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因遛狗未栓繩而遭暴打的鄧女士在微博上發文道歉,稱自己沒拴狗繩是確實是個很嚴重的錯誤,在這裏向對方的孩子及家人道歉,“對不起,嚇到孩子了”。
在開始鄧女士發文説明事情時,網上對她的行為過多是的抨擊批判,也的確是她錯在先,喜歡養狗的人都知道金毛不咬人 金毛也確實不咬人,喜歡和小孩子玩會追,但不喜歡狗不養狗的就不知道,大型犬跑過來會怕是正常的,不栓狗嚇到別人了,鄧女士是有錯的。
其實在雙方爭執並升級到肢體衝突時,鄧女士本可免於受到傷害的,那就是在第一次孩子爺爺將她摁倒在椅子上暴打後,已經被拉開了,如果這個時候,鄧女士選擇報警,等待警方來處置,而不是自己再次上去和對方理論,就不會造成以後的傷害,因為你在那個時候,所謂的理論和挑釁沒什麼分別了,在場那麼多人都拉不住,小編知道你心裏委屈,但是理智一下,真的不能在和對方糾纏。
在她被打後的5分鐘內,始終在和對方糾纏理論,這也是造成她多次被打得誘因,説實話,這顯得很不明智。
鄧女士最大的傷痛就是臉部的抓傷,這直接影響到了她長期的工作,既然她也道歉了,就不要追着她不放了,本來就是雙方都有責任,接下來多關注下賠償問題吧。
“初為人母”的女人,面對這項一生的事業,沒有實習和演練直接上崗,難免會反覆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對的嗎?”然而,“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一起聽聽資深育兒雜誌編輯在初為人母后的一年中提煉出的實用智慧。
作者:Ariel Brewster 來源:todaysparent.com
作者和她的孩子
在生寶寶之前,我已經作為一名育兒雜誌的專職編輯工作了三年。我每天都在編寫關於如何養育孩子的文章,屯了一肚子理論知識,卻並不意味着我已經是一個合格的育兒專家。當Cal在2014年11月誕生在這個世界之後,我才真正知道了養育一個孩子那些日復一日的艱辛。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後,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我所學到的全部。
75%就是全新的100%
忘記什麼是百分之百。無論做什麼、看什麼、玩什麼,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投入。我永遠無法全心投入工作,無法坐在餐桌上吃晚餐,也無法像健康雜誌教我的那樣去運動,而那蹣跚學步的孩子可能剛把燕麥片吃了滿頭滿臉,不受控制地朝白色的沙發爬過去……所有的改變都令人崩潰,但又怎麼樣呢?調整心態是最重要的,漸漸地,我找到了令自己平靜的方法——適應無法百分之百投入的自己,對做什麼只達到75%的狀態感覺良好,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裏取悦大多數人,不要事事追求完美,讓這種狀態成為全新的日常。
要拉鍊,不要扣子
跟我重複一遍,要拉鍊,不要扣子!不要在乎那些童裝櫃枱裏打折的衣服有多可愛,只要是用釦子的(不論是紐扣還是按扣),都請放棄它們。在懷孕的時候,你滿懷期待地買了很多可愛的小衣服,幻想着把初生的寶貝打扮成萌萌的模樣,但是,你必須知道,嬰兒的身體動作可不是我們能夠輕易控制的,用釦子的衣服很可能令你幫寶貝穿好衣服已經精疲力盡。
不要因為寶貝睡得好而沾沾自喜
若你的寶寶一覺睡到天亮,千萬別沾沾自喜地拍照片發上朋友圈,不僅會引來別的媽媽的嫉恨,更是分分鐘啪啪啪地打臉。要知道,嬰兒的變化很快,今天睡得好不等於明天睡得好,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他會突然連夜哭叫,鬧得你不得安寧。嬰兒的睡眠需要反覆訓練,所以,如果哪一天他安靜地睡了,千萬別得意,安靜地享受偷來的歡樂時光就好了。
嬰兒是很棒的旅行者
帶着嬰兒開展一場長途旅行,大約是一想到就會令初為人母的女人感到可怕的提議。但事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裏,也不會太在意飛機上震耳欲聾的白噪音。我們在Cal只有7周大的時候飛去了墨西哥,出行前我一直很擔心他會在飛機上持續吵鬧,然而並沒有,他在大部分的飛行時間裏都趴在我的胸口上呼呼大睡。嬰兒其實根本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不適應旅行,不適應的只是嫌麻煩的我們自己而已。
事情不會越來越容易,只會越來越不同
你剛生下孩子的時候,每天起早貪黑餵奶換尿布,苦不堪言,每個人都會安慰你:“別擔心,會越來越容易的,再長大點就不會這樣了。”千萬別相信,這就是一句彌天大謊。事情不會越來越容易,只是變換了製造困難的方式。初生的嬰兒僅僅剝奪你的睡眠,當他學會了滾動、爬行和行走,你可能必須天天追在他屁股後面幫他換尿布,時時刻刻趴在地上陪他玩耍,你無法刷完一條完整的朋友圈轉帖,也永遠看不完一本書的第一章。如今Cal還在蹣跚學步的階段,再長大我還會面臨更多不同的全新考驗。
智能手機改變了養育習慣
智能手機可謂我育兒歷程中最可靠的夥伴,簡直不敢想象以前的人沒有它是如何把孩子撫養長大的。我需要它來記錄餵奶、換尿布的頻率,更新孩子每一天的變化和成長,也依賴它提供最新的育兒知識和貼士。餵奶的時間是漫長而無聊的,手機令我可以珍惜每一秒地吸收一些新資訊,獲取社交網絡中的有益建議。當然,網購尿布和各種嬰兒用品也特別棒,又方便又省錢。
