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一家水果聯合種植公司的幾個員工,受命到哥斯達黎加的熱帶雨林中尋找香蕉種植基地。幾個人手握雨林破荒工具,艱難地行進在茂密的叢林中。
突然,當其中的一人奮力砍開一叢常青藤蔓後,發現了一個直徑約兩米左右的圓形石球。石球形狀規整,表面十分光滑,甚至光可鑑人。隨後,他們在這個大石球附近又找到了許多類似的石球,形狀都極其規則,其表面似乎都經過了精心的打磨。只是石球的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徑近3米,最小的不到3釐米。幾人的意外發現轟動了世界。很快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們蜂擁而至,對這些石球展開了調查研究,希望能找到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雨林裏,為何會有石球存在?
那麼,這些石球是何人所造呢?它們又是如何來到這片叢林的呢?隨着調查工作的展開,人們又陸續發現了更多其他的石球,迄今為止找到的石球數目已超過200個。不過這一統計數字並不準確,因為大部分發現的石球已被有錢人或收藏愛好者搶購一空,把它們放置在了私邸花園裏。或者是公園裏,又或者是公共建築物的場地上,作為裝飾品或景觀石。更有甚者,有人聽信謠傳,認為石球內部藏着鉅額的黃金,勞神費力地將這些石球剖開,想取出裏面的財寶,結果令人大失所望,這些石球都是實心的,內部並無乾坤。研究者還發現,石球的球面上還雕刻着一些匪夷所思的圖案。有些是規整的三角形,有些就是簡單的一條直線,有的是一條若隱若現的斜線,或者就是一個圓形。這些圖案相互交織,似乎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又好像是有意而為,在向人們傳遞着某種信號。石球在被發現之初,並非全部集中在某一個地方。從最少的三五個一堆,到最多的四五十個一羣,錯落有致地組成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案,還有的成一條直線分佈,指向某一個固定的方向。整個石球羣異常壯觀,堪與埃及金字塔或者納斯卡的巨畫相媲美。但讓人遺憾的是,由於石球擺放原狀已遭到破壞,人們沒法進行整體的考察,無法獲知這些石球呈現的圖案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在已知的石球中,最大的直徑有2.6米,重量超過10噸。每個石球幾乎都是用整塊花崗岩雕刻研磨而成,極少數使用的是石灰岩。數學家們經過測量,有了更為驚人的發現,所有石球無論大小,不管是從角度、直徑還是圓周進行計算,其誤差都不超過0.2?一位名叫薩米埃爾·洛斯拉普的博士對其中一個石球進行了精確測量,他選擇了五個角度測量這個石球的圓周,結果發現,有三次的結果都是6.1468米,有兩次的結果是6.1595米,誤差僅為1釐米。更為神奇的是,同一個地點發現的兩個石球,其直徑、周長幾乎一模一樣。
那麼,這些精確製造的石球是何人所為?它們的用途又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大自然的傑作。要知道,人類最不瞭解的就是我們身處的大自然。在其鬼斧神工的作用下,各種神奇景象都能呈現。而且石球羣出現的地方,恰好是地球上地震火山頻發的地區,這些石球有可能就是火山噴出的岩漿遇水冷卻而成。不過,要想形成如此規則而又光滑的圓石球似乎不太容易,而且發現石球之處,相對於火山噴發地較遠。從距離上來講,石球更應該出現在火山較近區域,而不是這裏。排除了自然形成之外,最有可能是人類製造的。那麼,究竟是誰製造了這些石球呢?據學者們考察推斷,這些石球的形成時間,大概在公元300年到800年之間。當時的這個地區有着較高的文明,存在製造這些石球的可能性。不過,石球附近恰好沒有花崗岩材質,最近的採花崗岩石場也在十多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即便當時的古人有能力製造出這些石球,也要解決一個運輸的問題。要從這麼遠的距離將石球運過來,勢必經過山地、沼澤、河流、雨林等,稍不注意,這些笨重而圓滑的石球就會陷入淤泥或河牀中。而且,從現場依然殘留的幾個巨大石球也可以看出,即便是擁有大型運輸工具的現在,也無法將這些石球悉數運走,更何況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次,石球還面臨着製作和打磨的問題,要想製作出如此精準的石球,古人是如何測量的?運用的工具又是什麼呢?要知道,要想將這些石球製作成型,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和高超的雕鑿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及精密的測量裝置。目前學者們普遍推測,當時的人們使用了最堅硬的工具製造了這些石球,然後在石球上一寸一寸地打磨、拋光,經年累月地完成了這項工程。那麼,製造這些石球的用途又是什麼呢?有學者認為,古代人雕刻這些石球,是基於原始的宗教信仰,石球代表的是他們心目中的星神或祭品。也有學者指出,這些石球是古人用於存放逝去親人的靈魂的。因為他們相信,人死去後,雖然肉體消失了,但靈魂不滅,而且會找到一個恰當的居所長存下來。所以,人們便製作了石球,安放死去親人的靈魂。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些石球其實是外星文明的產物,當外星人來到地球后,用石球陣模擬太空星象,不同的石球代表天上不同的星體,彼此相隔的距離表示星體間的相應位置,藉此向地球人傳遞太空信息。這種説法被很多人接受,因為石球出現的地方,確實被爆料發現過不明飛行物,難道這真是外星人送給我們的禮物嗎?(參考資料:《世界遺產》《哥斯達黎加石球之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