國航天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軍禮!

“行軍禮”,在航天員《飛行手冊》數以萬計的飛行程序裏,找不到這3個字。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天時,火箭點火瞬間,首次行了一個軍禮。此後,這個“自選動作”成為中國航天員約定俗成的“傳統禮儀”。

看着航天員行軍禮,人們會想起航天員劉旺那句話:“我不僅是航天員,更是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

看着航天員行軍禮,人們會想起航天員劉洋那句話:“軍禮,代表着我們對祖國和人民無聲的誓言和崇高的承諾。”

太空見證中國軍禮、見證中國自信。中國航天員一個又一個自信的表情,令國人一次次熱血沸騰——

楊利偉手持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用中英雙語向祖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問好;翟志剛邁出中國人的太空行走第一步;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熱情招手,送來“來自星星的問候”;劉旺精準地“太空打靶”;王亞平泰然自若地太空授課……

在剛剛過去的農曆春節,神舟十三號3位航天員在太空給祖國人民送來了新春祝福。在視頻裏我們看到,天和核心艙內,貼着福字、掛着春聯,喜悦與自信洋溢在航天員們的臉上。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通道”和黨的十九大“黨代表通道”,吸引着來自世界的目光。航天員楊利偉、王亞平都曾站在紅地毯上,自信地回答來自中外記者的提問。

其實,不僅僅是航天員們,站在“通道”上的每一位中國軍人——重傷419天后成功着艦的艦載機飛行員曹先建、“八一勳章”獲得者韋昌進、戰勝癌症重返藍天的女飛行員劉文力……他們臉上寫滿的自信,映射着整個中華民族的自信。

關鍵詞 無畏

“需要的時候,以命換命都在所不惜”

時光的指針,倒回兩年前的春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衝鋒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按下了“加速鍵”。

隔着手機屏幕,一組軍隊醫護人員“對比照”,讓人動容。

照片的主人公名叫劉麗,是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除夕夜,劉麗隨醫療隊登上了去武漢的飛機。

出發前,醫院為奔赴抗疫一線的醫療隊隊員們打了一針胸腺肽,用於提高免疫力。劉麗拉着袖子、別過頭不去看扎針的場景,被記者拍攝下來。照片傳到了網上,網友們紛紛送來暖心的鼓勵。

僅僅一週後,劉麗的照片又一次出現在網上。這一回,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劉麗的臉已被勒出深深的印痕。網友們稱讚:這是最美的臉,軍醫臉上的印痕有多深,對人民的愛就有多深!

今天,當我們再次凝視劉麗那張帶有勒痕又顯疲憊的臉龐,我們還看到了另一種更加強烈的表情,那就是:無畏,人民子弟兵的無畏。

在那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自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武警部隊等多個醫療單位,共有3000多人成為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陸續奔赴武漢。他們與駐地在武漢的中部戰區總醫院醫護人員一起,匯成了抗擊疫情的鋼鐵洪流。

毛青、宋彩萍、張西京、陳靜、李文放、宋立強……這些當年曾參加過抗擊非典和埃博拉、阻擊過禽流感,具有豐富抗疫經驗的老兵,再一次挺身而出。

還有一大批參加過汶川、玉樹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的中堅力量站了出來,一大批剛剛轉為非現役文職的醫護人員站了出來,一大批“90後”“95後”站了出來……一張張堅定執着的面孔,生動詮釋了什麼是無畏。

“疫情面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誓死不退!”除夕夜出征時,一名軍醫的鏗鏘話語夾雜着運輸機的轟鳴聲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人們看不到口罩下這位軍醫的容貌,卻記住了他無畏的眼神。

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緊急施救,軍隊醫護人員總是毫不猶豫地迎上去。護士馬曉麗説:“一進‘紅區’,哪有時間考慮怕不怕?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幹,腦子不停地轉。只有一個念頭:搶救生命。”護士馬曉麗和戰友們在搶救病患間隙的這句話,打動了許許多多人。人們因此記住了在病房裏奔跑的他們,也記住了他們無畏的身影。

一名軍隊醫療隊隊員在日記中寫道:“軍醫也是肉體凡胎,也食人間煙火,但只因人民把我們養育,需要的時候,以命換命都在所不惜!這是我們堅定的信念。”