你也許會打破規則,然後發現沒什麼大不了
作為一個育兒雜誌的編輯,我屯了一肚子的理論知識,但仍有一些“專家建議”的育兒規則,我並沒有嚴格遵守,尤其是關於睡眠。雖然專家總是建議嬰兒最好從小養成獨自睡小牀的習慣,我仍然在Cal出生的第一個月帶着它一起睡了。之後的一年,我每天晚上都會哄他睡覺——即使專業理論知識告訴我不該這麼做。我可能並沒有按照專家建議來做,但我的孩子仍然成長為一個隨和、健康並滿腹好奇心的寶貝,所以我想,我一定正在做正確的事。
更多專業親子內容,請關注本欄目微信號:qinzixuetang-xinli
或掃描二維碼加關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樹啊樹啊一棵樹”:嗯
(1970-01-01)
獅嶺鎮地處廣州市花都區西北部,號稱中國皮具之都,箱包類產品的市場份額佔中國市場半數以上。據説,中國出口到全世界的中低檔皮具箱包中的70%,由這個佔地136平方公里珠三角小鎮製造。外向型製造業是當地經濟命脈,而這些小鎮是廣州市、廣東省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基石。統計顯示,2015年,獅嶺鎮出口總額為11億美元,佔花都區出口總額55億美元的20%。
獅嶺全國領先的皮革製造業吸引了來自中國各地的外來務工者。當地外來人口共約30萬人,是户籍人口5倍以上。全國各地的孩子跟隨父母來到此地。大量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產生了巨大的教育需求。在獅嶺,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民辦學校(九年一貫制)有10所,在校生約1.5萬人,相當於18所公立中小學學生人數的總和,但非廣州户籍生源佔公立中小學生源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説在獅嶺3萬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非廣州户籍學生佔80%以上。
華藝學校,位於獅嶺鎮益羣村,2013年開始招生,是獅嶺鎮最近新開辦的一所民辦學校。校長黃隆金告訴記者,為了擴大招生規模,投資方在學校對面新租了一塊30畝的地,建設足球場、籃球場等綜合配套。華藝學校高調擴建是廣州市民辦教育繁榮的寫照。
數十輛排列整齊的校車成為廣州市花都區民辦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路向好
2002年,劉和文辭去四川老家的教育公職南下廣州,參與了花都區獅嶺鎮第一所民辦學校——明珠學校的建設。明珠學校的投資方將村辦小學承包下來,新建了12間教室。2002年第一年招生400餘名。
劉和文作為明珠學校第一批員工,從教導主任助理到副校長,劉和文是獅嶺民辦教育發展的見證者。截至2015年,花都區共有37所民辦學校,其中獅嶺鎮有10所。
獅嶺鎮是廣州民辦教育的縮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廣東是最早引入外資的城市之一,教育領域對社會資本的開放度也很高。
1997年7月,為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國務院公佈第226號令《社會力量辦學條例》。1999年2月,結合廣東省實際,廣東省人民政府出台《廣東省基礎教育民辦學校管理規定》,文內明確表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基礎教育,對民辦學校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
據廣東省教育廳的調研資料,2011年,廣州市農民工隨遷子女入讀民辦學校的比例為62.66%。另據廣州市教育局數據,2013年,廣州市民辦初中168所,佔比45.4%,民辦小學153所,佔比16.3%。
高鐵線凌駕於明珠學校校園上空,操場上停着十餘輛校車。學生們在操場嬉戲,打鬧聲夾雜着火車飛馳而過的鳴笛聲。經過14年的發展,目前明珠學校佔地面積50畝,擁有4幢教學樓、68間教室、110多名教師、2500餘名學生。
1996年,黃隆金從師範學院畢業,在老家梅州教了幾年數學後於2002年辭職來到廣州。此後的14年,他一直在花都區的民辦學校從事管理工作。2013年,他成為華藝學校的第一任校長。
與劉和文的感受一樣,黃隆金認為,廣州民辦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2003年,全國人大通過《民辦教育促進法》。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出流入地財政部門要對接受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讀較多的學校給予補助。2006年9月,廣東省政府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對接收以農民工子女入學為主的各類正規民辦學校,各級政府要大力扶持。從2008年起,廣州設立市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於資助和獎勵民辦學校。
