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名字隨父親是個傳統,某調查顯示,有54.7%的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但也有23.2%受訪者不能接受。另外,65.2%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孩子姓什麼很重要,顯著高於女性受訪者比例(46.2%)。(中青報)http://t.cn/ROuKGPE你姓啥,隨誰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大家好,我是135斤的瘦子,分享身邊真實故事的瘦子。

  今天瘦子説一個關於孩子隨誰的姓的事。本次事件的男主和女朋友談到孩子的時候,女朋友卻堅持要孩子隨她的姓,男主一時不同意,他們兩個當時就鬧翻了。女朋友説:“讓孩子隨我的姓,你能丟一塊肉嘛”,男主表示哪有孩子隨母親姓的,到時候孩子不隨父親的姓,和別人一介紹,自己的兒子不隨自己的姓,這別人不得笑話自己啊。然而,女朋友更狠,如果男主不同意孩子隨她的姓,就分手。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瘦子有話説: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説一個男人太自我就是“直男癌”,但是孩子隨父親的姓還是很重要的。就像男主説得“我姓李,孩子姓王,到時候多搞笑啊”,而且這有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嘲笑的,所以孩子隨誰的姓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否則以後出了問題會很麻煩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Ayni”:沒關係,分手吧,孩子生下來不用你管。只當是去做了個試管嬰兒

  網友“喝VSOP的魚”:已經被綠了

  (2017-10-11)


  [提要]民國時期有這麼一個軍閥,曾三度投馮玉祥又3次背叛,投蔣反蔣,投張(張學良)反張,聯共反共,抗日投日,可謂無恥之極。他就是石友三。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1912年,石友三投入馮玉祥部下充當馬伕。由於他善於察言觀色,地位不斷擢升。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成立國民軍,石友三任第六軍軍長。

  1926年春,石友三奉馮玉祥的命令進攻晉軍,由於傷亡較大,他竟與晉軍前敵總指揮達成休戰協議,隨後投降閻錫山。石友三後來痛哭悔罪,又回到馮玉祥身邊。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石友三立馬聲明與“逆賊”馮玉祥不共戴天,投靠了蔣介石,並領命開赴廣東討伐李宗仁、陳濟棠。石友三擔心在途中被蔣軍消滅,又在唐生智的遊説下舉起反蔣大旗。唐生智等部被蔣介石擊敗後,閻錫山發表反唐擁蔣通電,石友三通電投靠閻錫山,躲過了蔣介石的懲罰。

  1930年春,馮玉祥醖釀討蔣,拉攏石友三。石友三又一次回到馮玉祥麾下,參加了中原大戰。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馮軍呈現敗勢。石友三即通電投靠張學良,第三次背叛馮玉祥。

  1931年5月,汪精衞等人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石友三宣誓就任廣州政府所委任的第5集團軍總司令,又發出討張通電。就這樣,石友三成了蔣介石和張學良共同的敵人,遭到二人南北夾擊。

  抗日戰爭爆發後,石友三轉而與中共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控制山東。1939年,蔣介石拉攏石友三,稱清除共產黨,則華北由石友三主持。石友三由聯共又變為徹底反共,配合日偽軍多次進犯八路軍根據地

  石友三與日偽軍勾結,其部屬十分不滿。受石友三節制的新8軍軍長高樹勳不願進攻八路軍,石友三便挑動日軍襲擊高部,兩人矛盾激化。1940年12月,高樹勳將石友三誘捕,活埋於黃河岸邊。

  今天我們講講中國的一位傳奇老人,毛主席曾風趣地稱他為“大叛徒頭子”,他連續5屆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擔任中國第三任主席,經歷了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三代領導人交替與變更,是中共高層為數不多的“三朝元老”之一。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在1955年第一次授銜時其實李先念也被評為了大將,但當時他已經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按照毛澤東“在地方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的建議才未被授予大將軍銜。所以人民羣眾,都稱他為“無銜大將”。

  從參加黃麻起義到全國解放,在20多年的戰爭生涯中,李先念出生入死,身經百戰,多次在重大歷史關頭臨危受命,屢建奇功。

  他留給外界的印象更多是謹慎、小心,不鋒芒畢露。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後,黨中央決定成立西路軍,李先念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叁十軍政委。遵照中央和軍委命令,西渡黃河作戰,在河西走廊,西路軍孤軍奮戰,伏屍盈雪。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但由於兵力懸殊、糧絕彈盡,又無後勤、無彈藥補助,無任何救援,全軍21800人,最後僅餘400多人。