正是有了“以命換命”的無畏,那句“解放軍來了”總是響起在危急時刻——

雪域高原,“衞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張開雙臂守護祖國領土的背影,如喀喇崑崙般偉岸;河南洪災,火箭軍某部戰士王贇贇開着軍用卡車衝進沒過輪胎的大水,被網友評為“最牛軍車”;國際軍事比武,參賽的中國軍人翻山越嶺,穿過冰山雪線,把中國軍人的無畏與榮耀寫在歐洲之巔……

2020年2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表達了全軍將士的共同心聲。

那一年春暖花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江城還未甦醒的清晨悄悄撤離,一如當年解放上海南京路人民子弟兵的感人舉動。坐在大巴車上,那些不懼死亡的軍隊醫護人員們流淚了。這無疑是高興的淚水、喜悦的淚水……

關鍵詞 自豪

“終於到了我為祖國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直到現在,提起海軍臨沂艦,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紅海行動》,以及當時刷屏的那張“牽手照”。

臨沂艦女兵郭燕在也門撤僑行動中牽起小女孩的手,成為“網紅照”。資料圖片

照片裏,臨沂艦女兵郭燕牽着一個小姑娘的手,自豪地走向舷梯。這一幕,定格成為2015年也門撤僑中最經典的一幕。兩年後,這張經典照片又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那時,郭燕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站在了展覽現場,笑容格外燦爛。

郭燕沒有想到,因為那張“網紅照”,自己成了中國海軍的“代言人”。“站在自己的照片前,對於國家和軍隊取得的輝煌成就,心裏頓時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郭燕其實很普通,她和許許多多中國軍人一樣,在自己的戰位上盡職盡責、默默無聞。她説,這份榮耀是國家給予的,每當站在軍艦上、站在國旗下,就會覺得自己無比強大,那種強烈的自豪感會不自覺地洋溢在臉上。

2015年也門撤僑任務,已成為郭燕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面對鏡頭,郭燕繪聲繪色地講起當時的情景——

“艦還沒靠港,就能看見遠處山頭上升起的濃煙,聽見岸上傳來密集的槍炮聲。在我們的軍艦周圍,時不時還有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駕駛着小艇來回穿梭……”

“你真的一點都不害怕嗎?”記者曾這樣問郭燕。

“不怕,那時就是覺得,身為和平時期的一名軍人,終於到了我為祖國做點什麼的時候了。”郭燕的話語間充滿自豪。

軍艦靠泊碼頭的瞬間,郭燕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上百面鮮紅的五星紅旗一同揮舞,軍艦發動機的轟鳴被另一種聲音所淹沒,那聲音從碼頭上傳來,一浪高過一浪:“中國萬歲!共產黨萬歲!”

跨立在臨沂艦船舷上的郭燕,不自覺地將下巴抬高一點。那一刻,郭燕突然覺得自己責任重大,一種強烈的被依靠感、被需要感瀰漫在她和戰友之間。

上岸後,負責安檢的郭燕忽然看到一個小女孩急匆匆跟在爸爸媽媽身後,她的爸爸媽媽手中都拎着大件行李。郭燕心頭一緊,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笑着牽起小女孩的手。

“她一點猶豫都沒有,也緊緊牽住了我的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郭燕的臉上綻放着笑容。郭燕和戰友們知道,他們就是同胞的依靠,而他們背後的依靠,是強大的祖國。

那段日子,海軍臨沂艦10天內3次進入也門交戰地域,安全高效護送163名中國同胞及13個國家269名公民至吉布提港。網友紛紛感嘆:“中國護照的強大,不在於免籤多少國家,而在於危險的時候能把你帶回家。”

這番話的背後,是一系列看得見的振奮與提氣——雙航母“同框”令人震撼,中國軍艦如“下餃子”般加入戰鬥序列;東海、南海上空,多型戰機常態化巡航……

這番話的背後,是一系列看不見的艱辛與努力,是新時代中國軍人肩上扛起的使命和擔當。

如今已經成長為臨沂艦技術骨幹的郭燕説:“如果夢想有顏色,我的夢想就是深藍!”