2011年11月,《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各級財政合理分擔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黃隆金告訴記者,財政補貼根據學校的辦學時間而定,他所在的華藝學校建校才三年,目前獲得的財政補貼主要是教學設備、辦公用品等。如果學校通過了標準化辦學認定,可以得到市級財政補貼。201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中提到,對建成的標準化民辦學校,市級財政給予一次性補貼25萬元。
除了給予學校補助外,花都區財政還給予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家庭一年兩次的學費補貼:小學生每學期每人650元,初中生每學期每人1250元。據統計,2008年至2014年,廣州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民辦教育11.19億元。
“不愁”與“愁”
如果放學時間走在獅嶺擁擠的街上,初來乍到的人,甚至會因為這種珠三角特色的擁擠而短暫地失去方向感和判斷力。
所有車都擠在一起,你會看見不同學校的校車在車流中穿梭。廣州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社工李學敏説,有些學校的校車數量超過30輛。
這就是無論劉和文還是黃隆金都堅信民辦學校會有前景的原因:流動兒童還在,獅嶺的經濟沒垮。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廣州的民辦學校多以集團化方式經營。據華藝學校官網,華藝學校由張善泉創辦。自1996年起,張善泉先後在廣州天河、花都區創辦了嘉華、新暉、樂同、金暉、南陽學校。
對於自負盈虧的民辦學校而言,生源是經營之本。所以投資方想盡辦法擴大學校規模,而受投資方所僱的校長們負責招生、招聘、教學等除錢之外的一切。黃隆金笑着説,在民辦學校,校長更像是個職業經理人。
從2015年開始,花都區教育局規定一年級與七年級新生招生採用網上報名,並且有名額限制。2015年,花都區教育局給華藝學校的招生名額為小學一年級135人,初一200人。2016年,花都區教育局分配給華藝學校小學一年級招生人數增加約70%,為229人,不過初一招生人數不變。
黃隆金説,2016年,花都區教育局給華藝學校一年級的招生名額是240人,但是要報名的學生遠不止這些,因此只有擴大學校規模、提高生均校園使用面積,教育局才會增加名額。華藝學校前期投入上千萬元,為了進一步增加生源,投資方向益羣村村委租了30畝地,準備在學校對面建一個400米的環形跑道,一個標準化的足球場,還有停車場、植物園和籃球場。
記者看到,項目已經開工,按照規劃,將來兩個校區將用一座天橋連接起來。
明珠學校也在想辦法擴建。劉和文説,投資方原本計劃在新投入使用的食堂的二樓建多功能室,三樓建圖書室,四樓建教師公寓,但建了第一層食堂後,施工被教育部門叫停。
對於在2009年之後就沒有興建教學樓的明珠學校來説,學校不擴建,利潤則會徘徊不前。不過,因為明珠學校投資方在2001年與校址所在的合成村簽訂了五十年的租賃合同,當時每年的租金為10萬元,儘管近些年租金有所增加,但比起華藝學校百萬元的年租金,明珠學校的經營壓力並不大。
華藝學校沒有明珠學校的先發優勢。目前,學校每年的校舍租金約100萬元,而與益羣村簽訂的租賃合同也只有20年。僅這項支出,華藝學校投資方想短期內實現收支平衡是不可能的,但黃隆金説,老闆敢下大手筆,是有十足的信心。而投資方的信心來自於充足的生源,來自於龐大的流動兒童。
2015年初,廣州市學籍系統中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有125萬人,其中具有廣州市户籍學生62萬人。非廣州市户籍學生63萬人,佔學生總數的50.26%,已經略多於廣州市户籍學生。
源源不斷湧入獅嶺的孩子,是民辦學校擴建校園的信心之源。獅嶺和整個珠三角的民辦教育投資人最擔心的事情是流動兒童減少。流動兒童減少的原因裏,最直觀的是經濟下滑導致孩子父母失業。
據官方不完全統計,獅嶺皮革皮具生產企業8000多家,經營性商户18000多家。從業人員近30萬人,而這30萬人幾乎全部來自外地。
李學敏是土生土長的獅嶺人。她告訴記者,在2006年,獅嶺鎮外來人口有60萬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獅嶺鎮的中小皮具企業生存艱難,全球生產銷售鏈條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外貿環境惡化。據2011年不完全統計,老闆惡意逃跑的工廠多達201家。
李學敏告訴記者,獅嶺產業最繁榮的時候,每天會有上千名的零工在鎮中心的才聚人力資源廣場等活接單。但現在,熱鬧的場面不再有。記者看到街上零零散散的正在等活的工人,李學敏説,有的人好幾天都接不到一單活。
工人一直在流出獅嶺,孩子緊隨其後。劉和文説,2009年,明珠學校因為經濟下滑,一年內流失了400名學生,是建校以來學生數下滑最厲害的一年。
兩個補充
龐大的外來人口是獅嶺,乃至廣東和整個珠三角繁榮的象徵,也是其經濟活動的前提和保證。從這一角度看,獅嶺已經走出了上一次經濟危機的陰影。儘管經濟活力很難與2009年之前頂峯時期的繁榮景象相比,但工人流入人數已經穩定了下來。隨着經濟增速趨穩,孩子們又回到了獅嶺。民辦教育重新回到了穩定的軌道上。