  但李先念可不是會隨便放棄的人,他率部翻越祁連山,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

  這是2.5萬餘人的西路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支部隊,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毛主席曾高度評價他在西路軍建立的功績,稱他是“不下馬的將軍”。

  李先念出身貧寒,沒有進軍校受訓,也沒有出國深造。從士兵到將軍的鋭變,往往都是臨危受命。

  特別是在文革時期,廣大幹部都受到嚴重衝擊,甚至被打倒。

  只有李先念,雖然受過沖擊,但從未離開領導崗位。

  很簡單,因為毛主席對他極為器重,多次出面保他。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比如,1967年,李先念被誣為“大叛徒頭子”

  在關鍵時刻,毛主席請李先念去看戲,特意把李先念叫到身邊,並風趣地説:“‘大叛徒頭子’來了,今天我要和‘大叛徒’坐在一起看戲。

  看完戲後,毛主席對身邊的人講:“李先念的歷史,我是完全清楚的,他哪段時間在哪裏幹什麼工作我都知道,為什麼要打倒李先念,還説他是叛徒?”

  站在旁邊的江青都不敢作聲,就幾句話,從此沒人再敢碰他。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裏有這樣一段話:‘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別看就這麼一句話,裏面的三個名字可是經過三四千人反覆討論之後定下來的結論。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由於李先念在當時政治格局裏的特殊地位。他成為華國鋒與葉劍英元帥之間交流的傳聲筒。有了李先念與葉劍英的支持,華國鋒態度進一步明確。黨政軍三方領導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1992年6月,83歲的老人病逝於全國政協主席任上。很多人不知道,李先念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連毛主席都稱他為“大管家”。

  但管了一輩子錢的他卻對自己的孩子有着明確的交代——不允許經商賺錢。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清貧一生除了家中一大堆破傢俱和一片隱藏在他身體內達60多年的彈片以外,最終什麼都沒留下,或許時至今日,我們懷念的不只是那些一肩明月,兩袖清風的幹部。還有那個廉潔奉公、自食其力的時代。

  李先念留給外界的印象是謹慎、小心、不鋒芒畢露,“用今天的語言來形容是‘低調’”,李先念傳記小組的高敬增教授打趣説。李先念是在相對殘酷的政治鬥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説過一句話:“可以説過而極之的話,不可做過而極之的事。”而一旦遭批評,為了顧全大局,他也是很誠懇地作檢討,不推上、不推下,是各派眼裏的“老好人”。

  出生於1909年的李先念,比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小很多,因此老一代領導人對他多了些親暱。在新中國成立後歷次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李先念雖受衝擊但未離開領導崗位,這也和毛澤東或微妙或直接的保護不無關係。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毛澤東在一座法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內會見了在那裏迎接他們的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當時李先念只有26歲,紅四方面軍師以下幹部更年輕,指戰員裝備齊全、朝氣蓬勃,這給毛澤東和朱德留下深刻印象。

  而毛澤東對李先念更是格外青睞,他説:“名不虛傳,果真英雄少年!”

  全國解放不久,“雲南王”龍雲從北京回雲南,路過武漢,想見李先念,他説:“毛主席對我説,李先念是我們的青年英雄!”

  當年李先念從新疆回到延安後,因受張國燾錯誤的牽連,1938年,總政治部副主任找他談話,讓他到八路軍一二九師當營長。從軍政治委員到營長,實際上連降六級,李先念沒任何怨言地答應了。

  毛澤東後來得知此事後説,“這太不公平了”。在毛澤東干預下,李先念轉而到了新四軍第四支隊當參謀長。

  朱玉説,當年從新疆回來後,李先念從來沒有怨言或表示過不滿,相反,經常發牢騷的西路軍參謀長李特和紅五軍政委黃超,在後來卻被從蘇聯回國的王明等以“託派分子”罪名逮捕殺害秘密處決。

  “大躍進”期間,李先念也對全國上下盛行的浮誇風表示不滿。在廬山會議期間,李先念與張聞天住得很近。他們經常一起交談,張聞天為了深入研究經濟情況和準備發言,幾次找李先念要關於國民經濟的一些具體數字,李先念毫無保留地提供出來。但沒有想到,後來在批判張聞天時,李先念也受了牽連,説他為張聞天提供向党進攻的“炮彈”。

