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特別喜歡吃麪條,但是有兩種説法,一種是養胃一種是傷胃,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有什麼不同的原因嗎?
林國樂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
吃麪條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其實兩方面都有可能。
養胃:
1. 好吸收,減輕腸胃負擔
麪條是比較精細類的食物,煮軟爛一些有助於吸收,可以減輕胃腸負擔。
2.可以中和胃酸
麪條本身含有蛋白質和澱粉,是中性的,但是在製作面過程中都會加入小蘇打,所以説它是弱鹼性的,弱鹼性的食物吃進去以後對於一些胃不太好,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可以中中和胃酸,減少了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
這兩點結合起來,對於一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是有一定養胃作用的。
傷胃:
但健康人或有胃疾病的人如果天天吃麪就會適得其反。
1.本身患有萎縮性胃炎的人
胃酸分泌本身就比較少,再吃鹼面就適得其反了。
2. 天天、頓頓吃麪的人
頓頓吃麪導致胃的消化功能減弱,更容易誘發消化系統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均衡飲食。
掛麪上鈉的含量特別高,有高血壓的朋友是不是就不適合吃掛麪了?
暖陽
吃掛麪要注意含鹽量,掛麪有時候含鹽量非常高。因為在製作掛麪的時候,加進去鹽也就是氯化鈉,可以讓面看得更加白亮一點,也更容易煮熟一點,吃起來更加筋道一點,所以掛麪加鹽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
一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注意掛麪中含鹽的量,買掛麪的時候要注意營養成分表,400毫克的鈉相當於1克鹽 ,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膳食纖維中,每日鹽的攝入量是6克,所以如果100克的掛麪含有1200毫克的鈉,就相當於3克鹽,100克的面還要加一些調料,都含有鹽,就非常容易超標。
吃掛麪是可以的,一定要注意它含鹽的量,適當吃、少量吃。
説起煮麪,誰都會不就是把水燒開,把麪條煮熟嗎?但是,如果煮出一碗軟硬可口的麪條可不一定人人都會
誤區1:沸水才下面
很多人煮麪時,都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致麪條受熱不均勻,麪條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
正確做法:最好是在鍋底裏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誤區2:吃麪喝麪湯
很多人習慣將煮麪的湯水和麪條一起吃,或是直接在湯水中加入其他佐料一起調味。但其實煮麪的湯水不是很有營養,不宜直接食用。
正確做法:應該將煮麪的湯水瀝乾,或是將麪條撈出,單獨加入高湯調味。
誤區3:煮麪不放油
為什麼自己在家煮麪又幹又坨,而麪館裏的面卻根根筋道呢?其實就在於放油,麪館的煮麪的湯水多含重油,高湯裏也含有大量油脂,麪條自然更加軟滑。
正確做法:為了健康,自己在家煮麪時,大可不必放重油,但適量調入一些橄欖油或菜油,不僅煮出的麪條不粘鍋,而且更美味。
教你6個煮麪小技巧
1. 煮麪條水裏加點醋
要煮出一碗美味筋道的麪條,水的pH值(也就是酸鹼度,pH值越小水的酸度越大,反之鹼性越大)很關鍵。
通過實驗發現,當烹調水的pH值在5.5~7.5時麪條的感官品質的評分都非常高,而且當水的pH值在5.5時評分最高,烹調的麪條品質最好。
2. 煮麪過程中添點涼水
自己在家煮麪時,通常將面扔進鍋裏,發現麪湯越煮越渾濁,有很多浮起的白泡。很多人都只是將鍋蓋揭開攪拌幾下讓白泡沉下去。煮麪時加點冷水,能更好保持麪條的口感。
3. 鍋底冒氣泡時再下面
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面,應當在鍋底有小汽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鍋,燒開後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這樣煮麪條,速度快,麪條柔軟而湯清。
4. 煮麪時加點配菜營養好
許多人吃麪經常是麪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達到平衡。
5. 煮麪不妨“過冷水”
麪條斷硬心後就把面撈起來,馬上放進準備好的冷水裏浸泡,這就是“過冷水”。過完後放進熱水泡一會兒就可以吃了。“過冷水”一是為了防止麪條坨,二是這樣麪條更勁道。
6. 面鍋上放個筷子不溢鍋
很多人煮麪時很容易出現溢鍋的現象,弄得灶台到處很髒。其實,只要在面鍋上放一根筷子,就可以避免溢鍋。
麪條你要這樣吃
1.吃麪條養胃還是傷胃分情況
養胃:好吸收,減輕腸胃負擔;可以中和胃酸
傷胃:健康人或有胃疾病的人如果天天吃麪就會適得其反
2. 吃掛麪是可以的,一定要注意它含鹽的量,適當吃、少量吃
3. 最好是在鍋底裏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來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