由於大部分流動兒童的父母因忙於生計,主動關心和陪伴孩子學習的並不多,因此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尤為重要,但廣州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執行總監張良廣説,民辦學校前期投入過大,在沒有回收成本又不影響生源的情況下,他們沒有動力提高教學質量。
獅嶺的民辦學校也存在着全國民辦學校的同樣問題:教師流動頻繁。據不完全統計,獅嶺鎮有近600名的民辦教師。
在獅嶺,民辦教師是“另類產業工人”。廣州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在調研中發現,有個學校半年內換了五個老師。張良廣説,“民辦教師主要在民辦學校之間流動。由於市場化辦學,民辦教師‘包招生、包教學、包安全、包接送、一包到底’。民辦學校用老師的邏輯與企業主使用工人完全一樣。”
在張良廣看來堪憂的教學質量並沒有影響民辦學校的生源、民辦教育的繁榮。廣州民辦教育繁榮的一個重要現實原因是公辦教育資源短缺。不過近些年,廣州市,甚至整個廣東省,對公辦教育的支持力度都在增加。
積分入學,是近年來廣州市政府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公立教育資源的補充措施。以花都區為例,積分入學是指非廣州市户籍、在花都區居住、在廣州地區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的務工人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為其適齡子女在花都區申請入讀公辦學校小學、初中起始年級的,適用積分申請入學。
2007年,隨遷子女積分入讀公辦學校最早出現於中山市小欖鎮。2011年7月,廣東省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在全省範圍內推行隨遷子女憑積分制入讀公辦學校制度。
從2012年開始,獅嶺鎮接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分入學入讀公辦學校申請。2012年獅嶺鎮積分入學的申請條件為:父母雙方在花都區連續居住滿三年,繳納社保滿三年,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適齡兒童。據獅嶺教育局統計,2012年,獅嶺鎮僅有8名一年級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獲得公辦學校上學資格。
曾遠鵬是在獅嶺鎮實行積分入學的第二年上初中的。2010年,因為工廠搬遷曾遠鵬的父親曾玉強(化名)所在的工廠從白雲區搬到了獅嶺鎮,在民辦小學讀四年級的曾遠鵬也隨之轉學到了明珠學校。“當時繳納贊助費可以轉學到公辦小學,但公辦小學離家比較遠,沒有校車接送,而且此前也在民辦小學上學,所以就近轉到了明珠學校”,曾玉強回憶。
2013年,曾遠鵬要上初中了。“我們當時不瞭解積分入學政策,現在看起來,我們可能符合積分入學政策,如果上了公辦初中,孩子的成績會更好些。”曾玉強説。考慮到上學的連續性,曾遠鵬繼續在明珠學校上初中。
或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在獅嶺鎮實施積分入學的第二年(2013年)、第三年(2014年)滿足條件就讀公辦學校的隨遷子女數量沒有顯著增加。2014年,獅嶺鎮有33名一年級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獲得公辦學校上學資格。
2015年,獅嶺鎮對積分入學條件做出調整。經調整,2015年共計734名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其中512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獅嶺鎮公辦小學,223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獅嶺鎮公辦初中。2016年,獅嶺鎮繼續增加積分入學申請學位。據獅嶺鎮教育指導中心數據,2016年合計有1341個“積分入學”申請學位,是去年的1.8倍,其中初中的積分入學申請學位接近去年的4倍,為872名。
不過在廣州,不同區的積分入學的標準也不同。同樣是外來務工人員主要流入地的天河區,2015年隨遷子女就讀義務階段公辦初中的條件為:1.申請人在同一居住地居住滿5年;2.持有廣東省居住證滿5年;3.申請人居住地出具的流動人口信息登記表;4.連續3年在天河區的合法就業合同;5.連續五年的社保證明;6.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證明;7.申請初中學位的隨遷子女有6年的完整學籍。
一位在天河區為流動兒童服務的NGO創始人告訴記者,在沒有積分入學政策時,天河區初中入學並沒有硬性標準,但積分入學後,給予隨遷子女的公辦學校學位名額只有100個。
除了出台積分入學措施增加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機會外,廣東省鼓勵各地探索“政府購買學位”“政府補貼民辦學校辦學”等模式。
目前,東莞是廣東省第一個明確表示今年將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的城市。據報道,今年,東莞將向民辦學校購買5600個學位。小學每生每年5000元(含義務教育財政補助),初中每生每年6000元(含義務教育財政補助)。購買學位所需經費由市、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列支。