  回京後,李先念作了檢查。某一天,毛澤東把李先念找去談話。李先念後來曾在很多場合回憶這次談話的情況:“一天毛主席把我叫去,我到時毛主席還未起牀。他把我叫進去,見面就説,‘杞國人來了,坐下’,接着就問我知道不知道‘杞人憂天’的故事,要我不要學杞國人。我説,知道這個故事,但我不是像杞國人那樣擔憂天塌下來,我是擔憂幾億人開不了飯。毛主席聽我這麼一説,感到吃驚,就坐起來讓我詳細談談糧食供應的嚴重情況。他不但耐心認真聽我講,而且提出一些問題問我,説明我講的那些實際情況他都聽進去了。他還要我和他一起吃飯,邊吃邊談。”這次談話,不僅消除了毛澤東對李先念的怒氣,而且讓他了解到真實的狀況。

  1966年,周恩來準備讓李先念作為代表團一員,參加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但李先念所主管的財貿口造反派貼出大字報,提出李先念執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要求取消他代表團副團長的資格。周恩來立即向毛澤東彙報,毛澤東支持周恩來的意見,還説了一句:李先念在戰爭年代是“不下馬的將軍”。周恩來立即有意識地傳達了毛澤東的這句話,也藉機向外界傳遞毛澤東保護李先念的信息。

  因為中原突圍的某些歷史,有一段時間,李先念又被寫大字報,稱他為“大叛徒頭子”。毛澤東得知此事,一天晚上讓秘書打電話,請李先念去看戲。開演前,毛澤東特意把李先念叫到他身邊坐下,並風趣地説:“‘大叛徒頭子’來了,今天我要和‘大叛徒’坐在一起看戲。”他顯然是用這樣的舉動顯示自己對李先念的愛護和信任。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政治局委員候選人名單裏有他,而沒有葉劍英、徐向前和王稼祥,他很吃驚,立即寫信,説從資格到能力,他們都比自己強,這樣的安排讓他睡不着覺。”高敬增教授還提及這樣一個細節:1988年,中央動員李先念從國家(jia)主席位置上退下來,就任政協主席一職,李先念也沒什麼意見。

  “李先念為人比較老實,沒什麼野心,所以最高領導也對他比較放心。”程振聲説。周恩來去世後,毛遠新向毛澤東彙報情況時曾討論過總理的人選,在談到李先念時,毛澤東的回應是:“是好人,但‘軟’了點。”也許正是這不温不火的“軟”保護了李先念。從另一方面,在政界工作的李先念與軍界的徐向前都是紅四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主席很重視”,這大概也是李先念“不倒”的原因之一。

  1987年,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士聚會,陳再道曾直接問李先念:“人家外面都説你是不倒翁!”朱玉回憶,李先念當時的回答是:“是不是都倒了就好了?只有自己保護好了才能保護別人。”

  當時,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因為編制小了,很多高級將領都只能降級使用,但這些共產黨人都以抗戰為大局,對個人名利的損失毫無怨言。曾擔任過紅三十軍政委的李先念被安排至八路軍第129師當營長,降了6級,但他欣然接受,説只要能上戰場打日本侵略者,幹什麼都行。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講大局、顧大局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當前,我們處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全黨同志要繼承老一輩共產黨人顧全大局的優良傳統,更加自覺地認識大局、服從大局、維護大局。

  “共產黨員必須懂得以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需要這個道理”

  毛澤東曾指出:“共產黨員必須懂得以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需要這個道理。如果某項意見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就應以局部服從全局。反之也是一樣,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也應以局部服從全局。這就是照顧大局的觀念。”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曾多次面臨着如毛澤東所説的介於全局和局部之間的兩難選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這一事變頓時成了各方政治力量角逐的焦點。中國共產黨內部也有兩種聲音,一些人認為蔣介石殺了那麼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此時不殺蔣介石難平民憤,另一些人則認為應該從民族大義考慮,聯蔣抗日。最後,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團結一致抗日為重,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派出代表團參加談判,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正如後來毛澤東所説的,如果僅僅從我們黨的私仇這一局部利益出發,殺蔣介石來解恨,忘記了民族危亡這個大局,我們就不配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我們共產黨就是要以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為重,不記私仇,以德報怨,迫使蔣介石改變反動政策,團結一致,共同抗日。

