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火鍋,也被稱為“古董羹”,之所以被稱為“古董羹”,有兩個原因,一是將食物投入沸水中,會發出“咕咚”的聲音,二是火鍋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史料考證,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火鍋的出現了,當時所用的器皿,是陶罐。到了宋朝時,火鍋開始在民間流行開來,到了元代,吃火鍋的習慣,從中原傳到了蒙古一帶,到了明清時期,不僅僅民間流行吃火鍋,在宮廷菜上,也能見到火鍋的蹤影。

火鍋一種老少咸宜的吃法,但是美食家們卻不青睞火鍋。食神蔡瀾在一檔訪談欄目中,就認為火鍋是可以去掉的,節目中蔡瀾被問到:“您認為哪一種料理最該消失呢”,蔡瀾回答道:“如果可以讓一道菜消失,我看就火鍋消失吧!”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蔡瀾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從事火鍋行業的人們的反對。火鍋這種料理,教其他料理是相對簡單的,其中最明顯的差異,便是火鍋不用後廚,不需要廚師,火鍋的這一特點,自然給商家的經營帶來了些許便利。

其實反對火鍋的美食家,可不止蔡瀾一人。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個家喻户曉的人物,當時與紀曉嵐齊名的,不是和珅,而是袁牧袁子才。袁牧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才子,與紀曉嵐並稱為“南袁北紀”,他是清朝代表詩人,散文家,除此之外,袁牧還是一位美食家。

袁牧在其《隨園食單》之“戒火鍋”中寫道:“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味之菜,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袁牧已經清楚的點明瞭火鍋的弊端,那便是火候。每種食物的烹飪,都有其自己的火候,中國美食最為講究的,也是火候。而火鍋將每種食材的火候,都混為一體了,不僅僅火候掌握不了,食材之間,也相互串味。這對於美食家千錘百煉的味蕾而言,火鍋自然是很討人厭的。

話説回來,既然美食家們討厭的火鍋,為何卻受到大眾們的喜愛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1、火鍋的食用較為方便簡單,相對於:“炒、燒、燜、蒸、烤、煎、炸、燉、煮、煲,”等烹飪方式,火鍋很容易上手,只要將食物往熱湯中一扔便可以了。

2、食用火鍋,可以滿足人們製作食物的參與感。因為火鍋容易上手,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下食材。

3、火鍋能夠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的同時,也能起到聯繫人們情感的作用,世界上的食物有很多種,然而能夠讓人們痴迷的,往往是簡單的食物,諸如蛋炒飯之類。食物簡單,但是裏面包含着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火鍋便是這樣的食物。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所以,火鍋即使在美食家眼中礙眼,但是卻一如既往的受到大眾的追捧,並不是每個人對食物的要求都很苛刻的。所有的美食,都是從犧牲一點點健康開始的。

對於火鍋,則是用犧牲一點點火候,犧牲一點點美味,來換取人們之間真摯的感情。這便是火鍋的魅力所在,任何事物,只要被賦予了感情,其價值便超過了事物本身,火鍋讓食物昇華,吃的是一種情懷。

那麼,你喜歡吃火鍋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2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