廣州市也在2013年出台了“政府購買學位”的文件。但直到2015年,廣州市才正式出文擬定購買學位的對象。根據購買學位的對象條件擬定為:在各區受政府委託的民辦學校就讀,户籍為廣州地區以外、在穗居住2年且辦理《廣東省居住證》、就業和參加廣州市社保2年的來穗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過,目前尚未有廣州市向民辦學校“購買政府學位”的細則。
無論是“積分入學”還是“政府購買學位”,都是對公辦教育資源不足的有效補充,但在增加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機會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民辦學校的生源,並且這種影響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特大城市日益收緊的人口管控政策,從根本上制約着流動兒童受教育的機會和方式,並影響當地教育的格局。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350萬,但有報道稱廣州實際常住人口已達1600萬,而根據《國務院關於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至2020年,廣州市域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800萬人以內。
孩子去哪兒
不管是在民辦學校還是在公辦學校就讀,獅嶺的外地户籍孩子面臨着與其他城市流動兒童同樣的難題:升學。而升學難主要源自政策。黃隆金説,沒繳納社保或者社保繳納沒達到規定是流動兒童升學難的主要原因。所以高中只是一部分孩子的選擇。那麼,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沒有在廣州繼續讀高中的孩子去哪裏呢?
為了對接異地高考,2013年,廣州市出台異地中考政策:從2017年起,非廣州户籍的初三應屆畢業生要在廣州市參加中考,其監護人符合“四個三”條件:在廣州市合法穩定職業連續三年、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連續三年和按照國家規定在廣州市參加社會保險累計三年,以及隨遷子女在廣州市具有完整三年初中學籍。並且,公辦普通高中招收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人數不超過學校所在批次招生計劃的8%。
不過,在2017年正式實施異地中考政策前,廣州市政府設置了“三年過渡期”(2014年-2016年),今年是“三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在過渡期內,非廣州市户籍的隨遷子女參加中考的條件為:第一,政策性照顧生(政策性照顧生包括:革命烈士子女、父母長期從事勘探工作子女、台胞子女、歸國創業留學人員子女等)。這一類考生的報考範圍與其所在區的户籍應屆生相同。每年符合政策性照顧生條件的考生鳳毛麟角。
第二,具有初中三年完整學籍的非政策性照顧生。這一類考生能報考12所省、市屬普通高中和學籍所在區的區屬公辦普通高中,以及在廣州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中職學校。 因為不具有“完整的三年學籍”,一部分孩子無法在廣州就讀普通高中。
一直在河南老家由奶奶照顧的向鼕鼕在初二轉學到華藝學校,因為不滿三年學籍無法就讀廣州市普通高中。向鼕鼕哽咽着告訴記者,以自己的成績能考上普高,就讀技校是無奈的選擇。
此前與他相依為命的年邁奶奶也來到廣州,現在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老家沒有人了,回不去的故鄉讓向鼕鼕斷了返鄉上高中的念頭。校長黃隆金説,向鼕鼕的堂弟成績也不錯,因為不符合就讀普高的條件,初二轉學回老家。
向鼕鼕的爸爸現在獅嶺鎮經營一家超市,弟弟今年九月份就要上初一了。如果弟弟三年後要參加中考,向鼕鼕的父母至少要有累積三年的社保。向鼕鼕説,家裏經濟條件還不錯,希望爸爸媽媽能繳納社保,弟弟能在廣州上高中,不要重複他的命運。
來自湖南的張楚琳,也是華藝學校初三學生。初一時,父母把她從老家接到廣州上學。與向鼕鼕一樣,張楚琳的成績不錯,但因為學籍不滿三年,她不能在廣州讀普通高中。可是,她沒有做和向鼕鼕一樣的選擇——讀中職,而是回老家上高中。她説自己想高考,想上大學。但爸爸媽媽繼續留在廣州工作。
而如果向鼕鼕、張楚琳在異地中考實施的“三年過渡期”之前參加中考,那麼他們是可以在廣州讀公辦高中的。在2014年之前,非政策性異地借讀生“除不能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公費生外,報考範圍與政策性照顧的異地借讀生相同”,也就是説,異地借讀生在2014年之前可以在廣州參加中考,但要交擇校費(借讀費)。