  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將陝甘寧根據地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受南京中央政府及軍事委員會的指導,並停止武力推翻國民黨的方針,停止沒收地主的土地。這樣的政策調整顯然是以犧牲我方利益為前提的,以至於一向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標榜的張東蓀也由衷地感嘆:“以一個向來主張用階級鬥爭推動力對於一切不妥協的黨現在居然説願意與各黨派不問已往仇怨都合作起來,這是何等轉向,這個轉向是何等光明!我們對於這樣勇敢的轉向又應得作何等佩服!”當時,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因為編制小了,很多高級將領都只能降級使用,但這些共產黨人都以抗戰為大局,對個人名利的損失毫無怨言。曾擔任過紅三十軍政委的李先念被安排至八路軍第129師當營長,降了6級,但他欣然接受,説只要能上戰場打日本侵略者,幹什麼都行。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抗戰時期,廣大共產黨人不僅在與國民黨打交道時大局至上,在其他各個方面也是大局至上,以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發展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進行“三三制”建設,讓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根據地建設和抗戰行列。當時“三三制”政權是選舉出來的,有時候選出來的共產黨人超過了三分之一,其中的一些共產黨人就主動讓賢,退出選舉,讓黨外人士替補。1941年11月,延安召開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選舉新的邊區參議會常駐議員和邊區政府委員。選舉結果是18名政府委員裏共產黨人佔了7名,共產黨員徐特立當即聲明退出,由黨外人士白文煥替補。徐特立顯然是從團結最大多數人抗戰的大局出發,將個人名位拋到了一邊。

  和徐特立一樣為了抗戰大局而拋棄名位的還有李井泉。七大時,按照資歷和功績,李井泉理應進入中央委員行列,但他主動退出中央委員選舉。當時為了增強黨的團結和統一,毛主席找李井泉談話:“因老幹部多,照顧不到。”李井泉謙虛道:“我資歷淺,不要考慮我。”七大代表王恩惠回憶:“李井泉這個人當時心胸很開闊,他説:應該,是多了一點,你不拿我,拿別人還不是一樣的。這是李井泉的表態。”

  正是有這麼一大批不計私利、服從大局、維護中央權威和團結統一的共產黨人,才有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才促進了共產黨自身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羣眾基礎和組織基礎。

  “中央要什麼,我們給什麼”

  如果説抗戰爆發後中共調整政策,並與國民黨合作抗日是為了國家、民族大局而放棄政黨的局部利益,那麼抗戰結束後中共佔領東北則是共產黨順勢而為、充分發揮“東北”這一關鍵局部以換取解放戰爭的全局性勝利,背後同樣彰顯的是共產黨高瞻遠矚的大局觀。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進入東北,迅速摧毀了日本關東軍和偽滿軍隊,這為中國軍隊進入東北創造了條件。正所謂“得東北者得天下”,東北這一局部對國共兩黨戰勝對方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國共產黨控制東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蘇聯、蒙古、朝鮮的戰略基地,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被國民黨分割包圍的局面。如果國民黨控制東北,與華中、華東相配合,就可以南北夾擊共產黨的根據地。中共中央立刻意識到,此乃“千載一時之機”,佔領東北應該成為當時全黨的大局,是抗戰後重大戰略行動。為此,中共中央相繼派出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6名中央委員、10名中央候補委員率領延安和各解放區的2萬名幹部和11萬人的部隊迅速開往東北。