由烏魯木齊艦、煙台艦、太湖艦組成的海軍第39批護航編隊在青島某軍港解纜起航,赴亞丁灣接替第38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圖為編隊官兵在甲板上揮手告別。劉再耀 攝

同樣有着“深藍夢想”的,還有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女兵張新成。跟隨着和平方舟,張新成的足跡遍佈世界20多個國家。她自豪地説:“我們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和平方舟醫院船“元老級”船員、操舵兵印達軍的戰位,是駕駛室正中間的那把駕駛椅。讓他自豪的是,他坐的這把椅子,是到訪國元首和軍政要員們參觀必來的“打卡地”。

印達軍有個願望——等有一天退伍回鄉,他要買一幅世界地圖掛在家裏,畫出自己隨和平方舟醫院船出訪的航跡。然後,他牽着一雙兒女的手,自豪地給他們講自己曾到過的國家,講“我和我的祖國”之間發生的故事。

關鍵詞 可愛

“我今年7歲了”

無論是經過戰爭歲月洗禮的革命前輩,還是在新時代春風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官兵,他們酷酷的外表下,其實都有一顆可愛而又火熱的心。

2019年,記者有幸採訪一位“網紅爺爺”、百歲老紅軍秦華禮。

2016年9月,104歲高齡的秦華禮在女兒陪同下來到北京,參加電視台《開學第一講》的節目錄制。他向中小學生講述自己在長征途中學習英文和通信的經歷。那段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人們因此記住了這位百歲老紅軍。

坐在記者面前的秦華禮,穿着一件橘紅色T恤和白色褲子、白色馬甲。這身打扮再加上他的精神狀態,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位走過一個世紀的老人。

秦華禮愛唱歌。107歲的他,可以一字不落地唱完歌曲《過雪山草地》。作為幹休所合唱團的主唱,他還經常改編歌詞,過一把“唱作人”的癮。

提到這些,這位在長征路上九死一生的老兵,總會露出可愛而俏皮的表情。然後,他笑着告訴大家:“雪山上的景色是真的美,夜晚漫天的星星也很漂亮……”

長征途中,秦華禮所在的紅軍部隊翻越夾金山。秦華禮與戰友們相互攙扶,頂着暴雪、冰雹緩慢行走。一到晚上,“氣温驟降至零下二三十攝氏度,衣服都凍成了冰筒子,眉毛鬍子上面也都結滿冰碴”。實在冷得受不了,他們就吃一口生薑、辣椒來驅寒。儘管如此,戰友還是一個接一個地倒在了雪山上。

這段往事,秦華禮記得清清楚楚。那是每一陣寒風灌進身體的寒冷,那是每一片雪花刮在臉上的痛楚,更是每一位戰友倒下時留在他心中永遠的傷痛。翻過雪山,贏得勝利,當他沐浴在和平年代的陽光下,他怎會忘記為了締造新中國而付出的艱辛與犧牲?

我們聽過許許多多關於紅軍過雪山草地的故事,可似乎很少有人像秦華禮一樣去讚美那時的景色。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對與戰友的生離死別,那掛在天際的一顆耀眼星斗,或許給了他安慰和鼓舞。他一定覺得,離去的戰友終將成為星星,照亮他們前進的路。

時年107歲高齡的秦華禮,很多時候“調皮得像個孩子”。女兒陪他散步,有人問老人家今年高壽,秦華禮笑眯眯地回答人家:“我今年7歲了。”女兒哭笑不得,又覺得“這個老頑童能這樣真好”。

現在,我們打開手機裏的短視頻APP,會發現新時代年輕官兵正以新的方式展現着他們的可愛。

那些和班長插科打諢的日常,那些和戰友“卷”出新高度的生活,都真實反映着他們在軍營裏的成長。那些可愛的表情與動作,無不在訴説着他們從老一輩軍人血脈裏承襲而來的樂觀。

翻看人民軍隊這本厚厚的“大書”,中國軍人一副副生動表情,讓我們既看到嚴肅認真的一面,又看到活潑可愛的一面。

我們在中國軍人的無畏與可愛裏,感受着何為“中國精神”;我們在中國軍人的自信與自豪中,體會着何為“中國力量”。只有看到他們完整的表情,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這支軍隊的成長。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2年2月17日第5版)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