一位長期跟蹤廣州異地中考政策的人士説,在異地中考新政出台之前,普通高中有擇校名額限制,也有對應的擇校分數線,但早期名額限制比較寬鬆,有一段時間達到15%(公辦普通高中招收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人數佔學校所在批次招生計劃的比例),因為異地考生人數多,對高中的需求大,到2013年,不少公辦普通高中的公費、擇校分數線持平,甚至倒掛。因此,2013年,一部分公辦高中開始減少擇校名額。到2014年異地中考新政策實施:取消了擇校費,並且有了“8%”的名額限制,實際上給予異地考生的名額是少了的。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異地中考新政的絕對受益者是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因為即使分數線再高他們也還是能考上公辦普高,而且現在不用交擇校費,但這種異地考生是極少數。對於那些本來成績還不錯、但家裏條件一般的異地考生而言,高中的選擇和機會少了很多。
在“三年過渡期”內的異地考生若要繼續升學還有一個機會:可報考在廣州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但廣州民辦高中的學位不多、學費高,而且有些名校的民辦高中錄取分數線很高,普通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的子女望塵莫及。因此,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相當一部分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選擇。而流動兒童包括他們的家長都認為,中職學校畢業的就業情況並不差。據統計,劉和文介紹,2015年,明珠學校90名初三畢業生中,20多人上了中職學校。
何深是明珠學校籃球隊隊長,今年讀初三。他的偶像是科比,他説自己將來想從事與籃球有關的工作,但沒有人關心過他的興趣和想法。何深是家裏的老幺。他不想參加中考,家人已經為他找好了學校,讀計算機專業,五年學成畢業是大專學歷。
也有一部分同學在高中與職校之間搖擺。曾遠鵬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成績排名前十的同學都未必能考上公辦普通高中,而自己的成績處於普通高中錄取線的邊緣。
雖然在三年過渡期內,非廣州户籍隨遷子女參加中考不必滿足“四個三條件”,但仍受“8%”限制。與户籍考生逐年減少的情況相反,這些年異地考生每年都在增加。來自廣州市招考辦數據,2016年廣州中考共有105482人報名,其中非廣州户籍人數33948人,較上年增加2129人。但“8%”的限制並不會因為異地考生增加而提高,這也意味着異地考生考上普通高中的難度越來越大。劉和文坦承,明珠學校的高中升學率很低。2015年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學生有6名。一半左右的孩子不再繼續上學。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陳中南”:大神在哪裏
網友“江蘇”:我蠻喜歡聽何潔的歌,真的不錯,推薦大家聽聽,你們會愛上的哦
網友“餘銀富”:加油啊
網友“羅銀平”:真危險
網友“決定撒”:你面帶着笑容説愛我要很久
網友“龍建春”:經歷過年少不羈的放縱
網友“唐慧”:也是醉醉的
網友“羅欽明”:呵呵路過
網友“韓明義”:有吃石頭的,吃玻璃的
網友“鍾禮琴”:迷人的微笑像個孩子
(1970-01-01)
華商報8月27日消息,8月23日凌晨零時許,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人員在從新加坡到西安的一個航班上,截獲了一整箱冰凍人奶,總量達12公斤。因為當事人不能提供任何相關手續,檢疫人員依法對此進行截留並做銷燬處理。
當事男子説是給孩子的母乳
被截獲的一整箱冰凍人奶是在從新加坡來西安的某航班上的一旅客行李中發現的,共4小箱24袋,總量達12公斤,這是西安咸陽空港口岸首次從進境航班旅客攜帶物中截獲到人奶。
這批“乳製品”包裝十分簡陋,外包裝袋由含有日語的包裝袋包裝,其內是由小袋分成數袋包裝,塑封口參差不齊。
經查,攜帶人奶的旅客為一名男子。據他説,他老婆在國外,孩子在國內,為了讓孩子喝上母乳,才用這種方式託運回國。但該男子無法提供任何手續,很難確定該“人奶”來源,且部分奶已經出現融化跡象,存在疫情傳播風險和健康安全隱患。
據機場檢驗檢疫人員介紹,人奶屬於特殊物品,根據規定,攜帶特殊物品入境應事先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在入境時向檢驗檢疫機構主動申報並提供相關資料,接受檢疫,且需要包裝符合特殊物品安全管理要求。因此,檢驗檢疫局人員依法對這批人奶予以截留並作銷燬處理。
檢驗檢疫人員表示,從衞生條件來説,新鮮奶製品需要經過冷鏈運輸,全程温度都要保證在0℃以下,普通的運輸方式無法保證全程冷鏈,温度升高極易使其融化從而變質,不規範的包裝也易造成細菌污染。如果母體健康狀況未知,加上運輸貯存各環節的因素,極有可能使嬰幼兒感染肝炎甚至艾滋病。
8月26日,該消息在網上發佈後,一些有過背奶經歷的媽媽們對此託運人奶的做法表示理解。曾經堅持母乳餵養的肖女士説,她給兒子母乳餵養25個月,背奶一年多,看着兒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網友“星河之約”説,“背在包裏跑那麼遠,這還能喝嗎?”也有網友認為,如果是違法販賣的,弄不好會傳染好多疾病的。
長時間託運的母乳還能喝嗎
12公斤人奶到底有多大量,飛機長時間託運的母乳還能喝嗎?
