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有玄幻小説被改編成劇,都是主演粉絲敲鑼打鼓,書迷痛罵房子塌了的時候,而兩者皆是的朋友則是這樣⬇️
這次塌掉的房子,是由星零所著的玄幻仙俠小説《上古》,從2001年開始連載到2013年正式完結,宏大的世界觀架構 十年老書迷帶流量使得《上古》這個IP成了人間精品,誰買誰賺。
但女主角白玦讓周冬雨來演,出品方你們是認真的嗎?這一次,周冬雨終於也逃不過古裝仙俠劇了。
周冬雨的戲的確沒話説,長相又是“專供”大熒幕的高級少女臉,接拍仙俠劇確實是頭一遭。
這些年,讓她最出彩的始終都是現實題材電影,就比如剛剛助其拿下金像獎影后的《少年的你》,以及讓人意難平的《七月與安生》。
《少年的你》
《七月與安生》
而當換上古裝,或是切換到電視劇的快速實用拍攝風格時,沒有大銀幕上出彩。
《奇門遁甲》2017版
出品方在選角上“胡來”,其實與近幾年內地影視行業重視IP的現象有着很大的聯繫。
17年,IP(知識產權)這個詞開始被“神化”,能在多平台吸引流量,帶來效應的產品都被稱為IP,所以不少影視公司都在大量收購IP,自帶熱度的網絡小説被不斷改編成影視劇,其中仙俠題材的格外多。
接下來的這幾年,大IP翻拍的方式逐漸成了一個“吸金利器”,這樣做最起碼可以保證關注度和收視率。雖然這種模式也會遇到翻車的時候,但資本市場依舊十分認可。
宋祖兒、吳磊《上古密約》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年裏不管是什麼風格的藝人都跑去演網文改編的劇。風格轉化固然好,隨之而來的是風險也很高。
張震、倪妮《宸汐緣》
除了仙俠劇被玩壞之外,古裝劇和年代劇的坑也是越挖越多。導演們扎堆拍完雍正之後,又趕着去拍乾隆,觀眾看膩了清朝,就去拍宋朝。
年代劇更是這樣,永遠都離不開諜戰和探秘。看到點甜頭就一窩蜂的湧上去,只能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
《新世界》
都市情感劇則是兵分兩路,一路是俊男靚女激情戀愛,走的是經典偶像劇畫風;另一路則已婚姻生活為主線,説是情感劇,但你看到的是打不完的小三和越來越壞的公婆。實在不行,那就加個原生家庭問題。
全員惡人把“原生家庭”帶成了熱門詞彙
在製作成本越來越高,服化道越來越上心的同時,劇本里的漏洞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
而同樣的這幾年時間裏,韓劇卻逐漸從車禍失憶認親的三板斧裏走出來,在大框架和小細節裏拼腦洞;
《天空之城》
日劇則是將漫畫的中二畫風帶到劇中,不僅自成一派,風格還逐漸細膩成熟;
《凪的新生活》
台劇終於放下了古早偶像劇的執念,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越來越多,就算是談情説愛的戲也變的有趣了不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
《想見你》
無意拉踩,但要論精品影視劇出產量,國產劇質量的確對不起這幾年那麼多的資金投入。影視行業不缺錢,不缺優質劇本,更不缺好演員和好的團隊,缺的是心。
過去沒錢沒大製作,但各家各户都看得津津有味。
90年代
九十年代其實也玩IP,不過那時候玩的都是老IP。自打八十年代末《紅樓夢》和《西遊記》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後,名著翻拍的新世界大門就這樣打開了。
94年的《三國演義》,98年的《水滸傳》,每部都值得被反覆刷。他們的經典不只是因為拍攝時間早,搶佔了先機,更是因為演員們在劇中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極為鮮明。
説實話,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唐國強。
雖説《三國》和《水滸》都是男人戲,但裏面最受關注的永遠都是女性角色,英雄配美人,既符合觀眾的期待,又為作品增添了不少細膩的情趣。
而且當年被選中的女演員,都是一眼萬年的大美人級別。
尊重原著也是當時改編劇的一個特點,導演很少會在原先基礎上添油加醋自由發揮,而是儘量保留住書中古典的韻味。凡是書裏的大場面,一個演員也不能缺席。
相信95後讀中學時都被老師提醒過:想通過看電視劇瞭解四大名著,還是得看八九十年代的老版。
除了翻拍古代名著,90年代的內地影視劇中也出現了不少現實題材作品,它們反映了社會的發展,也講述着有關人情冷暖的故事。
90年的《渴望》便是如此,它用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去展現時代變遷,反映了當時百姓的生活狀態。
背景連冬儲大白菜都想到了
同時,它也很注重生活化場景,看這部劇時,很多觀眾都能在其中發現同款(畢竟剛結束憑票供應),而且劇中台詞也非常貼近現實生活,這樣一來,大家觀看時的代入感也就更強了。
一播《渴望》,萬人空巷。聽爸媽説,當年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全部都是劇中的情節,觀眾們一邊心疼慧芳,一邊痛罵負心漢王滬生,如果那個年代有熱搜,《渴望》一定會霸佔前十。
別問我劉慧芳和王滬生是什麼關係,不知道他們就説明你還年輕。