  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全黨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晉察冀、山東根據地的八路軍迅速挺進東北,華中的新四軍移駐山東,江南的部隊北撤江北,充分顯示中國共產黨的大局觀和團結統一的力量。據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聶榮臻回憶:“我們支援東北,主要是為了貫徹中央的戰略意圖。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晉察冀是老根據地,基礎好,區域大,人口多,不愁沒有發展的餘地,比如説我們可以向南發展。而東北地區則正在初創,各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又是中央確定要首先奪取的地區。如果我們黨佔有了東北,進行解放戰爭就有了可靠的基地,這對全局是非常有利的。”當時,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要求山東干部:“我們山東不惜一切代價,中央要什麼,我們給什麼。”佔領東北的戰略決策是基於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大局的考慮,廣大幹部戰士離開業已發展良好的根據地,服從中央的統一指揮,體現的正是共產黨人擔當、服從的大局意識。事實也證明,佔領東北是中國共產黨制勝國民黨的關鍵一招,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戰略決戰首先是從東北開始的。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又有了一次比佔領東北更大的“大遷徙”。1959年至1961年,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為了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1961年初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提出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大規模的調整。當時,經濟困難集中在糧食短缺上,而農業生活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精簡因“大躍進”而膨脹的職工隊伍和城鎮人口,一方面減少城鎮商品糧的供應,一方面增加農業生產勞動力,以減輕糧食供應壓力和加快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為此,中共中央在大幅度調整農村政策、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同時,又決定對“大躍進”期間上馬的一批工礦企業實行關、停、並、轉,並且大規模精簡職工和城鎮人口。當時,能否將大量的職工和城鎮人口精簡回鄉或下鄉,成為國民經濟能否成功調整、國民經濟能否復甦的關鍵。正如陳雲在1961年5月31日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所指出的那樣,精簡職工和城市人口對調整經濟、克服困難非常重要而且迫切,是關係全局的大事,是其中關鍵的節點。但精簡職工並非易事,周恩來當時就説,這件事“震動極大,幾乎要震動我們全民族的生活”,好不容易躍出農門的人現在又要返鄉,土生土長的城市人口去完全陌生的農村,對個人家庭、個人命運來説都是一種“逆轉”。

  關鍵時刻,黨員幹部必須帶頭。1962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精簡職工和減少城鎮人口的決定》指出,在各級行政機關方面,除了精簡編制和減少大批人員外,應當由上級領導機關挑選一批得力幹部下放,加強基層。首先中央機關要帶頭,派一批部長、副部長、司局長級的幹部下去,各省、市、自治區也應該選派一批幹部下去。機關領導幹部在行動,基層黨員幹部也在行動。陝西榆林米脂縣委第一書記常錦城為了完成本縣精簡職工的任務,帶頭讓本不屬於精簡範圍的妻子提前離職。在精簡職工過程中,從中央到基層,層層領導幹部及黨團員帶頭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計私利,支援農業,回到農業第一線。正是幹部、黨員的模範帶動,使得共產黨順利完成了精簡人員政策的貫徹執行。從1961年到1963年6月,全國共精簡1800多萬名職工,減少城鎮人口2600多萬人,這些人以克服國家經濟困難大局為重,犧牲個人的利益換來了共和國經濟的好轉。XLW

  西路軍自始至終都在中央軍委領導之下,他們根據中央指示在河西走廊創立根據地和打通蘇聯,不能説是執行的張國燾路線。

  西路軍指戰員在西征戰鬥中,英勇作戰,頑強殺敵,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犧性在戰場上的有7000餘人;被俘的有9200餘人,其中5600餘人被敵慘害;流落在甘肅、青海、寧夏(包括被俘後逃跑出來的部分)或歷盡艱辛回到鄂豫皖和四川老家的有4000餘人;經黨中央、蘭州和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以及當地羣眾營救(包括進抵新疆部分)回到陝甘寧邊區的有4700餘人。”[中共甘肅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悲壯的征程》(上冊),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頁。]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資深洗碗工”:但這人76年幹了啥?

  網友“秋風落葉問心涼”:幹了啥?

  (2017-10-11)


  琳琳育有一兒一女,兒子隨老公的姓,女兒隨她的姓氏,其實結婚之前她就跟老公約定好了,如果將來生了兩個寶寶,就讓其中一個隨母姓,老公當時二話沒説就答應了,但是後來遭到了婆婆的阻攔,不過給孩子上完户口之後,婆婆再反對也無濟於事了。

  在給孩子起名方面,像琳琳這樣敢於打破傳統的絕不是少數,很多家庭中都存在類似的情況,而針對“孩子隨母姓”這種現象,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寶媽肯定會支持這種觀點,而寶爸和其他婆家人肯定會堅決反對,其實答案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1、支持孩子隨母姓

  寶爸不一定像大家想的那樣,一定會反對子隨母姓,少數爸爸表示不管孩子隨誰的姓氏,都是自己親生的,只要老婆開心,家庭和諧就好。而且有寶爸認為孩子是夫妻雙方的,如果老婆是獨生子女,想讓其中一個寶寶隨自己的姓氏完全可以理解。支持子隨母姓的寶媽只佔了少數,而且通常都是家裏有兩個寶寶,才會讓其中一個隨自己的姓氏。