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房珉暉説,一般來説,從第二個月開始到6個月,純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天的食奶量平均在750毫升到1000毫升,按1公斤合1升計算,12公斤母乳相當於12000毫升,也就是一個月以上嬰兒十幾天的食奶量,並不算太多。母乳含有珍貴的活性物質,有人稱之為“白色血液”,使用合適的方式來儲存擠出來的母乳以發揮其重要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儘可能將擠出的奶水以最新鮮的狀態餵給寶寶才能確保乳汁的高質量。從儲存條件來説,在雙門冰箱獨立冷凍室-18℃的條件下可儲存3到6個月;如果是在容器內使用冰包,且儘量減少打開袋子的時間,温度條件在-15℃到4℃,可儲存24小時。
對於儲存母乳的容器,專家建議最佳方式是有密封瓶蓋的玻璃瓶或硬殼塑膠瓶,不建議使用一次性瓶子或塑料袋,因為袋子並不耐用,會增加污染風險。
對於機場截獲的12公斤人奶,房珉暉説,主要是判斷該男子攜帶的母乳是否給自家孩子喝,之前也有報道人奶被販賣截獲的消息,如果是以販賣為目的,一方面,販賣體液是違反法律和道德規範的,另外,過量產奶也會對母體造成損害。
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醫師高雪婷説,擠出來的母乳對保存條件要求很高,在-18℃的低温冰箱裏一般也就保存3個月左右。如果是用集乳袋保存還長時間託運,很可能被污染,建議不要給嬰兒餵食。
(本文原標題為《機場截獲12公斤冰凍人奶》)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貓白白”:沒素質沒教養的人只懂得用髒話回應!
網友“遠行”:你無法知道,這奶是從良婦還是妓女,健康還是患病的,老的還是少的身上提取的,就因為包裝是日文的,就往孩子的嘴裏送,這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是聰明還是愚蠢?
網友“遠行”:這有什麼關係?毛病。
網友“Drax%C2%B8%C3%A7”:那個航空公司是馬爾代夫航空公司。。。他們公司機組人員發現了蛇,聯繫西安檢驗檢疫部門很好看懂啊。。國際航班不能帶活體動物的
網友“Joey_zhou”:白擠那麼多了!很好奇這相關材料怎麼準備?邊擠邊錄個視頻給你看證明來源嗎?每次擠奶是不是還得做個體檢?暈死。規定列了一大堆也沒説清怎樣才可以運,倒是弄一細則説清楚啊,要麼就禁運人奶好了。瞎耽誤功夫。
網友“聖西羅佐羅”:存了沒有半個月以上
網友“問君西遊何時還”:你是男是女?
網友“Jane&coffee”:如果是真的,真的同情母親和孩子。本人背奶近半年,辛苦,心酸,各種尷尬,都只為寶寶能吃到母乳。
網友“火樹”:沒有成為人父人母,就不要開口噴人,要包容別人~尤其是在底層默默奮鬥的廣大民眾,他們僅僅懷有一個卑微的夢想在行動:讓下一代更健康更幸福!
網友“折騰”:可能不是給孩子喝的,是給大人喝的。
網友“貓白白”:啥都不懂瞎bb,那種袋子是專用的儲奶袋,母乳多了或者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的媽媽都是這麼做的。上面印着日語是因為日本產的儲奶袋質量好呀,國產的儲奶袋哪個媽媽敢用?
網友“胡”:撒比
網友“遠行”:噁心!寧願給孩子喝牛奶,也不願用這些來歷不明的人奶。太惡了,另人作嘔!
網友“問君西遊何時還”:你是男是女?
網友“川A殺豬匠”:12公斤!你沒看錯!是公斤!!!這奶量!!索拉卡麼???!!⊙o⊙
網友“遠行”:噁心!寧願給孩子喝牛奶,也不願用這些來歷不明的人奶。太惡了,另人作嘔!
網友“貓白白”:啥都不懂瞎bb,那種袋子是專用的儲奶袋,母乳多了或者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的媽媽都是這麼做的。上面印着日語是因為日本產的儲奶袋質量好呀,國產的儲奶袋哪個媽媽敢用?
