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感悟:週末玩太嗨,週一是要遭殃的。
昨晚在朋友家的天台燒烤,吃肉喝酒好不快樂。
結果,今早破天荒地睡過頭了。
早餐都沒來得及吃,趕到工作室又被提醒,今天該輪到我們樓層清洗中央空調。
急忙把廚房枱面清理一空,給清理人員騰位置。
好不容易空調洗乾淨了,地板卻變得水跡斑斑,只好拾起拖把,吭哧吭哧一頓打掃。
3月底的廣州,大有入夏的勢頭。
裏裏外外忙活完一通,餓得前胸貼後背不説,還攢了一身汗。
直到空調送出新風的那一刻,才覺得自己活過來了。
吃幾塊小餅乾墊墊肚子, 消消汗,時間正正好——
今天午飯的主角泡好了。
熟悉它的朋友應該認出來了,今天午飯,我們吃貢菜!
貢菜,也叫苔幹、響菜,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它的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苔幹,是最早的名字。
那時它出身安徽渦陽,也盛產於江蘇邳州,以清新素雅、響脆爽口而聞名。
後來,好吃的名頭傳到了宮裏,這不起眼的綠絲絛,搖身一變成了貢品。
貢菜之名,便由此傳開,沿用至今。
貢菜最大的特點,就是脆。
脆到什麼程度呢?入嘴咬下第一口,是為夏日狂想曲的前奏,咔嚓——
緊接着,28顆牙齊上陣,咔咔咔,轟隆隆,宛如暴雷閃電驟雨齊齊落下。
直到吞嚥下肚,腦門裏、耳郭裏的奏鳴才算停歇。
這份響脆,吃過一次便知,也不怪周恩來總理給它取名為“響菜”了。
鮮少有人見過新鮮貢菜的樣子。
因為它生來的使命,就是在青年時剝去外衣,切割成條,晾曬,醃製。
如此一番蜕變,貢菜的美味值噌噌往上,賞味期限也得以無限延長。
很多人吃貢菜,是在火鍋裏。
鮮紅滾燙的湯水中涮一涮,清爽有聲的貢菜比肉肉還搶手。
而我喜歡在廚房裏常備一大包。
它總能在危急存亡之秋,抑或是犯懶之時,救我狗命——就比如今天。
温水泡一泡,乾燥的身子慢慢充盈起來,恢復光澤。
過趟沸水,調汁一拌,有滋有味還有聲的涼拌菜就妥了。
薑汁貢菜薑汁貢菜負責開胃,另一道辣炒貢菜雞丁則承擔下飯重任。
這做法改良自雞米芽菜。
在鹹香爽辣的基礎上,加入有嚼頭的貢菜丁,聲色齊備,炒起來也非常快手。
- 貢菜多吃 -薑汁貢菜[ 食材 ]
貢菜200g 沙薑末/生薑末1大勺 香醋1.5大勺 生抽1大勺 糖1小勺 鹽1/2小勺 花椒油1小勺 熟芝麻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貢菜提前1小時用冷水或提前20分鐘用温水泡發,切成小段待用
2.煮一鍋水,沸騰後加入1小勺鹽,放入貢菜,再次沸騰撈出,過冰水,讓貢菜更加爽脆
3.小碗里加入1大勺沙薑末/生薑末,1.5大勺香醋、1大勺生抽、1小勺糖、1/2小勺鹽、1小勺花椒油拌勻
淋在貢菜上,撒點熟芝麻點綴
[ 食材 ]
雞腿肉/雞胸肉250g 貢菜150g 碎米芽菜40g(半包) 蒜瓣3瓣 生薑1小勺 小米辣2-4個 老抽1/2小勺 鹽1小勺 糖1小勺 黃酒1大勺 蠔油1大勺 白胡椒粉1/2小勺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雞腿肉切丁,加入1/2小勺白胡椒粉、1/2小勺糖、1/2小勺鹽醃片刻
2.泡發的貢菜切丁,小米辣、蒜、姜切沫,碎米芽菜擠幹水份待用
3.小碗里加入1/2小勺鹽、1/2小勺糖、1大勺黃酒、1/2小勺老抽拌勻
4.起鍋加入2大勺食用油,煸炒雞腿肉至發白
雞丁七八成熟推到一邊,加入姜蒜、小米辣、碎米芽菜炒香,倒入醬汁和貢菜翻炒1-2分鐘出鍋
一涼一熱,兩道菜端上桌,米飯也正好出鍋。
先來一筷子薑汁貢菜,清涼舒爽,酸辣撩人。
待腦瓜子適應了那聲響和節奏,便伸手向貢菜雞丁。
菜丁肉末落飯面,拿起勺子就是拌,你們猜我能吃幾碗?
最後,再給大家科普一下貢菜和萵筍。
常常被混為一談的它倆,雖然長得像,但的的確確不是一個東西。(沒有罵菜的意思)
非要排資論輩的話,它們同屬萵苣屬,是近親關係。
萵筍種植區域廣,身材短粗,莖葉都可食用;貢菜挑剔些,只盛產於安徽、江蘇、雲南等地,它的個頭要比萵筍細長得多,色澤碧綠,只食用莖部。
一般來説,貢菜乾切條,萵筍乾切片
吃起來,貢菜的脆度口感,更是甩開萵筍好幾倍。
而更直觀的差別,在於價格。萵筍一斤才2-4元,貢菜一斤則能賣上30-60元。
大家購買的時候,可得當心,別買到以萵充貢的了。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萵筍乾也可以當做是貢菜的平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