  2、反對孩子隨母姓

  堅決反對孩子隨母姓的,大多數是寶爸,但是反對子隨母姓的寶媽也不在少數,寶爸反對的原因主要在於怕別人把原生家庭當成重組家庭,誤以為自己是後爸,而且怕別人的誤解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寶媽也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一定不會反對子隨母姓,其實大多數寶媽都認為孩子隨母姓可能會讓家人之間有隔閡產生,覺得對孩子的成長不好。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3、視情況而定

  部分寶爸覺得子隨母姓可以視情況而定,如果有一兒一女,可以讓女孩兒隨母姓,如果只有1個孩子,肯定還得隨父姓,但是前提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對此沒有意見。少數寶媽覺得孩子可以隨母姓,如果生的是雙胞胎,倒可以讓其中一個隨媽媽的姓氏,關鍵還是家人都能接受才行,其他情況,不是太能接受子隨母姓的觀點。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4、覺得無所謂

  孩子隨母姓,反對的不全是寶爸,贊同的也不全是寶媽。事實上,也有不少人覺得孩子隨誰的姓氏都無所謂,只要家庭和睦、夫妻同心,能好好教育孩子就行,沒必要在孩子的姓氏上一直糾結,甚至鬧得不愉快。

  (2017-09-23)


  大家都知道,在1912年時,在袁世凱的勸説下,末代皇帝傅儀宣佈退位,這標誌着清朝的滅亡。然而,奇怪的是,清朝一滅亡後,許許多多的滿清貴族,也就是原來的皇親貴族,頓時就不見了蹤影。是都被抓了還是被殺了嗎?事實告訴我們並不是,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改為漢姓這條路,為什麼他們要把自己的姓氏改掉呢?多年後,清朝的貴族後代道出了其中真相。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滿清大姓立下了汗馬功勞,儘管愛新覺羅這支佔領了皇位,但其他的大姓也不容忽視,沒有他們,清朝的實力將大大削弱。其中比較有名的幾個大姓,分別是愛新覺羅氏、葉赫那拉氏以及鈕鈷祿氏。這些世家大族裏的人,很多都是王公大臣,世世代代都會受到國家的特別照顧。正是因為如此,隨着他們的權力變大,他們經常會欺壓平民百姓,所以人們對這些貴族恨之入骨。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曾經在一個節目裏,滿清後人英達導演講出了原因,他的姓氏是赫舍裏(貴族姓氏之一)。清朝一滅亡之後,這些滿清貴族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許多的拼命老百姓都會將怒火撒在他們身上。平常的這些貴族作威作福,現在沒有其他人支持他們,老百姓們就把這些欺壓他們的人狠狠痛打,貴族們所以就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族人,也紛紛改名換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有一個姓非常受人們痛恨,那就是葉赫那拉氏。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原來慈禧太后的姓氏就是葉赫那拉氏,她掌控清朝47年,喪權辱國,使得很多的人痛恨、厭惡她。清朝剛滅亡後,葉赫那拉氏的滿清貴族遭到人們強烈的對抗,他們這個姓氏的人也改姓也是改得最快的。據女歌唱家那英承認,她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除了英達所講的一個原因外,其實滿族人改姓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民國建立的一項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清朝統治者滅亡後,滿人就失去了庇護,同時也失去了特權,已經漢化的他們與漢人的生活習俗都已差不多,所以他們也就不再堅持“滿族”這個身份了。如今各族平等,很多的人又從新恢復了滿族的身份,從原來最少時候的8萬人到如今上千萬人,滿族人口也隨着國家的進步而攀升。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半-逍遙”:因為怕被打。

  網友“╭ 小時光不用點綴也華麗”:可惜啊可惜啊

  (2017-10-09)


  關婆婆什麼事,要婆婆背黑鍋,婆婆和丈母孃一樣沒撈到姓,丈母孃可以瀟灑,婆婆必須帶孩子,不帶不給養老,不帶就會被媳婦罵是給你家生的孩子。請問 按照邏輯不該是找公公帶孩子嗎?婆婆表示絕對不背這個鍋。

  難道不是媳婦不講理嗎?就像按照媳婦的邏輯,孩子跟男的姓媳婦吃虧了,是替這個男人生的孩子。 那這樣説的話婆婆也是受害者,媳婦應該找公公帶孩子 公公才是這個債主,拖着個不相干的人罵人家不帶孩子,婆婆表示很委屈啊!