網友“胡”:撒比
(1970-01-01)
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個長高的夢。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身高矮人一截常常讓孩子陷入苦惱,有統計數據顯示,矮小兒童的活動能力、社交能力下降、交往不良,抑鬱增多。隨着時代的變遷,擇偶的身高標準也正在悄然升高。
“如何長高?”其實是一個困擾很多中國家庭的命題,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卻是: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孩子因家長秉持“晚長”這種固有的生長髮育觀念而斷送了本來能再長一截的機會,不少家長因為耽誤了孩子最佳時機,而追悔莫及……
專家解釋説,生長髮育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科學統計數據表明,孩子出生第一年約長25釐米,第二年約長10-11釐米,3歲到青春期之間,每年長高不少於5-6釐米,而青春期期間,則每年平均長高不應少於8釐米。如果生長速率一旦掉隊,將為最終身高留下隱患。
而長高就是和骨骺閉合搶時間的賽跑,從小就開始跑,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一點點去追趕,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如果你長大了才開始跑,再去追趕,只能衝刺跑了,即使用藥刺激也成效有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科專家、上海醫學會分子診斷專業委員會委員韓連書教授表示,家長不應該只關注最終身高,不同年齡段的身高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都有意義,而很多家長包括部分醫學人士往往都會忽視其他年齡階段的身高矮小對孩子的影響,這將給矮小兒童的生活帶來不便。
韓連書教授強調身高包括如下幾個階段:嬰兒身高、兒童身高、少年身高和最終身高。不同階段的身高矮小,對不同階段的孩子的心理、學習、交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只是擇偶、工作收入、人際交往都受身高的影響。“高富帥”一詞的走紅不也隱含了人們對於長高的真切渴望。
研究表明,最終身高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而環境因素又由營養、睡眠、運動、心理、性發育情況多重因素決定。然而在多年的臨牀經驗中韓連書教授發現,遺傳因素仍然是決定孩子最終身高的主要因素,“但並不是父母長得高,孩子就一定不會矮。身高並非只是機械的遺傳父母的基因,家族裏只要有矮個的人,那都有可能遺傳到孩子身上,甚至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身高基因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做出顯性表現,這也就能好的的解釋兩個高個的父母第一胎姐姐身高175釐米,可弟弟卻只有160釐米。”
在小兒內分泌疾病治療的第一線奮鬥多年以來,韓連書教授遇到太多家庭因為期待孩子“晚長”,而錯過身高的最佳干預期,最終斷送孩子長高機會的事例。
2001年出生的小靜今年15歲,嬰幼兒時就發現矮小,粗心的爸媽抱着再等等的想法,只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小靜量下身高,也完全忽視了再去醫院就診的事。轉眼間小靜就15歲了,小靜媽媽通過量身高發現小靜近兩年幾乎沒怎麼長,前年長2cm,去年才長1cm,看着小靜比別人矮一頭,媽媽不禁着急起來。
經過檢查後,小靜骨齡太大已經16.5歲,月經來潮3年多了,最多還能再長0.5cm,沒有干預的意義了。如果孩子早些進行身高干預可能達到155cm以上,但是錯過了時機,最理想的結果也不會超過150cm了。
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長”的孩子中,有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發現不長個子了才開始着急,胡亂買一些所謂“長高藥”,最終貽誤孩子。“這的確是中國的現狀。”每每遇到被耽誤長高的孩子,韓連書教授總感到十分惋惜,“醫生讓觀察,其實每3-6個月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生那裏隨訪,而不是等孩子發育成熟後再就醫,那就晚了。”
在多種場合韓連書教授總是疾呼,“不管家長身高多少,一旦發現孩子矮小就該及時就醫,尋求專科醫生給孩子的身高做一個專業分析,看是否需要藥物干預。”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張大羽”:生長基因什麼時候激活為什麼跟年齡沒關係?生長激素什麼時候生產量最多一定是每個人都不同的啊
網友“無盡之洋”:缺鈣補鈣,缺鋅補鋅,缺生長激素補生長激素,有啥問題?
網友“古墓仙人”:如何幹預沒説 找什麼樣的專業醫生沒説
網友“tracey”:藥物干預也是醉了,現在啥動不動就藥物干預,專家們的話經常都是可能,又不負責任的
網友“wyn-oh-yeah”:一年長了13cm的路過
網友“小兵211314”:20歲160的我差點哭暈。。(男的)。
網友“天天無雙”:瞎扯!我侄女就是晚長的例子,女生一般初三就定型了,她初三矮同學一頭,到了高二才開長,現在高三反超那個同學一頭。那個女同學初三後就沒怎麼長了。這就是晚長的例子,我侄女長個子的年齡晚到跟男生長個子的年齡類似了。
網友“控制不當者”:人艱不拆啊!
網友“專治各種不服”:就是基因問題 那這麼多亂七八糟的
網友“tracey”:藥物干預也是醉了,現在啥動不動就藥物干預,專家們的話經常都是可能,又不負責任的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