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頃公惡搞殘疾人後果很嚴重:齊頃公的惡作劇

  齊頃公十年(前589),齊國征伐魯、衞,魯衞兩國請求晉國出兵解救。晉國派出兵車八百乘,以郤克為統帥,大軍來到鞍地(今山東濟南東北)。戰爭開始,齊頃公自恃其勇,根本不把晉國人放在眼裏,戰馬沒有披甲,兵士們沒有吃早飯就向晉軍發起了攻擊。而晉、魯、衞聯軍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個個奮力死戰。戰爭進行的非常慘烈。聯軍主將郤克被射傷,血流到腳。他想退回到營壘,他的戰車馭手對他説:“我從進入戰鬥,已經兩次受傷,我不敢説疼痛,害怕使士卒恐懼,願您忍疼繼續戰鬥。”郤克又投入了戰鬥。在他的帶領鼓舞下,聯軍冒矢前進,個個奮勇殺敵,勢如排山倒海,齊軍不能抵擋,終於敗下陣來。齊軍危機時刻,齊頃公被晉軍將領韓厥追上,幸虧他的車右逢醜父和他換了一下衣服,這才避免被晉軍俘虜。這就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鞍之戰。

  齊軍失敗後,晉、魯聯軍乘勝追擊,一路東進,兵鋒直指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頃公被迫遣使求和。

  齊國派遣上大夫國佐,拿着滅紀所得的甗(音yan)和玉磬,來到郤克大營,答應把侵佔魯、衞兩國的土地還回去。郤克盛怒以待,國佐卻表現得很謙恭。郤克提出了兩個條件:以蕭同叔子為人質;讓齊國的土地改為東西向種植(盡東其畝)。

  蕭同叔子是齊頃公的母親,讓國君之母做人質,這對於齊國是一種侮辱。國佐説:“蕭同叔子不是別人,是我國君之母。齊國和晉國是相同的國家,齊國國君的母親就是晉國國君的母親,哪有國君的母親做人質的道理!”所謂“盡東其畝”則是改變種植方式,讓齊國的莊稼都是東西成行,日後便於晉國討伐時兵車行進。這樣的條件,等於是讓齊國亡國。

齊頃公惡搞殘疾人後果很嚴重:齊頃公的惡作劇


  提出這樣兩個不可能答應的條件,等於是拒絕了和談要求。所以,國佐説:“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們不允許講和?”郤克也毫不掩飾,説:“攻破臨淄城,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情。我就是不讓你們講和,你又能怎麼樣?”國佐怒不可遏,卻有意壓着怒火,語調和緩地説:“若真是這樣,那我們齊國趁着現在還有國家,就在臨淄城下,和你們決一死戰。”魯、衞兩國看出了齊國的憤怒和決心,就勸郤克罷兵講和。郤克也知道,再打下去不一定能佔到更多便宜,就同意了齊國人的要求,兩國休戰。

  鞍之戰所在的時期,各國雖然征伐不斷,但所滅皆為小國,一個大國吞併另一個大國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大國間的勝負不過是霸主(盟主)的爭奪,失敗一方提出來求和,還沒有不同意的先例。那麼,郤克作為一個晉國大臣,為什麼會拒絕齊國的講和呢?説起來,郤克提出讓國君母親做人質是有原因的。郤克身有殘疾,在他出使齊國期間,齊頃公拿他惡搞,郤克是蓄意報復。

  事情要回到晉景公八年(前592),晉國派郤克出使齊國。齊頃公讓母親在樓上的帷幕後觀看,看後,蕭同叔子發出了笑聲。原來,郤克駝背,齊頃公就讓一名駝背者引導。和郤克一同出使的還有曹、衞兩國,曹國的使者一條腿有殘疾,衞國的使者只有一隻眼睛,齊頃公也派了同樣有這種殘疾的人加以引導。郤克知道了原委,非常生氣,回到黃河畔發誓説:“河伯作證,不報復齊國,我絕不渡過黃河。”回到國內以後,郤克請求攻打齊國,晉景公問明原因,沒有同意。後來,執政大臣魏文子年邁辭職,推薦郤克,郤克執掌了國家政權。

  掌權後,郤克馬上封鎖斷絕了與齊國的來往。齊國派使者到晉國,先後幾次都被郤克捉住殺死,沒有人進入國都見到晉國國君。到了晉景公十一年,齊國討伐魯、衞,兩國都通過郤克向晉國求救,鞍之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鞍之戰的後果是,晉國更加強大,開始設置六卿,用來封賞在鞍地戰爭中的有功人員,而齊國國君齊頃公只能親自到晉國朝見晉景公。齊頃公還想用朝見天子的禮節拜見晉景公,只是由於晉景公不敢承受才沒有這樣做。

  晉、齊鞍地之戰的原因,更有可能的是晉景公要稱霸,他要懲罰齊國的背盟,並藉機打破齊、楚聯盟。但是,齊頃公拿殘疾人惡搞,卻被郤克記恨在心,藉機報了私仇,這不能不説是齊頃公“自吞苦果”,而這種後果還很嚴重。在漫漫歷史長河當中,齊頃公拿殘疾人惡搞,應該算不上什麼大事件。但是,正是這樣一件不是大事情的事件,《左傳》、《史記》這些史書卻都有記載,尤其是《史記》,在齊、晉世家中都有記載。這究竟是為什麼?這隻能説明,我們是個禮儀之邦,文明講禮,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不尊重殘疾人,甚至拿殘疾人惡搞,這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傳統和文化傳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7 字。

轉載請註明: 齊頃公惡搞殘疾人後果很嚴重:齊頃公的惡作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