  而且我這段時間看婆媳 所有媳婦幾乎都覺得婆婆付出理所當然 帶孩子不好好帶十惡不赦,但是不幹家務活 甩手掌櫃不看孫子的公公更多如牛毛 卻幾乎沒見過哪個媳婦罵公公不帶孩子不做家務,這樣雙標合適嘛?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更何況婆婆公公,丈母孃岳父都是平等的,非説特殊,只有一個公公特殊 因為孩子是跟公公姓 ,婆婆和丈母孃是完全一樣的角色理由是:男的不方便不細心,所以帶孩子理所當然是女人的事情。

  某些男人的慣性思維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強加到其他人頭上,還振振有詞。問題是這樣説的全是媳婦為主,男人説這個話的反而不多。都是媳婦認為婆婆應該帶孩子。

  在此我必須指出三點:

  1、責任都是男人一個人的,和女人無關。

  2、姓氏僅在本版要挾使用,回家就哏屁。

  3、天天抱怨自己吃虧,就是死活不願意離婚止損。

  (2017-10-11)


  (2017-09-15)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靠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世俗社會,做為一箇中國人講究的是“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姓是中國人最為看中的,如果現代社會一個家族能夠保留一份完整的族譜,大家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可見姓氏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今天我們看看百家姓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姓氏,這個姓氏就是張姓,目前全國張姓人口達到8000多萬人,排名第三,但是從古至今,作為一個大姓,張姓卻能沒出現一個皇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張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被看做是張姓的人文始祖,張揮因為反明瞭弓箭而被皇帝賜姓,天下方有張姓一族,張姓的望族最早的時候在今天的河南地區,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遷徙到全國各個地方,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了兩宋時期,張姓人口已經佔到了全國人口的6.3%,成為中國的第三大姓一直至今。

  在張姓的文化觀念中,凡事都講究個“忍”字,至今在張氏家族中仍然流傳着《百忍歌》,強調的就是凡事要忍,不能隨便做出頭的事情,這樣雖然避免了出頭的椽子先爛的悲劇,但是也是對人們的一種壓抑,在歷史上,沒到改朝換代的時候,能忍的人一般不會有大的作為,這也或許是張姓沒有出現過皇帝的一個原因,但是也有人反駁説,玉皇大帝姓張,張姓才是真正的帝王姓氏,至今天下已經沒有皇帝,張姓出沒出過皇帝,都是我中華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的成員。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斷腸人”:16國時期不是在甘肅出過張姓皇帝嗎?

  網友“壯志凌雲”:誰説的,南宋初年有個張邦昌雖然是偽帝,也算皇帝哈

  網友“桑夏”:如果王莽不算王姓也沒皇帝,如果王莽算的話張邦昌之類也稱帝了!

  (2017-10-11)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2017-10-12)


  最近很多父母孩子出生了都要求我給他們起名時候採用“父姓+母姓+名”的模式,為什麼現在寶寶起名都流行“父姓+母姓+名”的模式?其實是有原因的

  1、獨生子女的影響

  現在很多結婚的都是雙方獨生子女,這些父母后面都有四個父母,他們有後代後就希望孩子能夠繼承。在雙方定的情況下就希望父姓+母姓+名,這也給女方一些安慰。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女寶寶起名

  2、二胎政策的影響

  現在雖然允許二胎了,但是南方重男輕女的現象還是非常嚴重的,雙方獨生子女,希望第一個是和父的姓,第二個是母的姓,但是如果第一個是女的,第二個是男的,那就尷尬了。因此採取父姓+母姓+名就可以解決這矛盾。即使第一個是男的,雙方都可以接受。

  3、父姓+母姓+名模式如何起名好

  很多人可能就直接起李王子,這樣的名字,其實也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比如第二個姓女方的,可以用同音字來替代,李汪洋,比就是李王洋嗎,這很好解決了尷尬的雙姓。也可以通過父姓+母姓+名+名四個字的來起,這樣就可以起到好名字了。

  (2017-09-2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44 字。

轉載請註明: 五成受訪者稱能接受孩子隨母姓 孩子: 可是我爸媽一個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