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現在人們喜聞樂見的水果,在中國已經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品種,滿足了愛吃人們的口腹之慾,但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葡萄其實是舶來品,就連葡萄這個名字都音譯,這也能明白為什麼是國外的葡萄酒更加出名,就跟中國的白酒一樣,葡萄酒在國外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釀製歷史,當然會更加的出名。
葡萄傳入中國大概是在西漢的時候,也就是説秦始皇雖然統一了中國,但是並沒有吃過葡萄,葡萄傳入中國以後,立刻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及封建統治者的喜愛,在唐朝的時候也將葡萄文化發揮到了極致,不僅有水果葡萄,還可以自己釀製葡萄酒,所以才有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葡萄酒都要用夜光杯來盛,可見其珍貴程度。
葡萄傳入中國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張騫,一個是李廣利,而三國時期的曹丕也對葡萄的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首先來説葡萄傳入中國,很多人認為張騫鑿空西域以後,就把葡萄帶入了中國,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李時珍也在他的著作中採納了這種説法,張騫帶回來了苜蓿,但並沒有史書記載其帶回了葡萄,真正在史書中有記載的是在《漢書》與《太平御覽》中,這兩本書中記載帶回葡萄的其實是李廣利。
李廣利多次對大宛和匈奴用兵,也曾威震西域,因為軍功封海西侯,後來兵敗投降匈奴,次年被衞律殺死,李廣利帶回葡萄就是在征伐大宛的時候,公元前75年到公元前65年之間,李廣利曾三徵大宛,大獲全勝後帶着繳獲的天馬和當地的特產回到長安,其中就有葡萄的種子,從此葡萄就在中國境內生根發芽,並廣泛傳播,成為人們喜歡的水果。
而到了三國時期,葡萄早就已經成為了人們喜歡的水果,而曹丕則是葡萄的忠實擁躉,他對葡萄的喜愛可以在一篇文章中看的出來:《與吳監書》,這本書專門描述了曹丕對於葡萄的感受: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説蒲萄:當其夏未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倦。又釀以為酒,甘於麴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羨咽嗌,況親食之耶?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時有甜耳。即遠方之果,寧有匹者乎?
《與吳監書》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中國地區地大物博水果豐富,珍奇水果不在少數,今天就讓我來個你説一説葡萄,在夏秋之交,正是葡萄成熟的時候,此時秋老虎還沒有走,天氣還有些炎熱,喝酒以後睡上一覺,趁着朝露吃一串葡萄,那真是甜而不膩,脆而不酸,清涼但不感覺到冷,果肉多汁,味道綿長,不僅能夠解渴消暑,還能去除煩惱。
此外,葡萄還能釀酒,葡萄酒比曲檗甘甜,就是後勁比較大容易醉,但也很快就醒來。只是説一些葡萄,就讓人流口水了,更何況是真正的吃上一串呢?我聽説南方也有柑橘,但是酸的讓人倒牙,只是偶爾有幾個甜的,其他地方的水果,有能夠跟葡萄相比的嗎?
不得不説曹丕不愧是大文學家,只是描述葡萄,就能把葡萄的功用還有味覺的層次感描述的非常形象,讓人聽了非常想來一串,而通過曹丕的描述,也能看得出葡萄在當時的中原已經有比較普遍的種植,這才能滿足貴族們的消耗。
當然現在的葡萄已經成為一種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水果,雖然依然有多種品種,而且也有價格非常昂貴的,但是始終是大眾消費的水果,在如今的新疆,葡萄及葡萄製品依然是當地的特產,畢竟是葡萄的原產地,種植出來的水果更加有特色,再加上獨特的氣候,也讓當地的葡萄能夠特別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