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袁世凱立志要博功名、走科舉仕途。1876年、1879年,他曾兩度參加科舉考試,但都名落孫山。第二次科場失意之後,袁世凱就有點心灰意冷了。他一怒之下把四書五經付之一炬,忿然説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於是,二十啷噹歲的袁世凱告別妻子於氏和年幼的孩子,外出闖蕩。他來到上海。那時的上海和現在一樣,繁華,謀生機會多。他營謀了一段時間,卻始終沒着沒落。一個獨身在上海漂泊的小青年,帶着落榜的傷痛,又面對着迷茫的未來,心中的惶惑與焦慮可想而知。每當他感到孤單寂寞冷的時候,就去妓院找温暖。
在妓院尋歡幾乎花光了袁世凱的盤纏,但他也於此迎來了命運的轉機。袁世凱結識了蘇州籍的名妓沈氏。袁靜雪寫到:“他們兩個見面以後,情好日密。沈氏勸他及早離開上海,另謀出路,並且資助他盤費,鼓勵他早日成行。”話説這沈氏到底有見識,在妓院閲人無數,練出了人才獵頭的眼光,看出來袁世凱不是等閒之輩。又是催促,又是出資,把袁世凱從人生低谷中拽了出來。此時,袁世凱與自己父親的好哥們、淮軍將領吳長慶取得聯繫,吳長慶也歡迎袁“往學軍旅”。1881年10月,袁前往山東登州,投奔駐防當地的吳長慶。袁靜雪説:“行前,沈氏備酒送行。席間對他説明,在他去以後,她立刻就自己出錢贖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負。我父親聽了以後,也就指天誓日,灑淚而別。”二人就此私定終身永結同心,袁世凱去奔前程,沈氏出籍從良。這一幕很像古典小説或戲劇裏的“才子佳人”橋段,若不是袁靜雪女士寫出,炳哥還真不信。
到登州後不久,袁世凱即隨軍前往朝鮮平亂。在朝鮮,袁的軍事才華得到充分發揮,深得吳長慶賞識,官職上也就順風順水步步高昇。發達起來的袁世凱不負當年約定,娶沈氏為大姨太太,將她接到身邊,同吃同住同勞動,琴瑟和諧。或許是感念當年沈氏對自己的鼓舞,袁世凱無比寵愛沈氏,讓她操持家事,並讓兒女們稱她為“親媽”。沈氏在朝鮮時曾流產,此後即不能生育,但這並未影響她在家中的地位。在正式的外交場合,沈氏常以太太的身份跟隨袁世凱出現。至於正房於氏,則幽居大院,長期被冷落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