相似題材的影視作品還有91年的《外來妹》,講的是改革開放時湧入廣東的打工青年;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則是講述在經濟發展背景下的移民潮。
這些經典作品與時代互為見證,雖然時間跨度大,節奏快,但其中的每條線都拍得清楚明白,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是極深。
《北京人在紐約》
90年代,同樣也是室內情景劇的萌芽期。92年趙寶剛執導了著名的《編輯部的故事》,劇中,位於北京的《人間指南》編輯部每天都是歡聲笑語,幾個同事坐一起就開始逗貧,時不時還給你用大白話總結出幾句特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相信當時很多人的理想工作都是《人間指南》雜誌編輯,但也有的人(比如我),做夢都想入住《我愛我家》。
小時候看《我愛我家》,只覺得它熱鬧,每天都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吵吵鬧鬧,但長大之後再回看,就會發現其中不缺乏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劇中每個人物的社會身份,也是編劇精心設計過的。
當然,造型也是用心搭過的,宋丹丹的眉上劉海,蔡明形似miumiu的小洋裙和葛大爺鴨舌帽 風衣的穿法,放到現在依舊走在潮流前沿。
00年代
00年代是內地電視劇最繁榮的時期,隨着科技的發展,影視劇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年出品量也開始逐漸增加,但同時這也意味着觀眾的口味開始變挑剔了。
大家不再侷限於家庭劇,而是將目光放到了自己好奇卻又接觸不到的世界。
《黑洞》
《黑洞》和《大雪無痕》都是在01年播出的電視劇,他們把目光放在了“反腐”這一題材上,無論對當時的影視劇行業還是觀眾來説,都是從未觸及過的領域。
雖説主題都是打擊腐敗,但兩部劇的反派一個是陳道明,一個是何政軍,看他們使壞,不光不會恨到牙根癢癢,反倒是三觀跟着五官跑。
《大雪無痕》
雖説撞了題材,但兩部劇的側重點明顯不同,《黑洞》着重於刻畫人性,其中的每個角色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大雪無痕》則是體現了不同階層的自我壓抑與反抗,把角色的那種擰巴拍了出來。
同時期,古裝劇也開始真正崛起了。90年代末的古裝劇其實已經開始往戲説的方式演變,不再墨守陳規,留給編劇和導演的發揮空間也就越來越大了。而到了00年代,這種風格開始逐漸成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明宮詞》。
陳紅、歸亞蕾、周迅,這個陣容無論放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足夠豪華。而這部劇也做到了極度的浪漫與豔麗,展現了盛唐時期的輝煌氣象,從人物的造型到場景的佈置,再到台詞風格都是如此。
就連宮廷裏的權力鬥爭,生殺予奪都被導演李少紅裝飾地極為華麗。
同樣是古裝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走的則是另一個路線,劇中不再深挖歷史人物,而是借他們的名字去講述並非真實存在過的逗趣故事。
凡事較真的清官紀曉嵐 擅長拍馬屁的貪官和珅 和稀泥好手乾隆爺,三個人吵吵鬧鬧互相嫌棄,反倒成了拆不散的鐵三角。
而劇中最出挑的女性角色杜小月,則像是《皇帝的新衣》裏那個孩子,説話沒遮沒攔,總能一語道破天機。
情景劇在這一階段也有了變化。自從《家有兒女》播出,我就放棄了住進《我愛我家》的念頭,畢竟作為獨生子女,總會幻想自己有了兄弟姐妹會是什麼樣。
這部劇裏的爸爸夏東海,幾乎從來不罵孩子,胖乎乎的特別好欺負;媽媽劉梅雖然脾氣急了點,但每天都會做一大桌子飯,頓頓有雞翅的那種。
順便告訴大家一個冷知識,《家有兒女》的導演林叢,也是《我愛我家》的執行導演。
除了想換家庭,當時眾多人的理想工作單位也從《人間指南》編輯部換到了同福客棧。寧財神雖然寫了個發生在古代的戲,但台詞句句直戳現代都市生活困境,整部劇看下來,處處是雙關。
七俠鎮金城武
不過剛播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把它當喜劇來看,在學校你不會個葵花點穴手,都不好意思跟別的小朋友玩。
05年後,通過家庭去反應社會現象的劇又開始大批量出現了,婆媳矛盾、第三者插足的套路也是從這時“流行”來的。
雖然現在看很不屑,但不論如何,當年看《雙面膠》裏的婆媳對峙,的確非常過癮。
過了一年,海清又從洋氣的上海媳婦,搖身一變成了《蝸居》裏咬牙買房的外來青年,和老公在出租屋裏爭論着吃泡麪還是吃掛麪,結果她老公説“泡麪裏起碼有點肉丁”。慘是真的慘,窮也是真的窮。
《蝸居》播出的時候是2009年末,那時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被炒起來了。
影視劇“換湯不換藥”的現象其實很常見,但這個“湯”能不能換得好確實還得看創作者的水平,如今令人乏味的大IP劇往往就忘記了這個問題,反倒去重視一些次要點,比如請哪個流量,如何宣發。
影視劇再難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不光是因為觀眾的選擇變多了,當然也有作品的原因在。
因為10年代剛剛過去,所以這部分內容交給大家,快在評論區裏為你最愛的10年代影視劇提名吧!